魏子凌 姜文君
(遼寧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遼寧大連,116029)
孔子曾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故教學應因材施教。墨子也曾提出:“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即求學者應深者深求,淺者淺求,量力而行。兩位偉大的教育家在學習的問題上觀點不謀而合。不同的學生由于已掌握的知識水平不同,在學習新知識時所表現出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與此持相同觀點的還有西方的日內瓦學派,他們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于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習者不同水平,采取不同教學方法。
遼寧師范大學金洪源教授也具有相同的看法,他指出:學習應是將新知識與其相關的原有固定點知識進行相會組合,搭配,比較等操作過程。在以往的臨床過程中,我們發現,有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生“脫節”現象,導致學習過程中事倍功半。
特別是大部分藝術,體育特長生。近幾年藝術類報考不斷升溫,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現有的上千所的高校中,招收藝術類專業的學校約占80%,藝術生日益壯大。他們與普通學生相比,其個性鮮明,文化基礎薄弱,尤其是英語。對藝術生而言,大部分在初高中時期英語基礎比較差,步入大學后,由于缺乏完整的語法知識和一般的英語詞匯量,他們聽不懂聽力,讀不懂閱讀,甚至不會背單詞[1]。筆者通過一例藝術生的英語學習障礙,具體說明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對“脫節”學生干預輔導。
小Z,女,某高校美術學院大二學生。父母做建材生意,家庭經濟條件優越。
父母在小Z 小學,初中期間忙于生意,沒有精力監督小Z 學習,她自己貪玩,在家看電視,從不學習。小學時小Z 還是班級前幾名,初中后學習就有些吃力,在班級中下游徘徊。升高中后,小Z 想要努力學習考大學,但發現自己文化課已經跟不上,最后選擇藝考。
小Z 自己選擇的學校和專業,她希望在新的環境,可以有新的開始。經過一年的努力學習,小Z 成績在班級排第7,她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就開始著手準備CET 四級。
小Z 的交際圈中只有她的父母以及正在讀研究生的男友,此外沒有任何人。她沒有朋友,和宿舍同學關系一般,直至大二,都認不全班級26 個同學。小Z 一直在努力改變自己生活學習狀態,每天堅持背單詞,學習英語,爭取考過CET 四級;積極努力與他人溝通、交流,希望可以交到朋友。但不得其法,非但沒有任何改變,反而讓她的生活一團糟。
在整個咨詢過程中,小Z 一直是低著頭,情緒低落,話很少,從不主動與筆者交談,在一問一答中,筆者總結小Z 癥狀問題如下:
1.2.1 英語學習障礙
小Z 的英語學習障礙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單詞,閱讀以及聽力。奧蘇貝爾認為,學習過程受學習者本身認知結構的影響。所謂認知結構,就是指學生現有知識的數量、清晰度和組織方式。在學習者的原有認知結構中,新知識與原有知識的同化固定點相互作用,把學習內容與自己認知結構聯系起來時,學習便發生了。
因此,就小Z 而言,她作為一名藝術生,她認知結構中相關英語知識固定點非常少,即英語知識儲備量非常少。小Z 在背單詞的時候,認知結構中沒有相應的英語知識固定點可以與新單詞相互連接,如同沒有地基的空中樓閣,即使小Z 可以勉強記住單詞,也是轉瞬即忘,不牢固。
同理,由于缺乏基礎的語法知識以及詞匯量,小Z 在閱讀以及聽力的過程中,看不懂,聽不懂,這使小Z 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情緒暴躁,焦慮,恐懼,導致其分心,學不進。但她還有極強的英語學習動機,每次都會在焦躁的情緒下強迫自己去學習英語,惡性循環。
1.2.2 人際交往障礙以及與男友關系
前文中已經講過小Z 的交際圈狀況,對于小Z 來說,她非常渴望同性朋友,但不知道如何做。此外,小Z 經常看影視劇,對于愛情觀有些不符合實際,而她男友則是踏實,務實的男人,她的很多想法和做法讓男友不能接受,雙方經常為此吵架。
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主張,在診斷和輔導來訪者心理過程中,應把握情緒和知識兩大方面,即清晰表征來訪者情緒原由,并且使其情緒降低,近乎平靜;透徹了解來訪者知識結構,及時補充其缺少的相應知識。
金洪源教授結合前人研究,將潛意識條件性情緒反射表述為一種在條件反射形成和發生過程中,本人未曾意識到的或本人的意識不容易控制的情緒反應,其表征式為S—E—R,其中S 表示特定的刺激情景,E 表示自動形成的情緒(條件性情緒),R 表示情緒推動下的思維或行為反應[2]。依此原理,小Z 的英語學習障礙成因經分析如下:
小Z 作為藝術生,在學習上的成功體驗較少,對學習本身存在消極情緒。步入大學后,小Z 的成績縱然有進步,但距離她自己的要求還是十分遙遠,為此格外努力,但總是事與愿違。因此每當小Z 學習英語的時候(S),自動產生焦慮,恐懼,著急的情緒(E),使其分心,學不進(R),事后小Z 又會反過來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自責,擔心等負性評價(E’),加重焦慮情緒(E),形成惡性增強循環系統。即便如此,在長達一年的時間里,小Z 每天帶著惡性循環的負性情緒堅持學習。除此之外,由于小Z 不和諧人際關系以及日益疏遠的男友而產生的煩躁情緒也是她學習障礙的影響因素。

美國現代認知心理學提倡將知識分為三大類: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與策略性知識。個體主要依據大腦中的相應知識來判斷面臨的情景,如果個體可以檢索出對應知識解決問題,那該個體可以體驗到愉快等積極情緒。反之,個體則會感受到恐懼,焦慮等消極情緒。小Z 在面對英語學習,人際交往以及與男友相處時,所表現出負性情緒,除了前文提到的潛意識條件性情緒反射之外,缺少三類知識也是其原因之一。
2.2.1 陳述性知識
個人具有的有關世界是什么的知識。如小Z對英語基礎詞匯知識的缺乏。
2.2.2 程序性知識
個人具有的有關“怎么辦”的知識。皮連生教授等人主張潛意識行為是一組本人意識不到的,自動運行的程序性知識[3]。如小Z 面對英語學不進,不知道“怎么辦”。
2.2.3 策略性知識
也回答“怎么辦”的問題的知識,但它特指心理活動。如小Z 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尋求幫助,這就是她所具有的策略性知識。
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指出幾乎所有心理障礙的潛意識心理過程都是以條件性情緒反應(一種條件反射)為核心因素的;這種條件性情緒反射都是潛意識的,它是后天學習的,容易建立也容易消除[4]。在心理輔導過程中緊緊抓住潛意識條件性情緒反射這一原理,清晰表征出潛意識的心理過程,針對不同來訪者“對癥下藥”。
如上所述,在心理輔導過程中,及時補充來訪者的三類知識是必不可少的。給小Z 講解知識智力觀以及三類知識,知識智力觀即人類的智力是在先天智力的基礎上通過學習有效的知識實現的[5]。讓小Z 清晰理解三類知識,教會她在日程學習生活中去分析自己缺少哪類知識,然后及時補充。最初在小Z 不能靈活運用知識智力觀和三類知識的時候,筆者建議像小Z 這樣的藝術生量力而行,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可以先背高考單詞,并且牢固掌握,之后再準備CET 四級。使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具有一定數量的英語知識,并且保證其清晰度與掌握程度,再去背CET 四級單詞,這就像在地基上蓋樓,則更加堅固,牢靠。此外,可以找一些高中基礎英語語法視頻來看,既補充相應的知識,也可以練習聽力。
筆者還發現小Z 有許多非理性認知,如小Z對待男友的態度。糾正小Z 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愛情觀,教她共情,站在男友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等。
放松訓練就是一個高效的暗示學習技術,通過全身肌肉漸進式放松,使人達到高度可塑的狀態。在臨床放松過程中,加入風景想象或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等,調動來訪者積極情緒;之后,為來訪者輸入正確的程序性知識,以建立積極的條件性情緒反射;多次反復訓練,使其自動運行,最后成為新的,積極的潛意識條件性情緒反射。
對于小Z,筆者在放松訓練中加入她自己準備的風景想象和情感組織者,以及可以小Z 心情平靜地去學習的程序性知識。經過反復訓練,并沒有使其自動運行,甚至是沒有任何效果。
根據筆者臨床經驗,按照上述干預過程,小Z的癥狀應該有所好轉,但事實并非如此。干預過程問題如下:
3.3.1 忽視藝術生的特點
筆者在第一次為小Z 輸入程序性知識期間,忽略了她作為藝術生的學習背景以及學習體驗,描繪學習狀態時,使用了“全神貫注”“聚精會神”等詞匯。這是小Z 從未體驗到的狀態,她都想象不出自己“全神貫注”是什么樣子。之后,筆者根據藝術生學習狀態的特點,貼合小Z 實際情況,重新輸入程序性知識,效果明顯好轉。
3.3.2 情感組織者無作用
筆者在與小Z 討論新的干預過程中發現,小Z 的情感組織者并沒有起到調動積極情緒的作用。為此,筆者和小Z 共同協商,以“作為一個平時英語學習成績不理想的藝術生,通過自己努力,CET 成績一點一點在進步”為主題,重新編寫情感組織者。
通過改變程序性知識以及情感組織者,小Z的英語學習問題有非常大的改善。在學習過程中,即便遇到困難,心情變焦躁的時候,小Z 也能夠一個深呼吸,及時調整自己,讓情緒始終保持在相對平穩。小Z 并沒有通過上一次的CET 四級,她知道自己的基礎太過薄弱,知識不可能在短期內補上。小Z 告訴自己不要著急,只要堅持下去,一切都會變好的。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只要有好的學習狀態,消極情緒就能消除大半。小Z 同男友的關系緩和了許多,她可以理解男友的一些做法,并且可以在自己無故發脾氣之后向男友道歉。人際關系也有所改善,小Z 自述“自己的生活就應該按照自己的步調走”。
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人亦如此,來訪者對于咨詢師講解內容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所以用同一種方式對待不同水平的來訪者是不合理的。因此在實踐中,應幫助來訪者尋找適合自己的步調去學習生活,而咨詢師則應如朱熹所述:“圣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
[1]李宇.關于高中藝術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07.
[2]金洪源,王云峰,魏曉旭.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3]皮連生,卞春麒.論知識的分類與教學設計[J].鐵道師院學報,1991,2
[4]金洪源.根本減負、強國富民的元認知心理教育和元認知干預技術[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3,2.
[5]金洪源.學科學習困難的診斷與輔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