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毅歡
摘要:
青年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希望。面對新形勢下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傳統的培養與鍛煉方式已難以適應青年干部的發展,迫切需要把握青年干部的成長規律,創新青年干部的培養與鍛煉機制。首先,選才是基礎,可通過完善公開招考體系和創新選拔方式加以改進。其次,育才是保證。利用教育培訓提升自我認知,給予實踐鍛煉提升綜合能力。最后用才是關鍵。不斷完善競爭性選拔任用機制,建立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
關鍵詞:青年干部;選才;育才;用才
傳統的培養與鍛煉方式已難以適應該群體的發展,迫切需要把握青年干部的成長規律,創新青年干部的培養與鍛煉機制。從行政管理學的角度來看,對于人才的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核心問題,而選才、育才、用才等環節更是關鍵。因此,新形勢下青年干部的培養與鍛煉可從以下環節入手:
一、選才是基礎
(一)完善公開招考體系
首先,對道德品質的考察不夠重視。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這是我黨對人才考察的首要品質。但由于長久以來道德品質的高低難以直接體現,難以量化,所以考試體系中對道德考察始終不夠重視。因此增加“公”、“德”的考察的權重是完善招考體系的必然要求。可以嘗試在筆試面試中多圍繞道德話題、道德人物巧妙出題,加入道德考核要素,側重對道德的理解,對當今社會道德現象的分析。逐步探索將道德考核作為獨立于筆試面試之外的又一個招錄環節,以更加量化和可操作性的方式測試。
其次,考核內容的實用性、綜合性較弱。雖然,選人用人考試不像應試教育的考試那般死板,但多年考試形成的題庫始終無法與最新知識同步,缺乏產業升級、新興科技、心理素質、創新思維等內容的考核。筆試的內容與日常工作崗位上所要用到的知識和解決具體問題時所用的方法聯系不夠緊密,出現所學非所用,所考非所需的情況。
(二)創新青年干部選拔方式
一方面,青年干部的挑選可以提前行動,從高等院校在校生中加以挑選,通過專業考察、綜合測試、選擇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青年人才進入青年干部培養庫,通過假期掛職鍛煉、校內跟蹤、擇優培養、集中培訓、選派任職等步驟持續培養和鍛煉出具有世界眼光、戰略思維、大局意識和政治素養,適應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年輕干部。①另一方面,不斷探索選調招錄機制。選調是指各級組織部門有計劃地從高校選調品學兼優的應屆大學本科及其以上畢業生及選拔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大學生“村官”到基層工作,將其作為黨政領導干部后備人選進行重點培養的新選錄機制。選調制度遵循“從基層來到基層去”的原則,通過公平、公正、依法依規的考錄機制,以科學合理的用人導向,暢通了青年干部創業成才的上升渠道,加強了青年干部對基層和人民群眾的感情,符合青年干部的成長規律,優化了各級單位的人員結構,激發了青年隊伍的活力。
二、育才是保證
青年干部的成長和培養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一個綜合化、系統化的過程,是自我提升與外部引導相結合的過程。
(一)教育培訓提升自我認知
教育培訓一直是青年干部培養的重要途徑。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傳統的教育培訓顯現出理念陳舊、內容針對性不強、培訓方式單一等缺陷,無法滿足實踐中不同崗位性質、不同領導層次的青年干部的需要。因此,“缺什么、補什么”,分類別、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黨校培訓、高校深造、離崗培訓與在職學習有機結合,是青年干部培訓的發展方向。
一是重視理論學習,充分發揮黨校教育這一理論培訓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黨性教育永遠是青年干部培訓的第一課,這也是黨校培訓的突出特色和傳統優勢,是其他培訓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二是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習近平同志曾強調,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
三是重視專業素質的更新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青年干部已經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功底和必備的專業素質,但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崗位職責的不斷變化,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專業知識,調整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領域。
(二)實踐鍛煉提升綜合能力
青年干部具有一定的理論功底、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開拓精神,但由于工作經歷的局限,缺少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機會,缺少面對基層復雜一線,處理應急突發情況的經驗,缺少與基層群眾面對面交流、服務群眾的機會。因此,在青年干部育才之路上,掛職鍛煉、輪崗交流、抽調選調等是必不可少的實踐鍛煉環節。各類用人單位應努力創設機會,將直接走出校門的青年干部推至基層第一線,直接面對群眾,有助于他們了解最真實的情況,幫助群眾解決最迫切的問題,有助于增強青年干部的群眾意識、服務意識、公仆意識、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②實踐鍛煉還有助于提高青年干部的應急、溝通、協調綜合能力,給予青年干部廣闊的視角,重新思考如何務實高效地開展工作。
在掛職鍛煉的安排上,第一,盡量給予青年干部實職,使“客人”變“主人”,保證青年干部充分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間,使自己的理論知識真正付諸于基層實踐。第二,保證掛職干部與原單位的工作真正脫離,以全部精力投入基層實踐工作。第三,嘗試開展青年干部行業之間交流、掛職。
三、用才是關鍵
(一)完善競爭性選拔任用機制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完善競爭性選拔干部方式,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因此,青年干部的選拔任用,一定要堅持民主、公開。始終堅持思想政治素質放在首位,既要重能力,更要重品行,選拔切實能夠做到清正廉潔、勤政為民、依法辦事、艱苦樸素、自覺接受黨和群眾的批評和監督的青年干部。
(二)建立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
首先,完善嚴格的管理機制。李源潮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學員座談會上曾強調,對中青年干部的培養一定要“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以青年干部的培訓學習為例, 必須有積極的約束的規范制度,建立科學嚴格的考試考核制度,并把考試考核結果作為青年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根據。
其次,建立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在考核理念方面,不能以GDP論英雄的政績考核青年干部,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以科學、合理、合乎工作實際的目標管理體系為考核依據。在考核內容方面,以分層、分類考核思想為指導,針對不同崗位、不同職級、不同機構特點甚至不同地域環境等因素對機關青年干部工作要求的差異,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考核指標,不能一概用一個共性而簡單的指標評價全體人員,實現考核指標的特色化和科學化。在考核指標的權重設置上,以公共服務職能的履行特點為依據,合理地分配德、能、勤、績、廉五項指標及二級指標的權重。對于青年干部的培養,要特別重視考核結果的反饋。通過考核結果,青年干部可以對自身工作的長處與不足、上級領導或同事的批評和建議、甚至服務對象的評價進行自我反思,橫向和縱向對比,及時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以比較清醒的認識,揚長避短地開展工作。
[注釋]
①郭詠軍.新時期上海市培養高素質青年黨政干部的實際與思考.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②中共武漢市委組織部.創新年輕干部培養鍛煉機制.黨建研究.2005(6).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王娟.創新青年干部培養的科學化路徑[J].重慶行政,2012(4):61-62.
[3] 李偉萍.高素質青年干部培養對策的思考[J].前沿,2003(6):81-82.
[4] 申作芳.關于青年干部培養的探索與思考[J].山東社會科學,2012(12):190-192.
[5] 壽向東.青年干部的培養應注重在“軟能力”上下功夫[J].金山企業管理,2008(1):18-19.
(作者單位:中共廣州市海珠區委黨校,廣東 廣州 510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