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平塘縣文化館 潘承芬
淺析新形勢下基層文化館服務工作的思考
貴州省平塘縣文化館 潘承芬
基層文化館是國家編制設置的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娛樂需求為基本職能的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基層文化館要創新發展,必須解決問題、準確定位、發揮作用。
基層文化館;先進文化;準確定位;小康社會
一是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落后的行政文化觀念和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要成為資源并按市場規劃要求獲得雙重效益的權利之間的矛盾。長期以來文化館的工作都是行政文化的性質,它的一切工作實際上是在上級行政指令中完成和實現,但是社會發展到今天,行政文化對辦好文化館的工作、對全面構建和諧社會,顯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現在的文化應當是以一種資源的形式出現在市場上,文化館作為文藝的創作、傳播、培訓三位一體的事業機構,它首先應掌握和使用大眾資源,讓其最大化地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是舊的文化管理模式和黨的十七大要求文化體制創新之間的矛盾。如何構建一套有利于調動基層文化館各專業人員積極性,有利于各專業特長發揮、專業人員能進能出的良性競爭機制、管理機制和分配機制,是基層文化館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文化館是文化的創作、傳播和培訓機構,有自身的特殊性?;鶎游幕^必須從行政管理的模式下分化出來,建立一套現代的、科學的、適合文化特點的管理模式。
三是人民群眾對先進文化的迫切需要和開展文化活動中,提供文化服務所面臨的經費短缺的矛盾?;鶎游幕^是公益性群眾性的文化事業機構,它主要以社會效益的形式體現而不是以經濟指標來衡量。因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需要政府成為其經濟來源的主要提供者。比在如重大節慶、文化下鄉、群眾性廣場文藝的組織、社區文化活動、村寨活動、民族民間文化的普查、整理等等。
四是文化館人員固定化和專業人才的市場配置之間的矛盾?;鶎游幕^工作人員的流動性很小,只要進了文化館的大門,不管你有用還是無用,不管你能力大小,都像進了“保險箱”一樣,能進不能出。忽視了基層文化館是一個文藝人才聚集的地方,是地方文化的代表,是地方文化的門面。
從定位學的原理知道,一個產品要想打開市場、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必須進行產品定位?;鶎游幕^作為社會系統中的獨立單位,要想樹立地位,同樣必須給自身定位。只有準確把握自身的定位,才能履行好文化教育的職能,發揮好人民群眾文化主陣地的優勢。圍繞基層文化館的定位,要求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指導原則。基層文化館作為政府向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宣傳教育的專業文化機構,理所當然地承擔著建設先進文化的職責,因此堅持群眾文化的正確方向,堅持開展各具特色、具有導向性和示范性的群眾文化活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文化活動的質量和品位,不斷拓寬人民群眾文化活動的覆蓋面,這就是基層文化館定位的首要原則。如我縣在進入夏季時節,全縣10個鄉鎮都會開展自己鮮明特色、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廣場活動。從縣城舉行的專場晚會轉移服務到鄉鎮;從鄉鎮政府舉辦的節慶服務轉移到村寨舉辦的大舞臺,到處都能服務到、看得到享樂文化的身影。
二是實踐原則?;鶎游幕^作為當地人民群眾文化的活動中心、輔導中心和研究中心,必須有一個功能相對齊全的陣地,有一支能輔導群眾文化活動的隊伍,有一批在本縣乃至全省、全國叫得響的文藝精品,有一系列面向社會的文化藝術培訓。只有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緊密結合,才能充分發揮文化娛樂、認識、教育和審美的功能,促進和提高人民群眾思想、文化、智力、身體素質,促進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是服務原則?;鶎游幕^只有圍繞黨和政府的工作中心,才能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用文化的力量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創造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我縣確立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為核心的實踐服務活動為目標,轉變機關作風,把農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實施“文化強鄉強鎮”的文化惠民工程、舉辦鄉村文化活動、創新鄉村工作方式、拓寬鄉村服務領域,為人民群眾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務。
四是滿意原則。人民群眾對基層文化館工作滿意不滿意,是檢驗基層文化館工作的重要尺碼,也是基層文化館能不能獲得地位的根本體現。在制定工作目標和活動計劃時,應根據政府中心工作的要求,充分考慮廣大人民群眾在文化方面的實際需要,力爭使廣大人民群眾滿意。我縣在國家第四批擴大內需項目中,新建了平湖、牙舟等1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項目總投資408萬元,總建筑規模為5100平方米,每個鄉鎮300平方米,并給各鄉鎮配備一批文化所需設備,實現“一鄉一站、一村一室、一鄉一廣”的目標,形成縣、鄉、村三級文化設施網絡,有效發揮公共服務職能。
五是創新原則?;鶎游幕^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它面臨的重要工作任務是不斷發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具有中國風格和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從思想上、精神上正確武裝和不斷提高起來。近年來,我縣創作演出的舞蹈、歌曲《粑棒舞》、《玉水河之歌》;毛南族民間舞蹈《毛南神韻》;苗族民間舞蹈《跳月舞》;布依族舞蹈《浪馬神韻》;特色話劇《拆遷》、《計劃生育工作譜新篇》等優秀劇目。舉辦了貴州平塘“六月六”第四屆布依山歌節、2014國際龍舟爭霸賽“幸福進萬家”文藝專場晚會、2014國際帳篷節嘉年華晚會。組織參加了2014年“多彩貴州”歌唱大賽、“好花正紅·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民族山歌大賽,迎得人民群眾的好評。在創新文化強鄉強鎮的公益惠民活動中,實現了由“政府買單,群眾看戲”轉變為“部門出資,農民看戲”,推進了文化活動事業的創新。
一是基層文化館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當前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最繁榮的時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物質生活的日益提高,人們思想文化觀念也隨之多樣化,群眾文化由過去的“教育型”轉化為“休閑與消遣型”。在市場經濟中,免不了社會上不良東西會招引群眾,污染社會風氣。如何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健康的文藝節目教育人,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陶冶人,抑制不良風氣的侵襲。我縣啟動了“幸福進萬家—文化精品鄉村行”公益文化活動,縣委、縣政府為全縣121個行政村、10個鎮鄉文化站、部分民間藝術團和學校發放了文化惠民流動音響150套。通過實踐中的探索,我縣各文藝團隊的發展脫離了政府扶持,全部走入市場運作。塘邊鎮八音藝術團演出90多場,收入27萬元以上,通州鎮金色藝術團演出近80場,收入25萬元以上,卡蒲毛南族風情文藝隊等一批鄉鎮藝術團演出足跡遍及周邊縣(市)及省外廣西、湖南等地。
二是加強管理、提高人才素質的修養。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發展,富裕起來的人們,對藝術品味的追求越來越高,基層文化館利用人才優勢,及時創辦和培訓自己的隊伍,發掘藝術人才的潛力。通過培訓,提高隊伍的藝術素質,滿足社會的需求,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各門類的藝術人才以點促面,輻射社會各階層??h委、縣政府把握時代脈搏,開拓創新人民群眾文化工作的新局面,鄉、村兩級文化廣場,鎮鄉綜合文化站、村農家書屋全部建成,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得到提升。
三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動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v觀歷史風云,古老而文明的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已奠定了源源流長的中國文化教育的堅實基礎,順應國情、民情和時代的主旋律是文化發展的根本。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大文化建設投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開展以政府采購為主導的“幸福進萬家”公益文化活動,成功讓“幸福進萬家—文化精品鄉村行”躋身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創建項目,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響亮品牌。
[1]《淺議文化館的現狀及建設的意義》《大眾文藝》2011年第4期 丁會娟;
[2]《淺談文化館的性質和職能 》《戲劇之家》2010年第2期 劉野萍;
[3]《平塘縣文化館2014年工作總結》。
G242
:A
:1671-864X(2015)01-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