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師范大學 丁磊
對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否存在的認識
天津師范大學 丁磊
新民主主義理論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和社會理論。建國后,我們建立了新民主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毛澤東雖然沒有明確提出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這一概念,但是我們國家在過渡時期這一短短七年所建立的社會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在民族和民主革命完成后社會主義革命之間這一社會應該怎樣理解?本文擬從革命和社會的角度來分析這一問題。
新民主主義社會:革命和社會;過渡時期;
一
目前學術界關于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仍然存在著比較大的爭議,有些學者認為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并不存在,在毛澤東、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著作中沒有提出社會理論這一概念。①還有學者認為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存在的,當前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就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社會,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杜導正的《新民主義的回歸于發展》一文,作者認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演變而來的,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質上是新民主主義論的回歸和發展。”“在我看來,如果不從政治上摳字眼的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質上就是來源于新民主主義理論,這就是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回歸。而鄧小平的偉大之處在于,他回歸了新民主主義理論,但更發展了新民主主義理論。”[3]上述觀點的提出,反映了當前學術界對于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是否存在還是存在著爭議的,而杜文更是認為當前我們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一種新民主主義的回歸。筆者不同意上述觀點,認為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不存在或者說是它的回歸。
二
革命和社會二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而且二者在關系上也是不同的。新的更高一級的革命總是在它發生革命的那個社會為載體,其領導革命的階級所要建立的是一種比當前社會形態更高的一種社會形態。社會總是伴隨著革命的成功建立起來的,資產階級革命是在封建社會發動起來的,所要建立的是資產階級的社會,而社會主義革命是在資產階級社會進行的,所要建立的是社會主義社會。
我們國家在1956年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三大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然而,我們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國家。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會,資產階級在中國的力量薄弱,始終未能建立起資本主義社會。當然也就談不上在資本主義社會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我們的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廢墟上進行的,我們進行的是民主主義革命,因為這種民主革命是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進行的,有了社會主義的因素,因此我們稱作新民主主義革命。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積極領導中國人民開展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然而,在黨的歷史上,發生了三次危害極大的“左傾”錯誤,混淆了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希望“畢其功于一役”,結果給革命造成了極大的損失。而陳獨秀的“二次革命論”,希望在中國先完成資本主義革命,建立資本主義國家,等到社會主義革命成熟后,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這種“右傾”觀點,也遭到了極大的批判。毛澤東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他認為中國革命應該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民主主義革命,二是社會主義革命。他認為:“現階段的中國革命是一種什么性質的革命呢?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還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革命呢?顯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但是,現時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已不是舊式的一般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這種革命已經過時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這種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歷史上歐美各國的民主革命大不相同,它不造成資產階級專政,而造成各革命階級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統一戰線的專政。”同時,他還告誡全黨,“每個共產黨員須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整個中國革命運動,是包括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在內的全部革命運動;這是兩個性質不同的革命過程,只有完成了前一個革命過程才能可能去完成后一個革命過程。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任強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同時又認清二者聯系,才能正確地領導中國革命。”[4]
毛澤東在正確的分析了中國現時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二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之后,他又談到革命勝利后應該要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和社會的問題。他說:“中國現時社會的性質,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它就決定了中國革命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這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社會。現時中國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而“這種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第一階段,第一步,雖然按其社會性質,基本上依然還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它的客觀要求,是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騷情道路;然而這種革命,已經不是舊的、被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被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在第一階段上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和建立各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國家為目的的革命。”[4]在這里毛澤東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概念。
接著,他在談到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的關系時說:“這個中國革命的第一階段(其中又分為許多小階段),其社會性質是新式的資產階段民主主義革命,還不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但早已成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世界革命的的一部分,現在則更成了這種宋世杰革命的偉大的一部分,成了這種世界革命的偉大的同盟軍。這個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階段,絕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的社會,而是要建立以中國無產階級為首領的中國各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社的社會,以完結其第一階段。然后,再使之發展到第二階段,以建立中國社會主義社會。”[4]
在《毛澤東選集》中,關于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已經有贅述,而上述的作者卻不愿意承認。
三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寫道:“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轉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5]中國革命的特殊性,舊中國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國家,在舊中國雖然有資本主義的因素,但是還有無產階級共產黨領導之下的社會主義的因素。由于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對于中國革命的貢獻,并且他們愿意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愿望,黨和他們志同道合,結成了統一戰線,建國后,我們建立的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國家。這正是由于中國革命的特殊性所決定的,正如,毛澤東所言:“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革命。在一定歷史時期中所采取的國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種形式,這就是所謂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這是一定歷史時期的形式,因而是過渡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4]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無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政權,我們國家開始了向社會主義的過渡,直到1957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制度。
建國后,我們黨沒有急于立刻消滅資本主義,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接受的是一個爛攤子,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要利用資本主義有利于國計民生的作用。我們的目的是要消滅剝削、改組生產,正如列寧所說:“無產階級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社會主義社會,消滅社會劃分為階級的現象,使社會全體成員成為勞動者,消滅任何人剝削人制度的基礎。這個目的不是一下子可以實現的,而是需要一個較為長久的由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這一方面因為改組生產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另一方面因為根本改變生活一切部門是需要時間的,第三方面因為慣于按小資產階級方式經營,按資產階級經營的那種巨大的習慣勢力,是只有經過長期堅忍斗爭,才能克服的。”[6]在這里就會產生一個疑問,既然這個過渡時期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國家過渡時期是不是太短了?本文無意討論這個問題。在這里我想要說的是,雖然,我們過渡時期很短,是不是說我們過渡時期所處的這個社會就不應該成為一個社會?這里筆者顯然不這么認為。
新民主主義社會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但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又沒有馬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三大改造),那么,這一時期的社會性質又該做何解釋呢!正如前面所談到的,新的更高一級的革命總是在它發生革命的那個社會為載體,其領導革命的階級所要建立的是一種比當前社會形態更高的一種社會形態。建國后,我們所建立的社會,既不是舊的民主主義社會,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那只能是毛澤東屢次所談到的我們要建立的就是一個新民主主義的社會。
[1]李偉:《“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不能成立》[J],2009年12月
[2]黃愛軍:《“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的說法值得商榷》[J],2011年4月6日
[3]杜導正:《新民主主義的回歸于發展》[J],《炎黃春秋》,2009年第4期
[4]《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646—652,668—672,671,675,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21頁
[6]《列寧選集》[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第857頁
注釋:
①李偉:《“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不能成立》[J],2009年12月。黃愛軍:《“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的說法值得商榷》[J],2011年4月6日。上述兩位位學者都認為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是不存在的,是后來人杜撰的。其中黃文更是認為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內容,這種提法實際上是把社會理論包含在革命理論之中,沒有把二者之間的關系搞清楚。
D231
:A
:1671-864X(2015)01-0028-02
丁磊(1989—),男,漢,安徽亳州人,天津師范大學,2012級中共黨史在讀,黨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