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華(綜述),季 健(審校)
(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青光眼科天津醫科大學眼視光學院天津醫科大學眼科研究所,天津300384)
青光眼是一種進展性視神經損害疾病,也是目前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預計到2020年全球將會有7960萬青光眼患者[1]。青光眼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闡明,以往對青光眼的病因研究多集中在眼解剖結構的異常或基因的變化對房水外流的影響等。近年來醫學模式逐漸從生物醫學模式轉向生物-社會-心理模式。人們對青光眼發病的心理社會因素也有了更多的認識。心理因素在青光眼的發生、發展及轉歸上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研究表明,青光眼的發病、發展及預后與社會心理因素密切相關[2],并且已有研究初步嘗試通過心理干預來輔助治療青光眼。現就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預對青光眼患者病程及預后的影響的研究現狀予以綜述。
1.1 個性特征與青光眼 眼科學者在臨床實踐中越來越多地注意到個性特征與青光眼是密切相關的。個性是一個人相對穩定的思想和情緒方式,是其內部的和外部的可以測量的特質。通常把一個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均表現出的一些特點,稱為個性特征。個性特征直接影響個體的身心反應,青光眼好發于某些特定個性的人群。
明尼蘇達多項人格調查表、艾森克個性特征量表、A型行為評定量表等是評價個性特征的主要量表。人們采用這些量表研究青光眼患者的人格特征,發現無論開角型青光眼還是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普遍具有神經質、內向、多疑、緊張、焦慮等個性,并且多具有A型性格[2-6]。
Lim等[2]采用明尼蘇達多項人格調查表研究開角型青光眼的人格特征并研究了患者用藥依從性和性格特征的關系,他們將單純應用前列腺素藥物的開角型青光眼患者分為兩組,觀察半年,干擾組定期電話提醒用藥,并且3個月隨診1次,接受青光眼疾病和治療方面的教育;非干擾組給予藥物后只是在隨診結束時就診。結果表明抑郁和多疑是開角型青光眼的主要人格特征,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抑郁和多疑與用藥依從性差有關,強調了性格特征與用藥依從性的關系。
國內有關青光眼個性特征研究也頻見報道。艾森克個性特征量表是這類研究中使用最普遍的量表,由4個維度構成:精神質、內外向、神經質及掩飾性。吳輝等[3]利用艾森克個性特征量表和癥狀自評量表評價了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人格特征,結果表明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艾森克個性問卷的神經質得分、精神質得分,癥狀自評總分及4項因子(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分值顯著高于健康人。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具有明顯的社會心理狀態特征,主要表現為軀體化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
陳莉等[4]、李靜敏等[5]研究均顯示,閉角型青光眼患者也具有較為典型的精神性、神經質傾向、情緒和人格不穩定等心理特征。日常生活中常處于緊張狀態,情緒不穩定,適應能力差。情緒障礙可促使具有特征性解剖結構的眼壓急劇升高或波動,易導致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急性發作。據統計,青光眼的急性發作73%~80%與情緒的突然變化有關。
A型行為者的外顯行為特征表現為個性強、急躁、易沖動、不可抑制的進取心、爭強好勝的驅力、敵意、醉心于工作、時間緊迫感等。有學者認為,這種性格傾向可能與青光眼的發生有相關性,Bubella等[6]評價50例開角型青光眼患者的A型行為特征,發現所研究的開角型青光眼患者中64%的患者具有A型行為特征,而且這種A型行為特征與較重的視野缺損呈正相關。
閉角型青光眼患者也表現為典型的A型性格[4],患者具有典型的精神性和神經質傾向人格特征;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情緒受人格和行為特征的影響。
1.2 情緒與青光眼 情緒方面,焦慮和抑郁受關注最多。這類患者一般自我感覺視功能更差,多伴有緊張、失眠,同時害怕有一天會失明,這類負性情緒直徑影響其視覺相關的生活質量[7],尤其對病程長、年齡大、文化程度低、視功能嚴重損害的女性患者[8]。
Tastan等[9]對121例青光眼患者進行調查發現,該人群表現出明顯的疑病癥和對健康問題過分關注的人格特征,14%的患者出現焦慮,57%的患者出現抑郁,其中女性青光眼出現焦慮的風險是男性的7.5倍,未婚者出現抑郁的風險是已婚者的2.94倍。焦慮和抑郁明顯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Mabuchi等[10]采用焦慮和抑郁量表首先評價230例原發開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況,表明原發開角型青光眼與焦慮和抑郁相關。之后Mabuchi等[11]又繼續采用焦慮和抑郁量表對408例原發開角型青光眼患者進行評價,表明年輕的青光眼患者焦慮比較明顯,而年老的青光眼患者則主要表現為抑郁。Zhou等[12]采用橫斷面研究評價了506例中國青光眼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況,表明中國青光眼患者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分別為22.92%和16.40%,年輕、女性和經濟負擔重是焦慮的危險因素,而抑郁與青光眼的持續時間有關。裴重剛等[13]評價了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抑郁、焦慮心理狀況并分析其影響因素。他們發現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焦慮、抑郁癥狀評分與患者平均月收入呈負相關,與病程、年齡呈正相關,但與性別、文化程度無相關性。Kong等[14]采用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艾森克個性調查問卷和防御方式問卷評價了50例閉角型青光眼、50例開角型青光眼和50例正常人。結果表明兩組青光眼患者表現出明顯的焦慮、抑郁和神經質,而且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水平要比開角型青光眼高。無論是開角型還是閉角型青光眼,其眼壓波動均受情緒狀態的影響[7]。同時視野進展的青光眼患者表現為明顯的焦慮、抑郁和睡眠障礙[15]。不良情緒對青光眼的影響機制較為復雜,目前尚未完全闡明。
2.1 心理干預的方法和意義 對青光眼患者實施積極有效的心理干預可以消除刺激因素的影響,改變應激源對患者造成的病理性神經-內分泌-免疫變化,增加患者對于青光眼疾病本身、診斷、治療及預后的認識,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生活質量。
青光眼患者心理治療的方法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療,暗示和催眠療法,松弛和生物反饋療法,音樂療法等[16]。宣傳教育是最簡單的心理治療的方法,通過宣教可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有利于疾病的預后[4]。
Lemaitre等[17]采用阿姆斯特丹術前焦慮和信息量表對36例需要手術的成人慢性青光眼患者進行調查問卷,試圖發現術前焦慮的原因。結果表明青光眼疾病本身和即將的青光眼手術是焦慮的主要原因,醫師和患者之間的相互信任可以減少患者術前的焦慮。因此,他們建議術前采用阿姆斯特丹術前焦慮和信息量表對患者進行評估,幫助醫師發現患者的焦慮情緒并采取一定的措施。Lunnela等[18]訪問了依從性比較好的青光眼患者,探討他們獲得的心理疏導和社會支持對他們疾病的影響。這些患者講述了他們獲得的來自醫療保健機構、親屬或同事等方面的教育和支持,表明患者需要來自這些方面的教育和支持,尤其是在疾病的初始階段。
Lisboa等[19]認為評價青光眼患者生存質量的信度得分與視力損傷程度和教育程度有關,而不是和病程及藥物治療的多少直接相關。
2.2 心理干預對青光眼病情的影響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能緩解患者暴躁易怒的不良情緒和緊張恐懼心理,有效降低眼內壓。李俊[20]將80例青光眼行手術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進行評分。結果表明干預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心理干預能有效減輕青光眼患者手術后的焦慮和抑郁,提高治療效果。
劉瓊和吳華[21]探討了心理干預對青光眼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他們采用視功能損害眼病患者生存質量量表、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和自行設計的焦慮相關因素調查問卷對患者分別在入院前、手術前后、出院前進行評估。結果表明心理干預可以明顯緩解青光眼患者住院期間情緒波動所造成的發作性癥狀,改善焦慮情緒及心理狀態,提高住院期間視功能及相關生存質量。尚琢等[22]也有相似的報道。
陳莉和楊新光[23]研究心理干預對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和視野及眼壓的影響,表明與非干預組相比,干預組焦慮和抑郁評分顯著改善。術后3個月干預組患者的眼壓顯著低于非干預組,但干預組與非干預組的視野平均缺損和模式標準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對于閉角型青光眼在藥物和手術治療的基礎上輔以心理干預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提高藥物、手術治療的療效、縮短手術恢復時間。患者用藥或定期隨訪的依從性對于病情的進展至關重要,心理干預、及時定期隨訪可以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24-25]。Dreer等[26]研究認為,對患者依從性影響前5位的因素為健忘、不良反應、花費、眼藥水的管理和點眼藥水的時間安排。通過健康教育、訪談等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心理應激常常是青光眼發病的誘因,腎上腺分泌的皮質醇是用來衡量應激強度的敏感的內分泌變化指標,它在某種程度上代表應激的強度[27]。因此可以通過皮質醇的變化,了解心理干預對青光眼心理應激的影響。雷寧玉[28]觀察了心理干預對青光眼手術患者皮質醇和前房恢復的影響。6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常規降眼壓和青光眼手術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實施支持性心理干預和放松訓練。結果表明治療組患者血皮質醇較對照組降低,說明心理干預可降低青光眼患者因為手術引起的血皮質醇分泌增加,促進青光眼術后的盡快恢復。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社會因素在青光眼的發生、發展中的作用逐漸引起重視。因此,關注青光眼臨床診治的同時,應積極開展心理干預,心理干預治療是青光眼完整診療計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目前的干預方式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可操控性和標準不一。故在未來需要探索一種科學有效、可重復及操作性強的心理干預模式,為每位青光眼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個體化的心理、藥物、手術干預,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質量。
[1]Quigley HA,Broman AT.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glaucoma worldwide in 2010 and 2020[J].Br J Ophthalmol,2006,90(3):262-267.
[2]Lim MC,Watnik MR,Imson KR,et al.Adherence to glaucoma medication: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s and association with personality type[J].J Glaucoma,2013,22(6):439-446.
[3]吳輝,吳海洋,徐青,等.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社會心理狀態調查[J].武警醫學,2008,19(7):638-640.
[4]陳莉,楊新光,陳蕊.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及人格特征關系的臨床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09,17(6):526-529.
[5]李靜敏,陳麗莉,孫璐.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社會因素分析及其對預后影響的初步研究[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1,14(3):163-165.
[6]Bubella RM,Bubella DM,Cillino S.Type A behavior pattern:is it a risk factor for open-angle chronic Glaucoma?[J].J Glaucoma,2014,23(4):199-201.
[7]Scuderi G,Pompili M,Innamorati M,et al.Affective temperam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hopelessness and perceived dis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open-angle glaucoma[J].Int J Clin Pract,2011,65(9):976-984.
[8]張莉,負萍,孫憲乾,等.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焦慮癥伴隨狀況及特征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0,10(7):1362-1364.
[9]Tastan S,lyigun E,Bayer A,et al.Anxiety,depression,and quality of life in turkish patients with glaucoma[J].Psychol Rep,2010,106(2):343-357.
[10]Mabuchi F,Yoshimura K,Kashiwagi K,et al.High preval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J].J Glaucoma,2008,17(7):552-557.
[11]Mabuchi F,Yoshimura K,Kashiwagi K,et al.Risk factors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glaucoma[J].Br J Ophthalmol,2012,96(6):821-825.
[12]Zhou C,Qian S,Wu P,et al.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glaucoma:sociodemographic,clinical,and self-reported correlates[J].J Psychosom Res,2013,75(1):75-82.
[13]裴重剛,邵毅,李娟,等.青光眼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態調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0):1124-1126.
[14]Kong X,Yan M,Sun X,et al.Anxiety and Depression are More Prevalent in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Than in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J].J Glaucoma,2013.
[15]Aqorastos A,Skevas C,Matthaei M,et al.Depression,anxiety,and disturbed sleep in glaucoma[J].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13,25(3):205-213.
[16]文雯,孫興懷.原發性青光眼個性心理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眼科雜志,2010,46(6):566-571.
[17]Lemaitre S,Blumen-Ohana E,Akesbi J,et al.Evaluation of preoperative anxiety in patients requiring 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J].J Fr Ophtalmol,2014,37(1):47-53.
[18]Lunnela J,K??ri?inen M,Kyn?s H.The views of compliant glaucoma patients on counselling and social support[J].Scand J Caring Sci,2010,24(3):490-498.
[19]Lisboa R,Chun YS,Zanqwill LM,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rates of binocular visual field loss and vision-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glaucoma[J].JAMA Ophthalmol,2013,131(4):486-494.
[20]李俊.心理護理干預對青光眼患者術前術后焦慮和抑郁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4):103-104.
[21]劉瓊,吳華.心理干預對青光眼患者生存質量影響的臨床研究[J].臨床眼科雜志,2009,17(2):137-139.
[22]尚琢,彭程,趙芳坤,等.心理干預對青光眼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2,41(2):187-189.
[23]陳莉,楊新光.心理干預對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和視野及眼壓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11,11(3):420-423.
[24]郭麗花,李輝.心理干預對青光眼患者治療依從性和復發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13,13(10):2116-2117.
[25]Renard JP,Giraud JM,Fenolland JR,et al.Adherence to glaucoma therapy[J].J Fr Ophtalmol,2010,33(4):291-295.
[26]Dreer LE,Girkin CA,Campbell L,et al.Glaucoma medication adherence among African Americans:program development[J].Optom Vis Sci,2013,90(8):883-897.
[27]Wirtz PH,Ehlert U,Kottwitz MU,et al.Occupational role stress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cortisol reactivity to acute stress[J].J Occup Health Psychol,2013,18(2):121-131.
[28]雷寧玉.實施心理干預對抗青光眼術后患者焦慮和皮質醇的影響[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3,l2(5):51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