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鐵錚

“一帶一路”已成熱詞。這一重大戰略給中國林業產業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它對中國林業產業的轉型升級意味著什么?中國林業產業如何借力以實現“鳳凰涅槃”?暑假里的一天,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了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程寶棟。這位80 后青年才俊思想敏銳、注重前沿,結合所做的專業研究,對此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
“一帶一路”分別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它東接亞太經濟圈,西進歐洲經濟圈,沿途連通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等64個國家。據估算,沿線總人口約占全球的63%,經濟總量約占世界的29%。作為中國首倡、高層推動的國家戰略,“一帶一路”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屹立于世界的領導地位具有的深遠戰略意義不需贅言。
程寶棟強調,“這一重大戰略顯然對中國林業產業而言,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我們一定要抓住時機,加緊研究,科學謀劃,積極應對,及時行動。”

中國林業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1 世紀以來,借助于人口紅利、政策紅利以及全球化紅利,中國林業產業取得了快速發展、長足進步,成為世界林業產業大國。程寶棟提供的依據是:在2001 ~2014 年間,中國林業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2%,遠高于同期GDP 增長率;2014 年創出新高,達到5.4 萬億元……
“但是,中國林業產業在發展進程中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此,程寶棟從專業的角度,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讀。
從產業結構來看,表現為“第一產業基礎不牢、第二產業素質不高、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的發展特征。
從產能來看,在投資驅動戰略下,中國林業產業產能快速擴張,而面對國際市場持續低迷,造紙、家具、膠合板、纖維板、刨花板、木地板等部分林產品已經出現產能過剩。
從產業發展驅動要素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躍升,勞動力、土地、環境等傳統要素的成本快速上漲。
從產業發展外部競爭環境考察,發達國家借助其在技術、管理、渠道等方面的優勢,繼續占據林業產業高端位置;而發展中國家則利用其在勞動力、土地、環境等方面的要素比較優勢,形成了對中國林業產業的低端擠壓。
“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的實施,給走出“林業產業大國而非林業產業強國”的窘境,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希望。程寶棟對此充滿信心。
2015 年8 月,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在江蘇調研林業產業發展時進一步強調,要“加大產業支持力度,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如何實現中國林業產業轉型升級這一宏偉的目標?
程寶棟告訴記者,產業轉型升級是指產業結構高級化,主要內涵包括,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由傳統低技術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升級,用高附加值產業不斷替代低附加值產業的過程。
他指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主要有兩種路徑。一是產業自身的技術變遷,二是推動產業外移。
當前,“一帶一路”戰略已經成為中國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要戰略,其重點在于“五通”建設。其中,擴大沿線國家貿易與相互投資、實現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點內容之一。
他認為,“一帶一路”戰略將擴大中國與沿線國家在不同行業以及特定行業上下游之間投資范圍,推進投資便利化進程,從而為中國與沿線國家產能合作與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供廣闊平臺。毋庸置疑,“一帶一路”戰略為中國林業產業外移即對外直接投資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進而通過產業外移最終助推國內林業產業轉型升級。
程寶棟解釋說,已有的對外直接投資理論可對“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林業產業對外投資給予有效的解釋。日本一橋大學小島清教授提出的邊際產業擴張理論認為,一國對外直接投資應從本國已處于或即將處于比較劣勢的產業,即邊際產業開始,并依次進行。通過對外投資,不僅可以使國內的產業結構更加合理、促進本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而且還有利于東道國產業的調整、促進東道國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發展,對雙方都將產生有利的影響。當然,在小島清投資模式下,東道國的經濟發展階段或技術差距,應接近于投資輸出國的經濟發展階段。
程寶棟強調,從中國林業產業來看,勞動力密集型林業產業或資本密集型林業產業的勞動力密集區段,符合邊際產業的特征,應成為產業對外投資的先行產業。
他認為,通過這種產業外移,可以促進國內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要素流向高附加值、高技術的林業產業部門,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可帶動并擴大資本密集型林業產業如林業機械設備、林業服務業如林業勘察設計、林業咨詢等的出口,從而有效地推動林業產業的轉型升級。
他告訴記者,“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發展階段接近或落后于中國。勞動力密集型的中國林業產業可在這些國家重新煥發產業發展“第二春”,為當地的森林資源高附加值利用、就業及稅收帶動產生積極影響。這也符合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互利共贏思想。
他進一步指出,通過借助中國林業產業適宜的管理、技術特征,在“一帶一路”沿線特定的小規模市場中,中國勞動力密集型林業產業甚至可以創造出有別于發達國家的市場競爭優勢。
他說,由于擁有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遺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會對中國投資者有更大的文化認同,這很可能會降低中國投資項目在具體運行中的交易成本。
在程寶棟看來,重點討論“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中國林業產業對外投資,并非意味著中國林業產業未來“走出去”只局限于沿線的國家。世界上森林資源豐裕的南美、非洲等區域并未在“一帶一路”的戰略范圍內。然而,考慮到中國日趨緊張的國內木材供給形勢,積極開展針對這些區域的資源獲取型對外直接投資,也應得到國家相關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
程寶棟將通過產業外移帶動國內林業產業轉型升級,形象地比喻為“騰籠換鳥”。他說,“騰籠”之后不能“空籠”,還需要盡快引進產業關聯度大、技術水平高、外溢效應強的“俊鳥”。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中國林業產業的“鳳凰涅槃”。引進這些“俊鳥”,需要中國林業產業針對并非在“一帶一路”戰略范圍的歐美國家,開展戰略資產導向型的對外投資。
程寶棟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經濟低迷,資產價值低估,大量優質資產待價而沽,這也為具有資金優勢而研發和創新能力相對不足的中國林業產業對外投資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為中國產業外移提供了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