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花

摘要:閱讀學分制是一項針對閱讀活動的考核方式。本文闡述了當前高校實行閱讀學分的現狀,探討取得閱讀學分的方式,研究閱讀學分的設置及統計方法,并對閱讀學分的實踐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閱讀學分;圖書館;素質教育;閱讀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7-0219-02
一、閱讀學分的研究現狀
閱讀學分指的是圖書館按照一定的標準,把讀者在一個階段內的閱讀情況進行量化而獲取的學分[1]。實行閱讀學分制,是基于圖書館的功能和大學生自身的閱讀素養需求,閱讀學分的設立能夠起到干預大學生培養閱讀傾向以及進行良好閱讀行為的作用[2]。目前閱讀學分的獲取方式有使用電子資源、在空間發表讀書心得、參加信息檢索課講座、參加數字資源講座、提出合理化建議、參加圖書漂流等,取得閱讀學分之后還可以獲得獎勵,例如抵消借書超期滯納金,成績加分等。國內外很多高校圖書館專門對閱讀學分進行了一些探索,并制定了閱讀學分的實施辦法。如浙江財經學院很早就確立將閱讀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一部分,從1997年就在全校推行讀“百本書”計劃,2001年制定了《浙江財經學院學生讀百本書活動的實施辦法》,正式將這項活動制度化,并且納入學分制管理中。《辦法》明確要求,完成讀百本書活動,學生可取得3個學分,否則不能畢業[3]。韓國江源大學所推行的讀書認證,與我們所稱的閱讀學分是有著相同的目的,其做法是將外語水平、計算機水平和閱讀認證同時作為學生畢業資格認證的條件。讀書認證的方式是采取點數積累方式或閱讀數量累計方式,學生必須要達到認證規定的最基本的閱讀數量要求,或者參加讀書活動達到規定積分點數并且通過考試,才能取得認證[4]。目前各高校實行的閱讀學分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通過閱讀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實施的辦法也各有不同。隨著圖書館功能的不斷擴展,閱讀學分制的內容和具體實施也應與時俱進。
二、閱讀學分的目的
1.實施閱讀學分有助于激發大學生的良性競爭。以山東外貿職業學院為例,根據圖書館2013年的借閱情況統計,在沒有實行強制閱讀的班級,學生閱讀量人均為11.2本/年,而在以分數進行約束的班級里,人均閱讀量達到了38本/年。引入閱讀學分,將閱讀以及其他使用圖書館的行為與其課業成績掛鉤,可以激勵學生進行一種有利于心身發展的競爭。
2.培養學生終身閱讀的習慣。閱讀學分的實行,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提升綜合素質的途徑有很多,例如學好文化課、社團鍛煉、社會實踐等,但是閱讀是相對最便捷的方式。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畢業后就業的過程中,離不開專業知識和人文知識,而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知識需要隨時更新,終身學習和閱讀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培養學生終身閱讀的習慣,有助于他們構建良好的精神品格和素養,形成優良的價值觀是世界觀,有助于他們在激烈的競爭中形成獨立的判斷力,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夠智慧地應對。閱讀學分制將大學生培養終身學習能力納入其考核的范圍,對于大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可持續化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3.有利于提高圖書館資源利用率。圖書館的文獻資源非常豐富,高校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資金采購各種資源,目的是確保學生能夠閱讀和使用到盡可能全面的知識。然而通過對我院近5年閱讀量趨勢統計可以發現,紙質閱讀量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遞減,究其原因,與正在日新月異的網絡資源的發展以及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是分不開的。圖書館資源利用率的下降,使得財政投入無法最大化的轉化成為生產力,造成了極大的浪費。閱讀學分的引入可以刺激學生使用圖書館,無論是空間利用率還是館藏文獻資源以及電子資源的利用都會提高,學生對圖書館需求的增加也會增強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加快圖書館的發展,如此循環無論對于學生還是對圖書館組織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4.有利于改善大學生知識單一的缺陷。由于長期以來我們國家實行的文理分科制度,導致了部分理科生和文科生或多或少地存在對感性和理性文化的缺失,由此還可以導致他們在就業后出現在解決不同問題時某種能力的不足。閱讀學分的引入,要求大學生必須完成一定范圍的閱讀,有利于改善文理分科制度下給大學生造成知識結構單一的缺陷[5]。
三、閱讀學分的取得方式
1.學分的取得方式。學分作為衡量學生完成要求科目課程或者達到某個級別所需要的學習量的一種單位,已經在高校中普遍使用,各高校根據教學計劃對學分的分配各不相同。以山東外貿職業學院為例,目前實行的學分制度中,包含了必修課學分、選修課學分以及學分銀行。學分銀行的含義為:除選課外,學生通過其他途徑獲取的學分,參加課外活動、獲取各類證書兩種方式都可以替換相應的學分。
2.閱讀學分取得的方式。作為大學生素質發展的第二課堂,圖書館有義務推進實行閱讀學分制,使得閱讀成為高校必須開展的活動。閱讀學分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獲取:(1)借閱量達到一定數量取得學分。目前對于學生閱讀的量化標準有很多,其中最方便的就是劃定閱讀范圍,要求學生的閱讀達到一定數量。在劃定閱讀范圍時,需要從本校專業設置實際情況,學生閱讀水平以及有利于學生素質提升等幾個方面綜合考慮。圖書內容的質量決定大學生讀者的人文素養和科學意識思維的塑造,所以在實施閱讀學分的過程中,圖書館劃定閱讀范圍時,必須要推薦優秀圖書,引導大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傾向,內容應傾向于有利于正確價值觀和科學思維形成的圖書。確定閱讀范圍的人員應該包含對圖書了解全面的采編人員、對人文素養教育有一定研究的專業教師,可以將圖書按照難易程度進行分級定出系數。閱讀之后寫出讀后感由專業教師進行打分,分數*系數*為閱讀量的分值。(2)參加信息檢索課取得學分。信息素質教育是終身學習的促進因素,是大學生提升素質結構的基本內容之一,對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信息檢索課作為圖書館的一項重要工作,圖書館有義務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必要時通過學分來吸引甚至約束學生對信息檢索知識的接受。(3)參加數字資源講座取得學分。數字資源由于集合了非常全面的知識資源,成為學生進行學術研究、查找資源和自我學習的平臺。然而由于數字資源功能的不同,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學生在使用上存在障礙,那無論對學生來說還是對資源的創造者、購買者,甚至對于教育本身來說,都是一種損失。通過宣傳無疑能夠對數字資源進行推廣,但是由于學分賦予了這項活動一定的強制性,閱讀學分的引入能夠使數字資源利用最大化,參與最廣泛。(4)參與圖書館活動取得學分。上述三種方式都是基于對學生素質提升的角度而采用學分制進行約束。此外,還可以在高校內實施讀書會制度,定期舉辦主題讀書研討或辯論會,開闊學生們的思維[6]等方式,對參與圖書館活動的行為進行學分獎勵。endprint
四、閱讀學分的評定
1.閱讀學分的設置。設總分為100分,學生在一個學期內獲得的閱讀分數構成。
閱讀分數為分數乘以權重相加之后的結果。按照實際情況,閱讀學分的范圍適宜在2~3之間。閱讀分數在及格線以上才能夠取得閱讀學分。
2.閱讀學分的評定與統計方法。閱讀學分的認定主體為圖書館,圖書館負責認定學生的借閱量、電子資源的使用情況、參加信息檢索課講座以及數字資源講座等的情況,按照權重乘以各自成績之后相加獲得總分。由于涉及到工作量的問題,鑒于目前圖書館人手普遍緊張,除借閱量和電子資源使用量可以直接從圖書館系統調出,其他項目的統計工作可以參照參加課外活動獲取學分的方式進行。例如,每位學生發一份活動統計表,進入講座教室之后獲得蓋章確認,證明已參加本次講座,獲得學分,每學期末按照班級由輔導員或者指定人員進行綜合統計。當然,有條件的圖書館也可建立閱讀教育機構,圖書館負責全面協調、組織工作,確保閱讀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7]。
五、結語
閱讀可以讓人的心靈更好地成長,可以使個體精神發育完整。高校圖書館作為集合眾多閱讀資源的場所,承擔著指導和激勵學生閱讀,培養和提升大學生文化素質的重任。而閱讀學分作為大學課程與圖書館功能有機結合的一種新舉措,對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有著不容小視的作用。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制定出適合學校和學生發展并且易于實施的有效方案。
參考文獻:
[1]黃英.談高職院校圖書館的閱讀學分制閱讀管理模式[J].圖書館界,2012,(4):28-29,39.
[2]黨小波,詹紅霞.關于建立大學生閱讀學分制必要性的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12):130-131.
[3]李莉.大學閱讀教育模式運行中的問題及其完善思路——以浙江財經學院讀“百本書”學分認證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1):94-96.
[4]張家德,楊愛萍.韓國大學生讀書認證制度對我國大學的啟示[EB/OL].http://www.studa.net/gaodeng/100526/10420838.html.[2010-05-26].
[5]劉時容.高校圖書館應著力培養大學生的“三種習慣”[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1,(4):83-85.
[6]鄧珺珺.高校圖書館讀書會活動之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39):161-162.
[7]楊敏,縱浩.學分模式下高校圖書館“閱讀學分制”的設計與實施.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2(3):1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