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鳳 蔣曄 洪符林

摘要: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對于模具專業的教學方面,各高職院校已基本形成了比較完善成熟的課程體系和教學過程。本文結合學院的實際情況,分析了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骨干課程的實踐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圍繞課程體系的優化對校內外資源進行了開發利用,對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課程體系的優化方面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模具專業;骨干課程;現狀;校內外資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7-0215-02
一、引言
目前高職院校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都已經形成比較完善和成熟的課程體系,作為模具專業學生經過前期的基礎理論與實訓課程的學習,最終在骨干專業課程中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軟件技能以及加工手段設計制造模具并最終加工出產品,這一系列的過程需要教師的指導、設備的支持和教學過程的合理安排才能夠順利有效的完成。經過在校兩年的學習和積累為學生走出學校從事模具設計與制造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現教學實施過程
模具專業學生入校后先進行專業基礎課和實踐課程的學習,接下來進入到骨干專業課程的學習,模具專業骨干課程體系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組織教學是該課程比較成熟有效的方法。任務過程:確定項目產品(塑件)—模具設計—制造模具—試模—批量生產,目標:生產出自行設計的合格產品。經過一系列的學習和訓練,學生在提高軟件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增加學生模具制造工藝知識,加深模具設計知識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據教學安排,我院模具專業學生經過前面三個學期的基礎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學習,第四學期學生在學習《型腔模具設計與制造》理論課程之后,利用2周《型腔模具CAD》的時間設計塑料注射模具。而產品的選擇在整個過程中尤為關鍵,產品確定下來后,就可以根據產品進行模具方案設計,接下來利用2周半的《模具制造實訓》課程,制造出自行設計的塑料注射模具,并在注塑機上試模、批量生產產品。經過這一系列的課程學習和訓練后,學生基本掌握模具設計流程,并能夠在整個過程中嘗試解決遇到的各類問題,為后面的頂崗實習及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經過多年的嘗試和探索,核心課程體系已經基本完善,符合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規律,目前,如何充分利用發揮各種資源作用,讓學生更好地完成課程的學習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三、圍繞骨干課程體系資源的開發利用
圍繞課程的教學實施過程我們不難發現需要具備三個要素:師資隊伍(軟件),配套設備(硬件),教學過程的組織實施(方法),這三方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關系到課程的實施效果。其中在師資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具有企業相關專業工作10年以上經驗的教師指導學生軟件設計,安排具有創新意識和現場實踐經驗的教師指導學生制造模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設備方面,校內的各種設備和科教城的資源為課程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學過程的組織實施方面開發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理論課程階段
在《型腔模具設計與制造》和《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理論課程的學習階段,雖然可以借助多媒體資源,但是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結構的想象方面存在困難,為了增加學生理解和認識,我院模具專業完成了模具拆裝實訓室的建設工作,配備了典型結構的塑料模具和沖壓模具的金屬模型和有機玻璃模型,這樣學生就可以在理論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穿插模具拆裝實訓,通過現場的拆裝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
(二)模具設計階段
1.科教城資源的利用。模具設計主要是在軟件課中完成,目前實訓項目以完成加工塑料件注塑模具為主,所以可以適當延長《型腔模具CAD》課程的學時,在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既要掌握軟件,又要學會運用軟件設計模具。目前常州科教城配備相應的機房和軟件,為課程的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2.校內資源的開發利用。模具設計階段的項目選擇至關重要,通常存在兩種形式,一種是來自企業或市場的成熟產品,一種是現有產品的創新模仿設計。同時項目的選取必須以課程的主要知識點為依據,在實際項目教學中,為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項目的選取中優先選擇來自企業的項目,解決實際生產問題,而實際情況是來自企業的產品對于初學者來說可能會存在過于復雜等問題,選取這樣的題目未必適合剛接觸模具設計的學生。對于學生來說,從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找到靈感,自行設計產品或者對現有產品模仿創新設計,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審美觀念。
為了培養學生的藝術設計理念,我院嘗試與藝術類專業合作,我院產品造型設計專業主要培養掌握創新設計基本知識,具有設計能力與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的高級實用性人才,學生的設計方案重在創意與藝術的表達。如果能夠將兩個專業優勢互補,形成課程中藝術與技術相交融的一體化模式,做到藝術與技術的有機結合,就可以設計出美觀實用可加工的產品。
目前高職院校中兩個專業獨立設置較多,合作教學較少,基于以上兩個獨立專業的優勢,嘗試通過跨專業在一些核心專業課上的合作,可以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力求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完善學生職業能力,完善課程體系等方面做出一定的嘗試和探索。
(三)模具制造階段
我院目前配套設備有注塑機、沖床、線切割機床、電火花加工機床、數控加工中心等設備,用于學生的模具制造實訓。前期模具設計方案確定后就可以安排工藝,利用機床設備把自己設計的模具加工成型,最后用于生產,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數控編程能力,促進學生對成型設備結構與動作原理的了解,對模具安裝調試以及制件成型過程的了解,對模具的特種制造加工方法的了解,這一切對學生今后正確進行模具設計是至關重要的。在整個過程中注重教師經驗優勢的發揮和設備的合理利用以及時間的協調安排。
四、教學實施
(一)教學過程
產品建模階段,鼓勵學生多去觀察周圍見到的塑料產品,并從中吸取經驗激發靈感,同時也可以組織學生到藝術系參觀學生作品,并請產品造型專業教師結合項目載體進行相應指導,可以講解創新藝術設計理念,進行創意思維與美化設計的輔導,指導學生在產品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從而輔助其將設計方案藝術化,提高產品的審美性。最后要求每個學生對自己的設計方案進行展示和闡述,經過比較選擇合理可行的方案。方案確定下來后就是制造階段,模具各個零件加工完成后就可以組裝起來,將組裝好的模具安裝到注塑機上,進行試模、修模,直到最終加工出合格的產品。
(二)任務完成情況
我院在2010年至2013年的模具制造綜合實訓課程中完成了肥皂盒、粉筆盒、繞線器和手機支架等多套產品模具的制作,并加工出較為理想的產品。圖1~圖4是部分模具產品展示。
五、結束語
在現有資源充分利用的同時,嘗試新資源的開發,例如在模具設計項目的選擇確定上,借助我院藝術類專業優勢,引入藝術設計理念,使造型藝術和工業產品結合,培養學生市場意識,探尋藝術與技術之間的聯結性,這對于藝術和技術的發展都顯得尤為重要。這種跨專業合作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促進校內的交流合作教學,實現資源共享,另一方面對于學生藝術素質培養以及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優化做出探索。
參考文獻:
[1]梁日紅.項目教學法在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9).
[2]馮玘.工業設計中的技術與藝術[J].藝術與設計,2012:234-236.
[3]沈言錦.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改革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2,(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