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志華 呂淑云
摘要:隨著我國石油海外業務的拓展,培養國際化石油人才成為一個重要課題。英語應用能力是石油人才走向國際化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而石油高校承擔著國際化石油人才培養的重要使命。但當前石油高校在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培養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本文試圖通過構建國際化石油課程體系,建立適應國際化的雙語師資隊伍等途徑,培養具有全面英語應用能力的國際化石油人才。
關鍵詞:英語應用能力;國際化石油人才;石油高校;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9-0188-02
一、石油行業未來發展對國際化石油人才英語應用能力的需求分析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高等教育要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如何加強國際化石油人才的培養,造就一批具有高水平英語應用能力的國際化石油人才顯得尤為重要,而石油高校也必將成為培養高素質國際化石油人才的重要基地。明確國際化石油人才應具備哪些英語應用能力,是首要考慮的問題。
英語的應用能力以“知識、能力、素質”為標準,英語應用能力實際包括三個方面:(1)英語知識,主要包括語音、語法、語義、語用等知識。在知識層面,石油人才應基本掌握英語的語法與用法。(2)交際能力,主要包括用英語進行聽、說、寫、譯和達到特定交際目的的能力。在能力方面,石油人才應具備全面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的應用能力,能夠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能夠閱讀文件、撰寫報告,能夠參加國際學術交流,能夠應用英語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以滿足石油專業領域的國際間技術交流與商務合作的需要,具有溝通合作的能力和國際對話的能力。(3)文化素質,主要包括從事國際交往時應具備的人品修養、中西文化意識、與人溝通合作、解決矛盾的能力。為滿足石油行業未來國際化發展,在人格品質層面,石油人才在具備以上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應具有胸懷祖國、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及具有創新的思維和人格。
21世紀是信息時代、經濟全球化時代和人才競爭的時代,具備良好的英語應用能力十分重要。然而,縱觀一些石油高校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遠遠不能適應未來石油國際化的發展需求。
二、當前石油高校主干專業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培養現狀分析
未來石油行業的國際化發展要求石油人才不僅具備簡單的英語應用能力,而且要求具備深層次和全方面的英語應用能力。然而,當前一些石油高校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特別是聽、說能力較弱;在專業英語的學習中,困難重重;缺乏自主學習英語的熱情,欠缺國際化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以及國際化意識淡薄。
1.課程設置單一。一些石油高校主干專業的英語課程結構不合理,而且比較單一。一般安排學生學習兩學年的基礎英語和一兩個學期的專業英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但不能滿足當前企業特別是未來國際化發展的需要。
2.師資水平不高。一些石油院校的外語教師資源不足,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很少有機會參與進修和實踐的機會,使得石油院校缺乏一大批高素質的既懂專業知識又熟練掌握英語的教師隊伍。而且,教師的教學重點在英語四、六級過級率和應付考試上,加之陳舊的教學觀念導致學生學習的大多是“啞巴”英語,不能勝任未來的工作和學習任務。
3.教學方法不當。教師的教學方法依然是傳統的語法和翻譯法,課堂上依舊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聽課為輔,教學過程中忽視對學生人文品格的熏陶與培養。這種“填鴨式”教學方法,需要深思。
4.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一些石油院校的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英語的動力和目標。應付學期考試和各種英語等級考試是他們的學習動力,這種消極被動的英語學習態度非常不利于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三、石油高校主干專業國際化人才英語應用能力培養的途徑
國際化石油人才英語應用能力培養是基于中國石油工業國際化發展、國際高等教育發展趨勢以及石油院校今后發展的內在要求所做出的必然選擇。針對當前石油高校主干專業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培養的現狀分析,試圖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復合型英語人才培養的需要。
1.構建國際化石油英語課程體系。根據王守仁教授關于大學英語的課程體系構建,石油高校的英語課程不應該僅僅被設定為一門公共基礎課,而是由通用英語課程(大學英語讀寫、大學英語(視)聽說、英語口語、英語筆譯、英語報刊選讀等)+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地質工程專業英語、石油工程專業英語、油氣儲運專業英語、化學化工專業英語、資源勘查專業英語等)+通識用途英語課程(國際法規、國際經濟法、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市場營銷、涉外商業談判等)+實踐課程(案例研討、專題講座、實習(科研機構、跨國石油公司)、校際(國內、國際)交流等)構成。通用英語課程可分為必修課或選修課,通過1年時間培養學生全面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可分為限選課或選修課,在通用英語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通過1年半到兩年的時間使學生具備理解和應用世界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儲運、煉制與加工的前沿知識的能力;通識用途英語課程可分為限選課或選修課,培養學生國際意識,掌握最新國際動態、國際法規、國際貿易等方面的知識;實踐課程可分為必修課或選修課,通過假期或學期的合適時間讓學生能夠運用英語獲取石油領域前沿的知識和在野外地質實習與油礦生產時應用英語的能力。
2.建立適應國際化的雙語師資隊伍。(1)建立主講教師的長期培訓與考核機制。一方面,在選用教師時要嚴格把關,把具有扎實石油領域知識以及英語應用能力較強的教師吸納進來。另一方面,制定石油高校英語教師的業務標準和職業規范,并以此標準對教師開展培訓。對英語語言教師進行石油領域專業知識和素養的培訓,使其掌握一門或幾門專業課程,完成一門或數門專業課程的講授。另一方面,對專業教師進行外語培訓,提高其能夠運用英語和漢語教授專業課的能力。石油高校應針對教師的培訓定期進行考核,一方面提升教師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通過考核反饋,及時調整培訓的內容、方式,以取得良好效果。(2)英語教師應主動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石油高校英語教師應該更新教學理念,不應單純重視純語言知識的傳授和應付考試,而應具有國際視野,積極抓住學校推進國際化進程的機遇,主動申請出國深造的機會,努力學習石油領域的專業知識,使自己在構建國際化課程體系中發揮積極作用。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采取協作探究式、互動反饋式等教學模式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積極引導。
3.調動石油主干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熱情。建構主義教育觀的杰出代表皮亞杰和布魯納強調有意義的學習和發展,來自于學習者建構知識的高度和積極的過程。知識不是被動給予的,而是學習者主動構建的。因而,調動石油主干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熱情是學好英語的關鍵。(1)了解學生的需求、興趣和知識水平。根據學生的需求、興趣和知識水平,分層次教學,讓學生有機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英語的學習計劃,選擇感興趣的學習材料。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表現采取一些獎懲措施,以激勵學生學習熱情。學生應該尋找適合自己的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教師也可以提供一些咨詢和指導。(2)采用多種評價考核方式。對學生采取多種評價方式,而不是單一的考試方式。采取考試、課堂評價、訪談以及觀察評價法,收集多種用途的反饋和數據,可以讓學生參與或者獨立評估學習結果。
4.構建國際化石油人才培訓基地。(1)通過校企聯合共同培養石油企業急需的國際化石油人才。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為例,該校與中石油中亞地區簽署人才培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學校積極規劃建設南美、北非、中東、亞太等培訓中心。學校通過國內外合作開發的油氣資源項目為載體,聯合企業在深入調研合作開發項目需要的人才數量、規格、質量的基礎上,制訂培養計劃和培養方案,形成由企業資助、以學校分段聯合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2)通過中外雙校園合作,聯合培養國際化石油人才。雙校園模式是指學生通過兩部分完成學業,一部分在校內的合作院校完成,另一部分在國外的合作院校完成。合作雙方高校共同制訂和實施與國內外課程教學接軌的同一教學計劃。石油高??梢酝ㄟ^落實“請進來、走出去”的人才培養策略,讓更多的中國石油專業學生走向國外,同時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優勢學科專業等方面的特色,吸引更多的國外石油專業人才和外國學生來華學習和交流。
參考文獻:
[1]陳俊.基于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的大學英語教學多元評價體系構建[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3,(6):100-101.
[2]仇念海,曾富生.關于石油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思考[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2,(6):165-166.
[3]王天虎.積極推進石油行業國際化人才培養[J].環球石油瞭望,2014,(1):48-49.
[4]孫建光.地方理工科院校國際化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構建探究[J].語言教育,2014,(8):23-24.
[5]王博.基于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構建[J].中國電力教育,2012,(11):148-149.
[6]靳秀蘭.樹立國際化石油人才培養新理念[J].渤海石油職業學院,2012,(6):8-9.
[7]朱紅英.國際化應用型人才英語應用能力培養路徑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6):1-2.
[8]張來斌.面向中國石油工業探索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為例[J].大學(學術版),2012,(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