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靜
摘 要:大學文科數學課程是高校文科專業一門公共必修課程,它對培養文科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復合型人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該文針對目前高校大學文科數學的教學現狀,從開設大學文科數學課程的必要性,以及課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文科學生數學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內容過于抽象、脫離實際應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的問題,提出了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將數學文化融入教學,改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學以致用等幾點改進教學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文科數學 教學方法 類比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8(a)-0166-02
隨著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以及計算機的應用和普及,人文領域中許多研究對象的數量化趨勢越發加強,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想成為有較高文化素質的現代人應當具備較高的數學素質[1]。因此, 數學教育對文科大學生來講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國多數高校已在大學文科專業開設了大學文科數學這門課程,這對于提高文科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成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文科人才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目前高校大學文科數學課程的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文科學生數學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內容過于抽象、脫離實際應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陳舊等,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學生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改革和探索。
1 開設大學文科數學課程的必要性
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對社會科學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已不再僅僅是一個輔助性工具,而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學好數學對個人未來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目前對于人才的需求更趨向于綜合性和復合型人才,正是為了滿足快速發展的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提高大學生在自然科學方面的文化素養,特別是數學素質,高等學校開設了大學文科數學課程。從紛繁復雜的事物中找出一般規律和一般方法,并將之創造性地用于各種具體問題的解決,這是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也正是數學培養的目標[2]。
2 大學文科數學課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2.1 文科學生數學基礎差、對數學認識不夠、學習積極性不高
數學的主要特點是其概念的抽象性、邏輯的嚴密性和推理的精確性,而恰恰是這些特點令文科生望而卻步。大多數文科生數學基礎差,對數學的學習具有恐懼心理,心理上排斥學習數學,沒有學習的熱情,這是開展大學文科數學教學實踐中學生的普遍狀態。另一方面,學生對數學的認識不夠,認為數學就是計算、證明,和自己所學的專業根本沒什么聯系,不明白為什么要學習數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積極性不高。
2.2 教學內容過于抽象、脫離實際應用
大學文科數學課程的內容涵蓋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三大塊的內容,整個教學內容知識含量大,但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學習這三門課的主要內容、知識點、計算方法具有一定難度,所以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內容都是抽象的數學理論、方法,對應用的介紹偏少,甚至沒有,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2.3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而數學教師又習慣于嚴密的邏輯論證、推導,而對直觀和直覺的把握不夠。教學手段多是以板書為主,有的以多媒體輔助教學,但也只是演示定義、定理的內容,授課內容不夠生動和形象,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教學的結果就是容易造成課堂只是老師講,沒有和學生的互動,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
3 改進教學的幾點體會
3.1 合理選擇教學內容,以培養數學思想方法為目標
對大學文科數學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該充分考慮文科教育的學科特點以及廣大學生對數學的實際要求,文科數學的主題是講授重要的數學理論方法,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思想為目標。選擇合適的教材對教學內容的選擇起著決定性作用,教材內容要詳實,這樣教師對知識可以有選擇性的講,其余的內容如果學生感興趣可以課后自學,作為教學內容的補充。由于教學對象是文科生,所以對于抽象的概念、證明不做過高的要求,應當使他們通過學習大學數學獲得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鍛煉思維,考慮問題時能更嚴密、更有邏輯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淡化運算技巧的講授,要有意識地對學生實行啟發式教學,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3]。
3.2 將數學文化融入教學,實現科學性與通俗性、趣味性相結合
數學文化狹義的理解是指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廣義的解釋除上述內容以外,還包括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數學與人文的交叉以及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4]。數學文化具有自己獨特的數學思想方法體系,數學語言體系和數學發展的動力體系等,將數學文化融入到大學數學的教學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提高數學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介紹與所學內容相關的數學史以及有關數學家的生平與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可以將一些難理解的數學語言翻譯成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學生明白,這樣可以增加知識的趣味性,實現科學性與通俗性、趣味性相結合,最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3 教學方法多樣化,有效改進教學效果
文科學生數學基礎差,對抽象的數學概念、方法很難接受,所以單一的教學方法,也就是課堂上老師講解知識點、學生記筆記、課后做作業已經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比如在介紹基本概念和重要定理時可以采用講授式教學法,在介紹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就可以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等方法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主動學習。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類比法在文科大學數學教學中對改進教學效果十分有效。類比法,實質上就是根據兩個對象之間的相似,把信息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的方法。大學數學中的很多難理解的概念、方法都可以用類比法去解釋,比如數學歸納法的使用可以類比為多米諾骨牌,方陣的逆矩陣可以和倒數類比等等。類比法不但是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和發現新結果的一種思維方法,而且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對文科學生的數學教育中應特別注重和珍視這種方法[5]。
3.4 改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學手段單一,把數學教學作為純理論的研究,就會缺乏生動性,而且容易拘泥于數學技巧,忽略了文科生的特點。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自的教學功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件的內容不能局限于機械的展示定義、定理,應該利用計算機的各種功能對高度抽象的概念和定理給出動態的幾何解釋,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直觀生動。另外,鼓勵學生嘗試應用一些數學軟件(如Matlab)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嘗試著進行數學建模的一些鍛煉,使學生感受到用數學解決問題的快樂,學以致用。
4 結語
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加強大學文科數學的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它要求教師既要有扎實的數學理論功底,還要有良好的數學文化修養,同時要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按照文科學生專業的特點,認真探索文科大學數學教學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顧沛,戴瑛.人文學科類數學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大學數學,2004(2):10-16.
[2] 劉思東.大學文科數學教學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09(4):134.
[3] 孟鑫.大學文科數學教學改革探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1):93-94.
[4] 張明.淺談數學文化在文科大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科技信息,2012(34):66.
[5] 蘇柏山.類比一一大學文科數學教育中應特別珍視的方法[J].張家口師專學報,2000(3):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