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旺
摘 ? ?要:“俄羅斯文化基礎”課存在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在五項技能學習的同時掌握一些有關俄羅斯文化的基礎知識,其意義還在于將藝術知識與俄語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俄語學習過程中技能培養和素質教育的雙贏。
關鍵詞:俄羅斯文化基礎課;教材;授課時間
中圖分類號:G642.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15)12-0034-02
一、問題的提出
外語專業教學的目的是什么?國內外一直存在兩種觀點,一種是現實派觀點,現實主義者注重外語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強調在本科學習期間要掌握聽說讀寫譯這五項基本技能,以便在勞動力市場上獲得較大的競爭優勢;一種是理想派觀點,理想主義者強調學生的人文素質,即在掌握五項基本技能的同時,學生還應對俄羅斯文化、俄羅斯文學等非實踐性課程甚至是邊緣性課程有一定深度的了解。由于兩派的訴求不同,所以在不同學校的教學大綱里的反映也不一樣。現實派多以專業外語院校為主,雖然這些院校也相應地提出了“向寬口徑、應用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1],但多年的教學實踐所形成的慣性并非一個理念所能制動。理想派多為綜合性大學,由于綜合性大學特殊的學科優勢,使得學生有可能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其他單一外語院校很難開設或者囿于教學理念不愿意開設的課程。以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開設的“俄羅斯文化基礎”為例,這是該校俄語專業拔尖創新班所開設的一門旨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非實踐性課程。依照現實派的觀點,這種與俄語實用性有一定距離的課程是否有必要開設都成為疑問。本文作者認為,這門課程非常有開設的必要,但如何能協調現實的訴求與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則是這門課程能否成功的關鍵。其實,2003年版的“高等學校俄語專業教學大綱”對類似的課程已經有了較為籠統的規定,“培養具有扎實的俄語語言基礎和寬廣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地運用俄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新聞、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復合型人才”[2]。由于學生在校時間僅僅四年,而且每個學校乃至每個人的要求是不同的,真正實現全面的“復合”目的是不現實的或者是很困難的,因此,在某個方面的“復合”到不失為一種選擇,這也是俄語教學的層級需求。“俄羅斯文化基礎”是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依據根據拔尖創新班學生未來發展方向所開設的課程,該班學生在畢業之后,很大一部分人將考研(或保研),其未來發展方向為科學研究和俄語教學,還有一部分人將在外事部門工作,因此層級需求決定了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材的選擇
確定了這門課程的必要性就面臨下面的問題,選擇什么樣的教材。目前,教授此門課程的教師使用的參考教材是《俄羅斯藝術文化簡史》,該書以音樂、繪畫、電影和戲劇為主要內容,將俄羅斯18—20世紀的藝術史串聯起來,對藝術史的基本概念作了簡單的論述,對一些理論問題進行了闡釋和價值判斷。通過這個教材,學生可以對俄羅斯藝術史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對俄羅斯文化在世界文化坐標上的定位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因此,這是一本不錯的教科書。由于俄語教學注重實踐的特點,這本教材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問題之一,如何才能把漢語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在交際過程中的俄語自覺表述。以愛森斯坦導演的電影《戰艦波將金號》為例,其中涉及到的不僅僅是電影內容本身,還關乎蒙太奇這樣的電影藝術手法,雖然學生可以在漢語層面知道電影的內容,了解蒙太奇在觀影過程中的實際效果,但這門課程除了能使學生了解電影藝術的漢語表述外,還需要知道相應的俄語表述,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實現俄語教學的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完美結合。我國英語界的著名教授王佐良很早就關注文化知識和語言知識有機結合起來的重要性,他指出:“學習英語的中國大學生在閱讀英文書刊和同英語國家人士的交往中,往往感到由于缺乏歐洲文化知識而增加了許多困難。……如果對這些(歐洲文化知識)所知無多,讀書未必全懂,對談也難順利。而一旦對這些有了較多知識,則不僅了解程度會提高,而且由于通過文化來學習語言,語言也會學得更好。”[3]英語如此,俄語亦如此。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語言大賽,特別是具體的言語實踐表明,只有把藝術史教學和具體的語言教學結合起來,才能實現知識的自覺應用和藝術的審美效用。
問題之二,目前,國內俄羅斯藝術史教材可選擇的面不大。基于此,可以考慮依照《俄羅斯藝術文化簡史》或《俄羅斯藝術史》的編撰體系,引進俄羅斯相關教材內容作為補充,這樣做的好處是使學生能通過藝術史的學習來進一步鞏固俄語詞匯和相關的語法知識。目前,俄羅斯出版界有許多非常優秀的藝術史書籍,如格涅基奇(П. П. Гнедич)主編的《俄羅斯藝術史》(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го искусства)、格拉巴爾(И. Грабарь)主編的四卷本《俄羅斯藝術史》(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го искусства)和德米特里耶娃(Н. Дмитриева)主編的《俄羅斯藝術簡史》(Краткая 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го искусства)等。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組織專業人士,編撰適合中國學生的俄羅斯藝術史教材,如果用俄語編寫存在難度,可以考慮在術語和概念等關鍵環節用俄語標識出來。
問題之三,“俄羅斯文化基礎”這門課的定位需要認真研究,僅就課程的名稱而言,本課程似乎不應該僅僅包括藝術史內容,換言之,“文化基礎”這個概念本身應該具有更大的延展性,應該與跨文化交際或國情語言學有隱在或顯在的聯系。文化不應該緊緊局限于藝術文化。因此,藝術史應該只是這門課程的一部分內容,而不是全部。如果能夠基于文化這個概念來理解并講授這門課,那么教師所要做的就不僅僅是關注藝術文化,還有國情文化等諸多文化要素。可能由于對“文化”理解的不同,目前這門課基本上以藝術文化為主,也許在時機成熟之后,可以考慮與跨文化交際等課程交叉,實現藝術體驗與文化教學的雙贏。
以上三個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這也是這門課程下一步所要完善的地方。
三、授課時間的選擇
授課時間的選擇和有效教學理念有緊密的聯系。有效教學作為一種理論,主要研究教師和學生在一個共同的教與學的空間里如何完美互動,最后如何實現效果最大化。雖然該理論誕生于20 世紀上半葉的西方的教育科學運動,但直到今天依舊沒有失去它的指導意義。我國學者也注意到有效教學在現實俄語教學中所具有的功能和意義,“有效教學即可以是一種教學形態、教學管理,也可以是一種教學理想”[4]。教學理想的實現需要諸多要素,除了教材的選擇和教師的知識儲備等必要條件外,還有一些看似無關緊要實則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授課時間和有效教學存在密切關聯。如果把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講授“俄羅斯文化基礎”這門課程,那么,上課的時間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目前,這門課程是安排在大一下半年,這個時間安排是有問題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這個階段的學生雖然俄語有一定的水平,但他們的詞匯量還不足以應付在原文語境中去理解俄羅斯藝術問題,即便如“強力集團”這樣的概念,也需要查詞典,才能把該團體的組織結構、審美取向等關系厘清,對于大一學生而言,無疑具有一定的難度;第二,這個階段課程多,教學任務重,在這種情況下,讓學生去花時間學習俄羅斯文化藝術這門課程顯然不是很恰當。作為將審美教育和知識教學與外語實踐教學融為一體的嘗試,我們擬把這門課程安排在大四上半年。原因如下。
經過三年多的學習,學生的俄語詞匯量基本上可以閱讀具有較大難度的文章閱讀,這里所說的難度不但指俄語,而且包括在漢語語境下對理論問題的理解和把握。
四級考試結束,八級考試尚未開始,學生有較為充足的時間來理解俄羅斯藝術的精妙之處。藝術教學與普通的實踐教學的區別之一在于除了對現有知識的理解和儲備之外,還需要去感受藝術的美。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可以實現這一訴求。
四、授課方法的更新
“俄羅斯文化基礎”的名稱暫時尚無法和它的實際內容相互匹配,該門課程實際是關于藝術史教學,而且是關于俄語專業學生的藝術史教學。事實上,這方面的科研成果還不是很多,但有些與此相關的論文為該課程的教學可以提供可資借鑒的學理依據。
外語教學必須適應社會的需要,而社會的需要是復雜多變的。高等院校的現實教學必須在紛雜的現象中找到最核心的東西。新版《俄語教學大綱》強調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而俄羅斯藝術文化的教學無疑是所要“復合”的內容之一。而如何使“復合”成為可能,則與授課方法的更新有關。語言詩意地棲息在藝術或文化之中,同樣,藝術也無法離開語言而單獨存在,即“語言反映文化時折射出某一特定社會團體中的世界圖景”[5]。基于此,考慮到這門課程的特點,可以有如下幾種方法可以考慮。
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本來是任何一門課程學習的必選項,但“俄羅斯文化基礎”有其特殊性。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至少要完成如下二項內容:內容之一,找到與課堂所學內容的視頻或者音頻資料,增加對藝術文本的感性認識;內容之二,借助維基百科(俄文版)等工具來了解人物、基本術語和一些概念。
課堂實踐。課堂上通過欣賞俄羅斯藝術產品的影像或音像文本,來理解個案的藝術品與整個時代的關系。
自主發揮。允許學生用俄語(或者一部分人試著用俄語)進行表述,闡釋他們對俄羅斯音樂、美術和電影藝術的理解。
要有重點。俄羅斯藝術作品浩如煙海,如何在這廣闊的海洋里尋找最有價值和最代表性的東西是教師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
五、結語
任何一門課程的設置都會對接受該門課程的學生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應該是有效教學理念的良性反射。以“俄羅斯文化基礎”為例,該課程的實施會涉及教材的選擇、教師授課方法的摸索、授課時間的優化和考試結果的評估等環節。根據一年多的教學實踐,作者認為,“俄羅斯文化基礎”這門課程非常有存在的必要,但同時也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精品課程[EB/OL].http://ru.bfsu.edu.cn/bkjx/jpkc.
[2]高等學校俄語專業教學大綱[S].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
出版社,2003:1.
[3]阮世勤.淺析文學文化教育與理工類高職公共英語教學
[J].安徽文學:文教研究,2009,(3).
[4]李晶.有效教學與高校俄語教學策略選擇[J].價值工
程,2010,(2).
[5]薛秀晶.俄羅斯文化與俄語教學[J].長春理工大學學
報:社會科學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