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文第
摘 ? ?要:文化校園建設是以社會為依托的一種大學文化,是精神文化、學術文化、制度文化、群體文化和環境文化的總和,其核心是大學精神的實現和凝練?,F代大學精神就是追求科學、民主,背后總有自由相伴。本文以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文化校園建設為切入點,探索用大學精神引領文化校園建設的現實路徑。
關鍵詞:大學精神;文化校園;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15)12-0063-03
大學是傳播知識、培養人才,引領社會發展,研究“高深知識和學問的場所”,其本質屬性必然打上文化的烙印,是先進文化的代表,昭示著人類進步的方向。大學精神是文化校園的靈魂和核心,文化的傳承創新為現代大學注入了新生命元素,使大學脫離了單純知識、技術傳授藩籬,向精神領域邁進,科學與人文結合,心靈與學術互動,開啟心智,體驗教化,德術合一是大學文明的崇高境界。目標明確,道理清楚,尋找實現的路徑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大學精神與文化校園的關系
要弄清大學精神與文化校園的辯證關系,首先要明確大學精神與文化校園的內涵與時代精神。
(一)大學精神的內涵與現實分析
大學精神是以大學為主體的思想、情感、作風相統一的,對大學的生存與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精神,由大學的歷史傳統、地域文化、學科特色和知名學人共同孕育創造,是大學群體意識的集中體現,是高校辦學靈魂和本質所在,是大學辦學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穩定的特色并為大學人所認同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大學精神主要包括獨立、自由和民主的人文精神,批判、創新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與剛健、有為和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其本質特征為創新精神、批判精神、科學精神、人文精神、自由精神和社會關懷精神等。
大學精神的內涵,一般包括四個方面,一是以大學價值觀為核心的思想觀念和理想信念;二是民族文化的認同與文化自信生成的國家責任感和科學、民主與自由的學術向往;三是一代代大學人為理想不懈追求,歷史積淀,不斷總結升華的校風、學風和教風等學校品位;四是大學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和感召力而形成的魅力。大學的聲譽不是評出來,大學精神是大學人多年拼搏、歷史積淀,一代代大學人創造凝練結果,反過來,形成的大學精神又是學校生存發展的支柱,激勵和鞭策著大學人不斷進取,為真理不懈追求。
大學精神的功能:一是教化功能。在大學精神指引下,大學人樹立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大學人一生的追求和不變的準則。二是導向功能。辦學思想、價值取向、行為養成、學術規范等都將指引一代代學人恪盡職守。三是激勵功能。大學精神將以深厚的文化積淀內化為大學人學術良心和道德規范。四是輻射功能。通過校友把大學精神帶向社會和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大學精神約束著學人同時也影響著周圍人,凝聚、感染、塑造是大學精神的潛在生命力和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
(二)文化校園的內涵與把握
文化校園思想的提出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人們對大學做現實解讀和理性思考深化理解的結果,是大學文化的創新,是一種全方位、深層次的校園文化建設,是文化在大學的本質的回歸。文化校園建設不是校園文化詞序的調整,而是大學理念、大學精神、大學文化內涵的轉變、豐富和充實,是全方位育人的嘗試,是大學對文化規律的遵守和大學文化本質、教育目標的本質回望[1]。
文化校園是通過校園文化不斷內化為師生行為素質的動態的生成過程所形成的充滿活力、創造力和人文精神的教育環境。它是以新的文化精神和教育理念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育者為主導、以校園為空間、以社會為依托的一種大學文化,是精神文化、學術文化、制度文化、群體文化和環境文化的總和。文化校園能夠用精神鼓舞人、用制度規范人、用風尚感染人、用環境熏陶人、用愛心濡染人、用文化引導人,體現著一所大學特有的教育理念的彰顯,人生價值的終極關懷和行為準則的約束和規范[2]。
文化校園建設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一是信念文化。即大學人接受認同和自覺遵守的理想、精神、目標和追求。二是規矩文化。即大學存在發展共同信守的準則、規范、諾言、觀念、習慣和誠信等。三是師生文化。大學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組成的。師生的生活方式、學習工作方式、社會交往方式等相互影響,內化為行為準則。四是環境文化。學校各種物質設施組成的校園環境,熏陶和感染影響著校園內每一個人,是文化校園的外顯印證。
(三)大學精神與文化校園的辯證關系
文化校園是文化在大學校園的社會形態展現,是校園建設的高級形式。大學精神是學校發展之魂,是文化校園深層次的哲學彰顯,是文化校園建設的終極目標。沒有文化校園作為載體,大學精神就失去了孕育生長的土壤,沒有大學精神的凝練與堅守,大學就沒有了精氣神,就失去了靈魂。
1.大學精神是文化校園的靈魂。大學精神承載著大學人的理想、追求、信念和為之奮斗的動力,它集中反映了一所大學辦學理念、文化氛圍、道德水準、精神風貌和個性特征,在大學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內驅推動大學人克服一切困難,不屈不撓,奮斗求索,同時大學人也在不經意間牢牢打上了大學精神的烙印,約束和推動他們按照這種精神行事和生活。
2.文化校園建設的主體是弘揚大學精神。構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園須以大學精神為價值導向,建構大學精神是文化校園的根本任務。大學是知性精神產生和人文匯聚的場所,是研究高深學問探索未知,弘揚科學民主自由精神之殿堂,大學的發展重心必須要落在大學精神筑建上,而不是制度化的過程和模式化的結果??茖W與人文的整合,知識與素質的提升,使大學精神得以傳承。文化校園建設的過程是師生道德品質和心智情感不斷形成的過程,在不斷積淀、提煉、培育和筑建中完善大學精神。
3.文化校園是承載大學精神的重要平臺。文化校園建設不但有校園文化的各種表層文化現象和文化活動,還有深層次的文化模式與文化精神及文化傳承和文化理念,是大學精神的家園和承載體。大學精神通過文化校園建設過程體現出來,同時又推動和促進文化校園向更理想彼岸前行。文化校園建設對社會發展具有先導和引領作用,在倡導、包容和創新中形成文化特質,以大學精神為核心,在影響、改造和服務社會中發揮不可替代作用。
二、文化校園建設的路徑
談及文化校園建設,應把當前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區分開來,這樣才會涉及文化校園建設的真諦。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建校60年來始終秉持“勤奮、求真、博彩、創新”校訓,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始終把中醫藥人才培養放在學校工作核心位置,堅持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過程育人。在教育、教學、科研、管理及校園建設等方面處處彰顯育人特色,突出中醫文化氛圍,體現中醫精神,透視中醫學仁的文化底蘊、彰顯中醫志士的文化情懷。
(一)把握中醫院校特色,凝練中醫精神
學校特色是學校生命之根,發展之源。中醫院校既有醫學屬性又有中華醫學屬性,其最根本之處就是中醫藥特色。中醫院校如果離開中醫藥特色,就會失去本源,迷失發展方向。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自建校以來始終秉持毛澤東同志的“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的指示精神,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立德樹人,牢固樹立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思想,堅守德才兼備、又紅又專的育人目標,牢記使命,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凝練科學與人文相結合的中醫精神,在人文校園建設中,彰顯精神文化、學術文化、制度文化、群體文化和環境文化。學校從中醫藥文化緣起、中醫藥文化理論、中醫藥文化思想、中醫藥文化倫理、中西醫文化比較、中醫藥文化傳承、中醫藥文化教育、中醫藥文化發展等方面凝練中醫精神,構建中醫藥文化體系。學校一直高揚中醫藥文化在中醫藥學中的主旋律,明確辦學主題主線,以中華傳統文化筑牢中醫專業思想,使學生學思結合、學用結合,精誠兼備,修身養德,體會中醫精髓,弘揚中國文化,努力做中華醫學堅定的傳承者、守衛者和踐行者。
(二)加強課堂主渠道建設,傳播中醫藥文化
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網絡教學、微課教學、慕課及課堂翻轉等新教學技術和手段不斷推陳出新的今天,傳統的課堂教學仍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占據著教學的主渠道。傳道、授業、解惑等仍是教師的首要職責和神圣使命。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始終堅守使命,明確擔當,高舉傳承中華醫藥瑰寶之大旗,捍衛中醫藥在醫學界的地位,高揚中醫藥文化。
幾年來,學校不論專業必修課、選修課還是共同課,都要求結合中醫藥特點,教師以傳承中醫藥文化為己任,滲透中醫藥文化思想,運用中醫藥術德同源、德術合一思想,在教學中傳授醫藥學理論、科學和技術的同時傳授大醫精誠思想,醫乃仁術理念,懸壺濟世情懷,使醫術與仁術合一,用中醫精神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結合實際,先后開展了中醫藥文化歷史研究和中醫哲學研究、中醫藥文化滲透德育研究、中醫藥文化進課堂研究、中醫藥文化與校園文化相結合研究等,并已取得成效。為更好地開展中醫藥文化研究,傳播中醫藥文化,由學校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成立了研究中心,開展理論研究、中醫政策咨詢、學術傳播、實踐服務和中醫普及等工作,系統研究中醫藥文化理論與實踐問題,發揮智庫作用。
(三)學校處處是教育,牢固樹立人人是育人主體思想
有人說世界上有兩類人群最崇高、最高尚,可稱為“先生”,一是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二是醫生,救死扶傷的天使。中醫院校同時具備這兩種屬性,肩負著這兩種神圣使命。
中醫的整體觀思想歷來是中醫思維的核心和中醫藥學的基礎?!耙匀藶楸?、醫乃仁術、天人合一、調和致中、大醫精誠”等仁和精誠理念是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教育的本質和中醫藥的核心都一致指向大學從來都不是個人的大學,而是人人的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始終堅持中醫理念,傳承中醫藥文化,以中醫思想指導辦學,以中醫行為教化師生,以中醫理念規范人生。秉承學校處處是教育,校園人人是教師的辦學理念,積極建設服務式保障體系,學校管理體現教師為本,踐行服務文化,使廣大教職員工充分體會到只有崗位不同,沒有人格不平等,體現人文關懷,使廣大一線教師精心教書,安心育人。
(四)開展沙龍文化,倡導學術民主與自由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歷來重視學校的沙龍文化建設,各教學和輔助單位均以不同形式開展沙龍文化活動。一杯熱咖啡和熱茶,一張茶幾,幾把椅子,溫馨的陳設,使大家坐下來談教學科研,談管理服務,談工作理想,談天說地,思想碰撞、智慧啟迪、靈感激發、工作創新,使思想有了收獲,工作有了開拓,事業有了發展。沙龍組織者和志愿者把交流的情況經過梳理形成邏輯問題后掛在校園網上,繼續開啟交流平臺,放大學術功效,促進學術爭鳴,學術民主、自由之風盡在校園回蕩。
(五)彰顯校園環境文化特色,創造潤物無聲的育人氛圍
校園環境是無聲的教育資源,文化不僅體現在有形更體現在無形,孕育在校園的每個角落,深藏在師生行為中。北大的紅樓,映著新文化運動的腳步,博洛尼亞大學的鐘聲,傳送者智慧的合音,文化從來都不是虛無的呈現,它以堅定的靈魂和智慧的形式存在于有形之中,大學文化無不打上人文的烙印,彰顯大學精神,凸顯大學人的理想與追求。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始終堅持中醫特色,秉承“和合”思想,堅持“精誠”理念,構建具有地域中醫藥文化特色的文化校園。校史館、博物館、中醫名人館、大醫之路、中醫文化墻等凸顯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濃郁的中醫文化特色。校史文化、綠蔭文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寢室文化、就餐文化、醫院文化、墻壁文化及教師文化和學生文化等形成了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獨具特色的文化群和精神圈,這些無聲的教育資源無時無刻不感染和教化著每一個校園學人,影響和滲透在無聲地進行,這正是教育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教化、培育的本源和真諦。進入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會讓您立刻感到濃郁的中醫氛圍,體驗傳統精神和中醫人的人文情懷,這是中醫人教育理念的彰顯和人生價值的終極關懷。
(六)弘揚學術文化,傳播正能量
一所學校的學術文化品位,不僅體現在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建設及各項活動等日常工作之中,更體現在教師、學生的文化修養和文化興趣上,體現在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之中。知識的傳播和學問的研究不僅在課堂,更在課下的學術交流。學術前沿的宣講、大師的思想、學術的碰撞、觀點的互動、學者的心得、政策的解讀、本源的思考等為學術匯聚、智慧啟迪和靈魂升華開啟了通道,這才是大學的追求,學者的心愿和學術的殿堂。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高度重視以學術文化為核心的文化校園建設,以求真講堂為平臺,每年有計劃地開展幾十場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風格和不同定位的學術報告、學術講座和學術交流。參加者有教師與學生、專家與學者、本校與外校、本國與外國,中外薈萃,南北云集,教師學生自由聆聽,互動交流寬松盡情,這種清新愉悅、進取向上的文化氛圍筑建了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文化校園建設模式的基礎,知識的汲取、學術的碰撞、思想的升華、理想的實現,使中醫人在追求科學、民主的道路上自由前行,徜徉于學術殿堂,這種人文環境造就了中醫人人文情懷和救世濟人的理想,正是這種正能量,使“大醫精誠,德術合一”的中醫藥大學精神得以集中體現。
(七) 正面引導,形成疏導和揚棄文化,摒棄禁止和挫折文化
教育活動既是積極主動施加影響,又是潛移默化、日久積累,逐漸內化過程。灌輸、強化、主動給予,短時間會收到實效,但不持久,易產生受教育者抵觸和反感情緒,有潛在的“返吐”現象,疏導、鼓勵、積極接受,被教育者才能感到真心被幫助,才能增進互動情感,從內心接受影響,并內化為行動自覺。
我們的制度和規范等大多從要求出發,闡明達到什么目標、采取什么措施、要做到什么,誰來執行等,多是禁止做什么,若違反如何懲罰等,這不利于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也壓抑了人性,把人首先定義為有可能犯錯誤的人,要加以管束。要提倡和鼓勵應該做什么,怎么做會更好,人與人之間如何相互幫助,如何保護生態,要給予正面積極導引和評價,使大家獲得正能量和積極向上的動力。
疏導使人明路,揚棄使人自知,禁止使人卻步,挫折使人頹喪。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始終堅持天人合一、和合致中育人理念,堅持中醫精神,尊重和恪守中醫教育規律,傳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正能量,在育人過程中強調以激勵為主,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倡導人文育人學風,從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和服務學生出發,從中國古代哲學出發、從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出發,從中西醫比較,發揮各自優勢出發,培養學生自信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闡明中醫之魂、中醫之理和中醫之術,增強學生學習中醫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學生始終處在學習收獲的喜悅中,激發學生不斷學習的熱情和愿望。
現代大學精神的核心就是追求科學、民主,背后總有自由相伴。當前,中醫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出現了“四化”傾向,即臨床重西輕中和中醫思維弱化傾向;中醫學術異化傾向;中醫技術退化傾向和中醫評價西化傾向。有人說是西醫太強大了,有人說是現代科學發展的結果,是唯科學主義思維方式影響的結果,有人說是中醫日暮西山了,是巫術與經驗的結合,不是科學……我們如何理解和認識?且不說中醫是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瑰寶中的一朵奇葩,但就科學與技術而言,中醫“治病人”思想已被現代醫學所推崇,稱為是科學中的科學。中醫院校的使命就是傳承和創新中醫藥學,使之為人類服務。只有心懷天下,才能救天下蒼生于水火,大醫精誠的理念正體現于此。中醫院校要堅決繼承這一思想,在文化校園建設上才能有所作為,為中醫傳承發展和創新發展盡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衣俊卿.大學使命與文化啟蒙[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
出版社,2007.
[2]王騫.文化校園: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訴求[J].黑龍江高
教研究,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