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貞姬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廣播電視局,吉林延邊 133001
全媒體時代廣播記者的新定位
梁貞姬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廣播電視局,吉林延邊133001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全媒體時代對廣播記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現階段傳統廣播還未真正融入到新媒體時代背景,要充分發揮廣播記者的重要作用,就必須使廣播記者適應新媒體的新要求,揚長避短,努力提升自身的國際視野和實際工作能力,不斷對傳播內容構想進行創新,這也是新時期傳統媒體融入到媒體時代廣播記者的發展方向。本文主要對全媒體時代廣播記者的新定位進行分析,探索全媒體時代廣播傳播行業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廣播記者;創新措施
廣播具有快捷性、移動性以及伴隨性的特征,是與新媒體相結合的傳統媒體,也是新媒體發展的必由之路。傳統廣播與網絡媒體對新聞的一致目標是及時性,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人們對新聞的需求,進而促進媒體行業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發展戰略。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由傳統媒體構建的輿論生態環境也在發生變化,這對于廣播行業來說是非常大的沖擊。傳統廣播媒體要加快與新媒體融合,就必須實現專業化與開放性相融合的內容生產,探索出適應全媒體要求的創新途徑,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廣播媒體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全媒體信息時代,要提高廣播對廣播收聽者的吸引力,要求廣播記者必須提高組織信息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根據時間、環境編寫出更新穎和更具吸引力的廣播稿,而廣播記者組織信息能力的提高要從觀察事物、衡量事物、收集信息以及包裝信息等方面出發,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優化和創新廣播傳播內容,在融入新媒體的過程中,充分展現傳統廣播媒體的優勢,即內容生產力,傳統媒體轉型成敗也取決于內容的重新設計是否符合大眾需求,是否能夠對受眾產生強大的吸引力與凝聚力,因此,新時期傳統廣播媒體轉型必須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傳播內容的構想和創新上面。對全媒體時代的廣播媒體來說,調整廣播媒體傳播內容主要包括不同載體,即網站、手機以及電視等為一體化的組合信息終端,對這些方面終端進行一體化的內容設計和生產,改變傳統的傳播形式,消除廣播媒體單純進行內容設計和生產的單一性。在新時期進行傳統廣播媒體內容創新,應該利用這些全新的共享平臺進行內容的創新,充分利用多 媒體等有效手段進行新聞信息的采集和編輯,負責加工的編輯根據聽眾需求進行定制編寫,創造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媒介產品,在新媒體平臺背景下,實現廣播長遠發展,必須利用新媒體充分實現資源的共享和產品優勢互補。
相對平面和電視等傳統媒體而言,作為音頻媒介的廣播與傳統媒體有著互補優勢,全媒體時代的出現使得廣播的伴隨性更強,與受眾的互動也更加方便,受眾群體更加年輕化。目前,國內不少電臺都已經開通了網站,但由于觀念落后、資金投入力度小,從而導致網站制作內容水平低,網站更新速度低,傳統廣播網站難以滿足聽眾的基本需求,所以,新形勢下要創新傳統廣播媒體必須超越傳統網站的模式,打造出更具個性化和特色的網絡廣播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對在線收聽、點播收聽內容進行實時優化和創新。除此之外,廣播傳播內容必須加入視覺元素,適當引入視頻廣播,改變以往的支持模式,增強廣播節目的互動性,實現一對一的交流互動模式,如視頻點播服務,與網站工作人員、網站廣播主持人以及受眾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式溝通,聽眾可以利用語音聊天軟件直接參與廣播節目的直播,以這種方式增加聽眾對傳播媒體的興趣,進而彌補傳統廣播單一的線性播放和收聽服務模式,打造集音頻、視頻以及網絡互動等全媒體聯動的節目平臺。另一方面,全媒體廣播媒體應該向移動互聯網終端滲透,隨著科學技術、信息技術以及數字技術的不斷優化和完善,各類型手機APP不斷涌現,而手機APP客戶端的優勢在于可以將有效節目、品牌節目集中到一起,甚至實現一對一的傳播模式,采用這種方式能夠增強聽眾的針對性,進而提高節目的收聽率。調查發現,到目前為止,具有新聞、資訊屬性的APP應用超過1300個,其中有傳統媒體背景的新聞資訊類APP占47%,充分說明傳統媒體已經開始向移動終端方向發展。這類APP軟件的出現,對擴大廣播品牌影響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全媒體時代廣播媒體發展過程中,必須結合現代科學技術不斷完善廣播媒體的傳播形式。
全媒體時代廣播媒體創新必須將互動與內容創新結合起來,廣播媒體要實現長遠發展目標,必須深度利用和挖掘自身的優勢,即互動性優勢。所以,要求廣播記者編輯通過多種載體和網絡平臺等多種渠道組織具有吸引力的組織話題。吸引更多聽眾參與到廣播活動中,使聽眾不僅能夠在網絡平臺與記者編輯進行互動討論,也可以直接接入直播間,在第一時間觀察到他們的關注,與聽眾進行有效溝通互動,聽眾直接發聲,可以推動新聞傳播方式從傳統媒介主導的單向式變為專業媒介組織與普通公民共同參與的分享式、互動式的傳播方式,從
而實現傳統廣播媒體的創新和優化。新廣播媒體的優化和發展對廣播記者編輯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做好傳統把關人的工作,對傳統內容和傳播形式進行嚴格把關,并擔負起公共論壇主持人的角色,組織與時勢觀點相類似的新聞對話,增強新廣播媒體對聽眾的吸引力,充分考慮公眾的意見,并將公眾的意見納入到新聞傳播內容的范圍內,將公眾的關注點與廣播傳播內容進行有效結合,可以使觀眾對廣播媒體產生濃烈的興趣,進而實現廣播媒體傳播的重要意義。隨著廣播媒體不斷發展,廣播媒體發展實踐探究不斷深入,傳統廣播媒體傳播過程中,記者編輯的主要扮演聲音收集者這樣的角色,再將捕捉到的聲音通過剪輯播放給聽眾,這樣的傳播內容和傳播形式容易造成發味感,難以提高聽眾的興趣。因此,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要促進廣播媒體有序發展,對廣播記者進行新定位,現代廣播記者已經拿起相機甚至攝像機錄取有趣的視頻,作為弱勢群體的廣播記者趕上了數字時代,也是改變廣播記者定位最有條件、優勢的情況,也可以促進新媒體與新新媒體的結合。但是,這種時代背景也增加了廣播人的挑戰,賦予了廣播人非常重要的責任和使命感,廣播人要在這種環境下得到發展,必須突破傳統媒體的思維和能力的局限,適應融合新媒體崗位的互動要求,使傳播記者鍛煉成為集寫、采、錄以及現代設備操作等多種能力于一身的人才,充分發揮廣播記者在新廣播媒體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傳統廣播媒體向現代廣播媒體過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現代廣播媒體加快優化和創新,對廣播記者進行全新的定位,豐富聽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提高聽眾收聽廣播的興趣,吸引更多聽眾收聽廣播,提高廣播的收聽率,提高廣播媒體的經濟效益,只有這樣才能為廣播媒體的發展提供充足的經濟保障,促進廣播媒體的快速發展。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環境下,實現廣播媒體的可持續、長遠發展,充分展現廣播媒體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杜向菊.全媒體時代出鏡記者培養專業歸屬探析[J].價值工程,2014(12):260-261.
[2]楊大勇.全媒體時代傳統廣播的創新策略[J].中國記者,2013(12):114-115.
[3]華曉青.全媒體時代廣播記者的新定位[J].中國廣播,2012(8):71-72.
[4]周鳳革.全媒體時代新聞記者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西部廣播電視,2014,6(11):76-77.
[5]戴元初.全媒體時代企業的媒體戰略思維[J].青年記者,2011(4):66-67.
[6]趙震.以高效的智能化生產平臺迎接新聞全媒體時代——專訪北京中科大洋科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新聞制作網絡部總經理王國星[J].現代電視技術,2012(9):136-139.
作者簡介:梁貞姬,中級,本科,研究方向:廣播、新聞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40-01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