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瑾娟山西大學,山西太原 030006
廣電傳媒產業集團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胡瑾娟
山西大學,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廣電傳媒產業在政府行政命令指示下迅速進入了集團化發展道路,但過多的行政化管理卻又使集團化發展進程受阻。本文介紹了廣電傳媒產業集團化發展中的問題,分析了廣電傳媒產業集團化問題的解決對策,以期為傳媒產業管理者和從業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廣電;傳媒產業;集團化發展;問題;對策
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推進使廣電傳媒與其他傳播媒體一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后步入了集團化發展的道路。這種市場化的運作方式使廣電傳媒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然而,與其他傳媒集團相似,在上級行政部門的指示下,廣電傳媒的集團化發展程度迅速,卻擺脫不了固有的體制缺陷,因而出現了種種問題。
1.1產權缺失
上級主管部門的一聲令下,我國的傳媒產業幾乎在一夕之間就由計劃經濟時代的純粹事業性單位被分別劃分到了事業集團、國有獨資集團或國有控股集團。盡管從單位名稱上實現了市場經濟,可內在卻是“新瓶裝舊酒”,計劃經濟時代由行政命令統轄全局的本質并未得到根本改變。和國內其他傳媒集團相同,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集團根本標志之一的產權制度在如今的廣電傳媒集團中仍舊缺失。上級行政單位雖然沒有法律授權,仍然可以直接介入傳媒集團的行政管理工作,集團處于事實上的行政命令管控之中。但是,從另一方面看,上級行政單位雖然介入集團的管理事務,卻又不為集團的生存和發展負責,也不必考慮集團中國有資產是否盈利或貶值。如此矛盾的管理模式讓廣電集團既喪失了自主經營的權利,又被多個行政部門進行著分散式的管理。
1.2資本結構單一
并未得到根本改變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廣電集團在資本結構方面必然存在著頑固的單一性,無論是資本主體還是投資主體,亦或是融資結構都無法實現多元化。受控于行政管理下的資本不能實現有效運作,也無法通過重組或優化配置推動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1.3事企沒有分離
這一問題表現在各個方面,首先是資產不分離,作為經營性的企業資產和非經營性的事業單位資產互不分離,沒有清晰分界的資產必然導致管理的混亂,企業可以無償并隨意占用事業單位部分的資產卻不受監督和管控。其次,人員角色不分離。已劃分到企業的人員的待遇、級別、薪酬等仍然依照事業的標準執行,部分集團人員已經劃分到企業,擔任著企業經理的職位,卻一人身兼二職,仍然履行著諸如頻道監事等事業職責,如同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這種人員角色不分離的狀態往往產生企業經營權與事業所有權不分離的問題。第三,資源與運作不分離。相當多集團中的企業部分是從事業部分劃撥出去或重組生成的,導致資源分配與生產經營互有關聯,沒有明確的分界線。企事不分家的直接后果就是內部交易過多又難以形成規范的結算體系,為小集團利益侵害大集團資產的現象屢見不鮮。
1.4專業人才缺失
過多的行政干預和事企不分家的現狀使目前的廣電集團中人員的流動仍然沿襲著行政派遣模式,從原事業部分被指派到企業部分的管理人員習慣性地沿用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辦法應對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問題。這種既不了解市場規律,又不清楚企業運營原理的管理人員不僅滿足企業運營的實際需要,甚至對企業生存與發展產生反作用力。同時,傳媒行業的特殊屬性又使當前的廣電集團無法真正推行市場經濟環境下的職業經理人制度,自相矛盾的局面使集團中既擅長管理又熟悉宣傳的復合型人才極度匱乏。專業人才的缺失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廣電傳媒集團化發展的進程。
2.1產權結構向多元化轉變
長期以來單一的產權結構現狀制約著廣電傳媒產業集團化的健康發展,單一的產權結構必然導致產權的缺失,使企業始終無法建立健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法人管理制度,自然對傳媒產業的集團化進程產生了負面影響。鑒于此,改變現有單一產權結構,引入多元化產權結構模式已成當務之急。僅僅依靠媒體產業自身緩慢的資產積累根本不能實現集團化的迅速成長,業外資本的注入既是傳媒產業集團化發展的必需也是必然。事實上,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業外企業與傳媒產業不公開合作已經展開,僅以廣東的報業為例,據傳當時已經與之合作的企業就達三十余家。彼時企業與傳媒產業不公開合
作的形式各不相同,有些企業與傳媒產業合作相對緊密,雙方的同時抽出資金和人員組成傳媒部;另一些企業則只出資涉及廣告宣傳業務,再以一定比例分配利潤;更有多家企業共組理事會決策重大事項,但不涉及傳媒具體業務等。而隨著市場化程度的逐漸深入,傳媒產業通過上市融資進行資本運作成為傳媒業加快發展的另一渠道。傳媒上市的渠道常見有兩種,一是直接上市,一是借殼上市。直接上市的模式是傳媒產業將自己旗下的企業部分資產分離為一家獨立的企業,由該企業作為上市的發起人,例如湖南廣電傳媒就是湖南廣電廳全額注資湖南廣電中心,由該中心作為上市發起人;借殼上市則是傳媒業與上市企業重組后再上市,比如“博瑞傳播”就是四川商報與上市公司四川電器的合作重組后的上市公司。
2.2完善公司治理的結構和機制
盡快改革當前管理人員由行政主管部門調撥委派的局面,建立健全獎勵激勵機制,根據生產運營各項指標性任務完成情況實行優勝劣汰、能者上庸者下的市場化治理機制。應盡量弱化政府行政管理角色,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在企業中建立健全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管理人員的作用或罷免應由董事會或監事會等企業內部管理層全權負責處理。確保企業董事會在生產經營和行政管理等事務上的權威性和獨立性。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快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公開選拔既了解傳媒產業經營規律、又擅長宣傳運營、同時掌握傳媒產業管理規律并具有較高政治意識和覺悟、善于把握時事局勢的復合型高級人才擔任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同時設立自由競爭制度,鼓勵專家型經營管理人才競聘上崗。
2.3建立財務、業務一體化監控體系
建立健全內部監督管理機制,完善一體化監控體系、設置獨立的財務和業務部門行使獨立的監督和管控職能并直接對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大會負責,實行獨立結算、審計和管理制度,加強對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各層級的監督與管控。其他部門不具備對監管部門的管理職能并不得插手監管部門的事務。盡快形成以董事會、監事會、經理人、編委會、社委會等基礎架構的組織形式,形成企業決策、管理和監督“三權鼎立”、互有制約、互為監督的體制。
廣電傳媒產業的集團化發展已經經歷了一段時間,但由于傳統管理模式中行政化色彩過于濃厚的局限,企業化生產經營一直得不到有效規范并無法有效遵循市場規律行事。政府主管部門應盡快弱化管理者角色,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允許符合條件的業外資本進入廣電傳媒產業,通過資本運作加快集團化發展進程,促進廣電傳媒集團化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喻國明.整合:2010年傳媒發展的核心競爭力[J].中國報業,2010(2).
[2]李興平.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報業集團發展——以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為例[D].廣西大學,2008.
作者簡介:胡瑾娟,碩士,所在院校:山西大學,專業:新聞與傳播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40-00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