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美峰/文
深化府院良性互動 推進企業破產重組
■葉美峰/文

近年來,面對當前經濟下行的嚴峻形勢,針對部分企業出現危機,甚至出現一些因結構不合理但占據廠房、土地卻沒有任何實際生產經營行為的“僵尸企業”等實際情況,江山市主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理念,府院互動,積極探索開展法院破產審判工作,大力引導企業走破產程序,并配合必要行政措施,順利推進了企業破產重組盤活工作,較好實現了優化社會資源配置、調整社會產業結構目的。2014年底,江山法院被確定為最高人民法院破產審理方式改革試點法院。主要做法是:
市政府在信訪維穩、招商引資、政策資源等方面協助、支持和配合法院開展破產審判工作,并與法院聯動建立健全五項工作機制,著力營造企業破產審判良好環境。一是探索建立預警提醒機制。針對社會各界、公司企業等對《企業破產法》不熟悉、不理解的情況,支持配合法院通過開設講座、媒體宣傳、法院發布企業破產審判白皮書等,加大對企業破產法的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各界對企業破產的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礎上,構建信息共享平臺,密切關注困難企業的涉案問題和動向,啟動政府服務、司法能動,主動回應困難企業的呼聲與需求。二是探索建立企業分類保護機制。對危困企業、“僵尸企業”不定期進行排查、分類,并按照產業政策、企業前景、困難原因等分類處置,充分發揮破產清算的“清道夫”作用,使部分企業有序退出市場。2010年以來,江山法院共受理破產案件19件,其中今年已審結破產案件5件,新受理11件。三是探索建立涉案企業差異化處置機制。對有挽救可能、發展前景較好、符合結構調整的企業,積極鼓勵采取司法重整、和解方式化解企業風險;對競爭力低下、產能過剩、不適應新技術趨勢的企業,借助破產清算程序依法退出市場。如浙江萬商集團系列重整案件、浙江長河房地產有限公司重整案件,總標的達20多億元,目前市政府正在全力支持配合重整。四是探索建立企業破產案件審判司法程序外的社會分工配合協作的聯動機制。在市法院專門設立破產審判組,專業化審理企業破產案件,市政府則成立由市領導和相關部門領導組成的企業破產工作協調小組,協調和處置企業破產司法程序之外需要配合協助事項,構建形成“法院是破產程序的主導者,政府是破產事件的協調者和風險處置者”的府院分工聯動機制。在處置“江山市紡織有限公司破產清算”、“江山市安泰房地產有限公司破產清算”、江東二街“東景苑”三幢商住房開發公司破產等案件時,依靠工作組扎實有效推進,依靠相關部門大力幫助支持,也依靠管理人認真細致工作,最終使得相關案件平穩終結。其中“江紡破產”和“安泰破產”案件,當年分別被評為浙江省“十大”涉企經典案例。“江紡破產案例”還被最高人民法院收入《人民法院案例選》中。五是探索建立企業破產工作保障機制。2014年市政府專項向法院撥款20萬元,市編辦批復同意法院為破產案件審判單獨臨時招聘4名書記員。并正在著手建立無產可破產案件的管理人報酬基金等。

破產資產有效處置是破產審判的核心環節。江山市著力抓住破產審判這一牛鼻子,從構建機制、探索模式、開創格局等三大重點環節入手,平穩有序推進破產財產變價工作。一是構建一個分工協作新機制。著力構建破產審判程序之外社會分工配合協作機制,市政府與法院聯動出擊,法院對需要政府支持的事項事先提出建議,政府組織相關部門研究討論,凡政策許可的,給予大力支持,凡政府職責范圍能夠辦到的,及時協助解決。比如稅務部門圍繞破產程序中破產財產變價過程中發生的稅收,針對管理人提出的問題進行專題討論,并給以針對性指導,可以返還的及時給予返還。對于破產企業的大宗財產、企業的整體處置,市政府破產工作協調小組還充分運用政府招商平臺資源、產業相關政策,與法院和管理人一道,積極尋找戰略投資者。二是探索一套行之有效新模式。重前期溝通,管理人盡量在拍賣前把破產企業相關情況通過法院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詳細了解政府規劃和產業政策要求。重研究論證,在前期充分溝通基礎上,擬訂資產變價初步方案,并注意吸收政府招商平臺搜集相關信息,進一步加以修改完善后,提交政府、法院、管理人三方共同研究論證。重競拍環節,對有意向者,上門鼓勵參拍或邀請實地考察,進一步聽取意見建議后,由法院指導管理人完成破產財產變價方案,提交債權人會議討論通過。做足拍賣前期準備工作,管理人、政府、債權人和債務人等多方出擊,盡最大努力發動、鼓勵、說服有意向戰略投資者前來參與競拍,最大程度提升財產變價的價值。三是開創一個“破中有產”新格局。在合力推進財產變價的過程中,由于考慮周詳、情況吃透、基礎工作做得扎實,企業破產財產變價出售后,債權人都比較滿意,也較好實現了社會目的,開創了“雙贏”甚至“多贏”的可喜局面。買受人接盤后,都能重新煥發生機,真正做到“破中有產”、“脫胎換骨”。如安泰破產案件中的一宗土地使用權和其上在建建筑物,拍賣經27次舉牌,最終落槌以2.3億元成交,比債權人期望的1.9億元增多了4000萬元。買受人接盤后順利開工建設,目前,該地塊已經成為江山市區一個新的商業中心。
政府通過支持、配合法院破產案件審理,積極引導危困企業走破產之路,這種讓危困企業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成為常態的背后,其實也正在走著一條轉型之路、一條招商之路、一條嬗變之路。一是破產之路是一條轉型之路。通過積極探索并大力推進企業破產案件審理,在為危困企業撐起一道法律保護傘的同時,借助這一鳳凰涅槃的過程,更好地消化企業矛盾、更好地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促使企業再次輕裝上陣、堅定前行。對于能自救、幫扶的企業,各方極盡挽救之可能;對于適合進入破產程序的,則及時導入走破產程序。2010年以來,江山市已審結8家破產清算案件,總計盤活資產近6.5億元,釋放土地資源500多畝,破產企業職工重新上崗就業1000多人,重新就業率達到50%以上;累計新增項目投資5.1億元,年均增加工業產值6.9億元。二是破產之路是一條招商之路。危中有機,破后而立,企業破產也為招商帶來無限可能。如“江紡破產案”,“騰籠換鳥”引入羽毛球大王“航宇”企業,使其如魚得水、不斷壯大;“安泰破產案”,從整體項目轉讓到房屋全面完工交付使用,實際引進5億元以上資金;“金山虎破產案”,運用破產簡易審,不到4個月內,整體資產就被有效拍賣,戰略投資者投資1.1億元,新注冊“浙江金山虎電工科技有限公司”,當年9月恢復生產,4個月銷售達1個億,第二年準備投資到2.1億元;江山麥克摩爾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破產清算案,法院大膽實踐“執破結合簡易審”,二個月審結,盤活了100畝閑置土地資源,而且還引來了一個高科技項目的落戶。三是破產之路是一條嬗變之路。從推進企業破產審判工作實踐看,引導危機企業走破產程序,不僅僅是政府管理法治化思維的集中體現,更是政府對推進發展責任擔當的形象展示。政府的事情該政府來做,法律的事務要歸法律來管。在江山市,通過推進企業破產重組盤活,形成企業自救、政府幫扶和破產審判的“三位一體”,使破產成為了政府對企業的有效救濟而且是有效途徑之一,成為了盤活資源、提振經濟的重要渠道之一,破產也成為了一種常態,其實這也是經濟轉型陣痛背后的嬗變和新生。

(作者系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政府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