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年/文
“十三五”期間浙江軌道交通建設發展的幾點建議
■趙彥年/文

根據世界銀行和經合組織以及亞投行測算,2030年前,全球以軌道交通(包括高鐵、城際、市域鐵路、地鐵、輕軌等)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高達60萬億美元,每年投入相當于全球GDP的3%。今年以來,浙江省軌道交通建設與管理協會組織了省、市鐵投、地鐵集團、設計研究院、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等會員單位以及相關專家,對廣東省的廣州市、深圳市,江蘇省的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的軌道交通建設發展進行了調研考察,印象最深刻的是:“十三五”期間這些城市都將軌道交通建設發展作為補強基礎設施薄弱環節、拉動有效投資、激發有效需求、提升裝備制造產業、增進人民群眾福祉、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浙江軌道交通建設發展迅速,全省已批準實施的項目投資有:鐵路“八八計劃”投資約1500億元,城際鐵路投資約1500億元,城市地鐵(輕軌)投資約1500億元,加上目前省市正在研究的“十三五”規劃提出的軌道交通建設項目,實際投資將遠遠超過“三個1500億元”,大概在5500億元左右。但是,浙江鐵路網北密南疏不平衡,一批重大項目未列入國家規劃,分類建設項目資金來源不清晰,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發展明顯滯后,智慧軌道交通處于空白的突出問題亟需破解。為此,對“十三五”期間浙江軌道交通建設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爭取將甬舟鐵路、沿海高速鐵路、杭臺溫鐵路、溫(雁蕩山)武(武夷山)鐵路、平湖至金山城際正式列入國家和省鐵路“十三五”規劃,從而在規劃布局上,實現覆蓋全省(除嵊泗、岱山、玉環三個縣)的1.5小時交通圈快速鐵路網,以都市圈為中心覆蓋周邊縣市區的城際(市域)客運網,以江海聯運、集疏運體系、快捷貨運構建物流網。
自2013年國務院提出分類投資建設鐵路項目以來,省內尚有一批鐵路項目投資主體不清晰,建議“十三五”要力爭將湖蘇滬城際、杭州灣跨海鐵路、滬乍杭鐵路、通蘇嘉城際、甬舟鐵路、沿海高速鐵路、溫武鐵路等納入國家重大工程包,由國家和中鐵總為主投資建設。其他的借鑒建設鐵路“八八計劃”的成功做法,加快“11+3”都市圈城際鐵路和市域鐵路建設,按照國家發改委批復的時間節點,排出推進計劃,落實責任主體,明確扶持政策,建立考核機制。
杭、寧、溫三市要結合經濟、人口、客流需求等情況,根據線網規劃盡快編制5-6年期的建設規劃。其他城市都應超前編制線網規劃,暫不具備建地鐵的城市,可選擇建輕軌或單軌或有軌電車,并盡快編制建設規劃。
從長三角、珠三角、海西經濟區的機場看,上海虹橋機場、南京祿口機場、廣州白云機場都已開通機場地鐵,合肥新橋機場、南昌昌北機場、廈門機場、福州長樂機場都已開工建設或規劃建設機場地鐵、輕軌。從省內看,寧波櫟社機場、溫州機場也都開工建設機場地鐵和市域鐵路,唯獨杭州蕭山機場地鐵至今未開工建設,建議盡快開建。由于杭州蕭山機場是省、市、區共同投資建設、以省為主管理的機場,建議省財政按照股權比例,給予一次性補助。前期工作可以委托杭州市地鐵集團負責,力爭在本屆政府任期內開工。
去年底,省軌道交通建設與管理協會、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大江東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在省發改委鑒證下,簽署了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協議合作內容包括科技研發孵化、人才培養、產品檢測認證、高端制造、技術服務等,在大江東產業集聚區打造一個“投入百億、產出千億”的智慧軌道交通產業園。鐵科院提供研發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出技術人員;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出地、出優惠政策,首期規劃用地2平方公里,并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務;省內軌道交通企業出錢投資建設、拓展市場;協會負責牽頭,穿針引線、組織協調。另外還有兩個,一個在寧波鄞州區,一個在溫州。建議省政府以及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杭州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全力支持,促使項目早落地。
省發改委已委托浙江省軌道交通建設與管理協會、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完成了《浙江省軌道交通大數據平臺項目前期研究》。其主體功能和內容為,軌道交通“規劃、政策和項目前期子平臺”、“建設造價數據子平臺”、“招標投標數據子平臺”、“運營管理數據子平臺”、“人才與專家子平臺”、“裝備制造數據子平臺”、“科研創新子平臺”、“超信息模型管理系統”八個方面。建議省發改委統一組織、監管,省軌道交通建設與管理協會具體牽頭實施,按照市場化、企業化模式運作。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與軌道交通結合,需要省政府和各地各有關部門的全力支持,包括大數據平臺項目建設資金支持,建立信息數據交互整合機制等。
(作者系浙江省政府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