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志群(福建省云霄縣元光小學福建漳州363300)
基于現代健康理念的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研究
□柳志群(福建省云霄縣元光小學福建漳州363300)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健康概念的現代化演變及理念進行分析和釋義。并從當前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出發,揭示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此來找到通過現代健康理念來促進小學體育教學的改革措施:壘筑健康新意識,確立小學體育教學新理念;轉變教學重心,彰顯現代健康理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打造現代體育健康教學內容體系。
現代健康理念小學體育教學改革
小學體育教學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肩負的教育使命不言自明。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可以通過完整的體育教學來促進學生健康、自信、預防疾病的發生、習得鍛煉身體的終生技能、養成積極的生活習慣、能時刻處于生活主宰地位的積極心態,這是其他學科所不能具備的?;诖?,在小學體育教學新形勢的變化下,青少年身體素質逐年下滑的背景下,健康概念的現代化嬗變下,如何通過深入認識現代健康理念來促進小學體育教學的改革,已成為了當前小學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
1.1、從單一面拓展到三維立體
“健康”這個詞匯最早見于公元1000年英國盎格魯薩克遜(Anglo-Saxons)的詞匯,其主要的含義是安寧的、完美的、結實的。隨著醫學的進步,在醫學教學的疾病模型中將健康的概念定義為健康是疾病的對立面。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給健康下的定義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狀態,而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這就將健康的視域面拓寬了,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側面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三維健康觀。
1.2、從三維立體走向具體劃分標準
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又提出了健康的四個標準,即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會適應良好。這就從簡單的三個維度具體劃分到可以測量的四個標準上,更加明確了健康的內涵,也從根本上打破了那種認為“無病、無傷、不虛弱就是健康”的原始健康觀。
1.3、現代化的健康理念的形成
在現代化的科學社會中,健康概念的轉變符合不斷深化的價值觀的轉變趨勢。這種轉變使健康不再局限于身體的層面,同時也兼顧到人的精神和心理以及道德的范疇。健康的概念也不再是單純屬于醫學領域的認知,還擴展到涵蓋了人的自我的心理感知,即舒適感的自我感知。這種轉變符合大眾價值觀的轉變取向,使得健康一詞逐漸地成為現代生活質量的代名詞。這種轉變正如趨勢與未來研究專家馬蒂亞斯·霍克(Mathias Horx)所說的那樣,現在所謂的健康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
1.4、“健康源泉”——現代健康概念的一種詮釋理念

圖1 “健康—疾病—統一體”中的保健模式
“健康源泉”是對現代健康概念的一種詮釋理念,這一理念由以色列籍美國社會醫學家阿隆·安東諾維斯基(Aaron Antonnovsky)提出。他認為健康和疾病并不是彼此隔絕的兩種事物,而是一個統一體中的兩個組成部分,該統一體介于理論上的絕對健康和絕對疾病的極限值之間。根據個體的不同情況,每個人都處于這種“健康——疾病——統一體”模式的某個階段?!敖】翟慈钡哪繕耸墙€體本身的體抗力,使人保持健康狀態,并以此推動“健康——疾病——統一體”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如圖1。
1.5現代健康理念的概念
依據“健康源泉”的理念詮釋,可以將現代健康理念理解為一種既關注如何抵抗疾病的發生,又關注人體健康的維持,在此基礎上還積極促進人體內在潛能的開發,使人長期處于一種積極的健康的生活狀態。那么,從這個視角來看,簡單意義上的健康概念是不能滿足現代體育教學的需求的。因此,構建基于現代化的健康理念的小學體育教學是極具現實意義和時代發展意義的。本研究中將現代化健康理念對于小學體育教學的啟發理解為以下幾個模式:
(1)對于疾病的處理模式——體育保健修復模式;
(2)對于健康的保健模式——體育健康促進模式;
(3)身、心、群全方位的積極狀態——體育運動的維持健康,開發人體內在潛能、提高生活質量模式。
2.1、對現代健康理念的認識和理解不足
目前,健康第一、終身體育觀思想已經基本在我國小學體育教學中得到確立。但事實上,不管是從教師角度還是學生角度,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對于健康理念的理解還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小學生階段,是人的生命當中最具塑造性的階段,基于此,在對于小學體育教育的認識中,不管是學校體育工作管理者還是小學體育教師,甚至連學生自己對于體育鍛煉作用也無法得到一個清晰的認識,且出現較大偏差。只是對于體育能促進體質健康,增強體能這一點上是一致認可的。但在現實條件下,學生對于體育教學中健康的認識不足,導致體育依然很難完全進入到他們的生活當中;而教師對于體育教學中健康的認識不足,導致教學的單一化、功利化,沒有深入到健康理念的實質,認為學生只要在健康的前提下掌握運動技能便完成了教學任務,對于健康本身就是這個時期學生的本質特征卻沒有足夠的認知,因此體育教學中對于體育健康理念的認知和理解還遠遠不足。
2.2、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能傳授有余,健康教育缺乏
不可否認,目前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依然是以運動技術傳授為主。近年來隨著《國家體質健康標準》進一步實施,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還表現為注重學生的體質發展和身體素質的練習,而對于在體育教學中應有的品質、道德、潛能的開發以及通過體育教學促進學生積極生活習慣和心態的養成卻鮮有注重。因此,我國目前的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是運動技能傳授、體能練習有余,而現代健康教育不足,這造成體育教學從一個極端即放羊式教學又到了另一個極端即滿堂運動技能的傳授和體能訓練的過度練習,使得應有的小學體育教學特質缺失,即現代體育健康教育的缺乏。
1.3、體育教學中理論與實踐割裂,健康教育內容落后
受傳統小學體育教學的束縛,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仍處于理論與實踐相割裂,健康教育內容體系落后于現實教學的狀態。主要表現為理論與實踐相互割裂,體育與健康名不符其實。在實際的教學中除了傳授相關的運動技術知識外,針對運動損傷、運動恢復、健身保健、健康行為的養成的教學并沒有結合運動實踐來進行教學,僅僅將實踐課的內容和健康教育課簡單疊加,健康教育只是實踐課的附帶品,往往流于形式,甚至講解的健康內容體系遠遠落后于健康教育的需求。這造成體育教學中的健康教育作用不能很好地發揮,最終直接影響到整體的教學效果。此外,在健康教育內容的選取上忽視現代健康知識理念的精選與傳授,還停留在簡單意義上的健康知識教學階段。
3.1、壘筑健康新意識,確立小學體育教學新理念
小學體育教學應以現代健康理念為工作為中心,確立小學體育教學健康新理念,正確認知體育教學當中現代健康理念的體育保健修復模式;體育健康促進模式;體育運動的維持健康,開發人體內在潛能、提高生活質量模式,以此從根本上糾正小學體育工作管理者、體育教師以及學生對于體育的認識。因此在體育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避免簡單意義上的體育健康教學,要越過身體層面,深入到健康理念的實質,看到多維度的健康教學手段。如此才能使正處于健康需求階段的學生進行更為深入體育運動感知,同時這也是對于單純意義上的通過體能訓練來提高學生體質的一種糾正。
3.2、轉變教學重心,彰顯現代健康理念
當前小學體育教學的重心依然是以運動技能的傳授和體質健康的練習為主,這是大環境背景下所決定的。運動技能的教學是舊的教學范式所遺留下來的教學傳統,而體質體能的練習是為了應對青少年體質健康逐年下滑的一種尷尬境地所決定的。然而隨著社會發展的趨勢,這兩種教學重心必然會發生轉變。因為健康新理論在不斷發展,這也是社會發展所決定的,隨著人們生活物質水平的提高,相伴而來的是對精神文明的迫切渴求,同時又不可避免新時期的文明病態生理和心理的退化。因此對于健康的渴求將不可替代的成為新時期新的社會發展趨勢;因此,結合健康新理念的發展趨勢,小學體育教學應轉變教學重心,彰顯現代健康理念。從運動技能以及體質練習為主的教學工作重心轉向以現代健康理念為核心的教學重心,通過體育教學積極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運動意識,促進身、心、群全方位的積極發展,能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生活狀態,如圖2。

圖2 基于現代健康理念的小學體育教學重心轉移
3.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打造現代體育健康教學內容體系
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最大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這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區別于其它學科最主要的特質。因此,在教學中應當結合體育運動的實踐開展適合的理論教學,將現代健康理念融入到實際的教學當中,突出體育教學的特殊性。
基于此,當前小學體育教學應當基于現代健康理念打造新的體育健康教學內容體系。根據“健康—疾病—統一體”中的保健模式,本文設計了新的教學內容體系,主要以“保持健康”的中立點作為出發,體育健康教學內容涵蓋了包括對于疾病的處理模式、體育運動的預防疾病模式;對于健康的保健模式、體育健康的促進模式;身、心、群全方位的積極狀態、體育運動維持健康。開發人體潛能,提高生活質量模式。并初步選取了達到預期效果的教學方式手段。如圖3。

圖3 基于現代健康理念的小學體育健康教學內容體系
全面而系統的體育健康知識是對小學生今后幸福生活的良好保證,小學體育教學肩負著這一提高學生健康水平,促進其保持身、心、群積極生活狀態的重任。從現代健康理念的視角出發將引發當前小學體育教學理念的變革,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健康認知,進行體育健身的積極習慣,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體育運動與保健都將起到強有力的促進作用。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nstitution(1948).From:Derek Yach.Health and Illness:the defini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J].Ethik in der Medizin.1998,10(S1).
[2]楊忠偉.體育運動與健康促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尚大光,姜文生.學校健康教育指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4]貝恩德·埃貝勒.健康產業的商機[M].王宇芳.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02.
[5]唐月香.構建體育教學與健康教育有機結合的高校體育[J].龍巖學院學報,2007,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