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
英語學科在高考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一直以來它是我們縣學生在高考中的弱勢科目,還好我們從上到下,從老師到學生都從來沒有放棄過。每一屆英語教師都傾力而為,通過這幾年帶畢業班的一些親身感受,筆者對高三英語的復習和備考進行了不斷的反思和總結,在此想從穩抓詞匯、課堂教學以及課后落實這三方面來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穩抓詞匯,夯實基礎
從高一開始,我一般先教學生音標,每個人都要過關。因為如果音標會了,單詞就會讀,而且很多單詞是根據讀音拼出來的。高二、高三就可以省下很多麻煩。那么到了高三,怎樣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詞匯呢?
做好生詞本。我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本生詞本,不用太厚,隨手可帶的那種。讓他們自己把每天做題過程中所遇到的生單詞或生短語記在本子上,然后利用他們課余零碎的3~5分鐘,睡覺前或起床后的3~5分鐘去讀記這些單詞。在默寫本上先寫好中文,每天晚自習前把自己的這部分單詞以最少15個,最高沒上線的量進行默寫,成績好的學生一次性可默寫60多個,寫完學生自己再對照修改,把錯誤的單詞在下面自罰改兩排,改完后交由小組長檢查,批上日期,做得好的給他們在作業本上畫一個笑臉。小組長用本子記下每天各位學生的完成情況,早自習的時候向我匯報,如果有沒按要求做的,就由我親自監督完成。
其次,記詞匯和練完形填空題同時進行。為了鞏固詞匯,在復習課文的過程中,我選擇課文中某一兩段用詞比較好的段落,把重要的詞或短語部分挖空,就變成了一道完形填空題,課堂上學生在復習完課文后立即就給他們做,效果真的很好。
二、課堂教學,有所突出
首先,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難點。以前上課總希望面面俱到,總覺得在課堂上講得多,學生就能學得多,結果一堂課下來自己講得累,但學生還是不知道這堂課講了些什么。所以,后來我從備課開始就突出重難點。比如,這堂課主要是學習這個單元的語法,那么,在講完基本內容后多準備一些習題給學生去練習,我采用填空、選擇題、改錯題、默寫等方式讓學生熟悉新的詞匯,并且反反復復操練。其他內容可以不去涉及。如果上課的內容既有詞匯又有課文內容,學生首先消化不了這么多內容,另外,在第二堂課的時候回憶不起來。我記得有一次分析試卷,語法填空題和改錯題中非謂語動詞出現了好幾道,所以,我就把備課的重點放在了非謂語動詞上,而且非謂語動詞是高中階段的重難點部分。碰巧后來的作業中又陸續遇到了很多非謂語動詞的練習。學生往往印象深刻,記得很好,因為那堂課我只講了一個重點,那就是非謂語動詞。
同時落實錯題本,查漏補缺。到了高三,要復習和掌握的知識點多而零碎,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學生的記憶力有限,查漏補缺才是關鍵。我要求每位學生課后必須落實的一件事就是做好自己的錯題本。先把錯題抄寫在錯題本上,然后分析題目(把涉及的知識點寫上),最后寫寫自己的感悟。錯題本整理的主要內容是語法填空題、完形填空和翻譯句子。有的學生一開始根本就不愿意做,覺得是在浪費時間,隨便抄幾個錯題上來應付老師的檢查。我便把這部分學生找來,了解情況后發現,他們僅僅是把錯題抄在本子上,選出來正確答案就算完了,沒按要求做,這樣的話起不到一點作用,自己還是不清楚為什么選這個答案,當時為什么做錯,所以也就覺得沒效果。基礎中等的學生堅持整理并利用好錯題本以后,成績進步明顯,以前不想弄錯題本的學生也心服口服跟了上來。高考前一個月,做過的試卷密密麻麻,學生查缺補漏的最好方式就是每天都翻看自己的錯題本,以此來鞏固記憶。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新課改的潮流中,作為年輕教師,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向網絡學習,向書本學習,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同時也要適時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不斷完善自己,讓自己的教學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