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明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閱讀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必須要進行改革與創新,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做好閱讀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針對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以期望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相關思考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較為關鍵的組成因素,能夠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通過研究與調查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必須要進行改革與創新,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在語文課堂中學生沒有學習興趣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師只重視將閱讀與語言的技能傳授給學生,雖然在形式上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但是在實際上,卻沒有注重讓學生理解到文章的美與內涵。所以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很難對閱讀教學產生興趣,加之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不足,課外的閱讀量也相對較少,這樣就很容易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較大的壓力,也就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過于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教師開始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一些教師對新課改存在錯誤的理解,導致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達到新課改的要求,過分地讓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而不對學生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學生在學習中過度地掌握課堂,甚至是控制課堂,這樣就造成了課堂出現秩序混亂的狀態,也就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率,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過于藝術化的閱讀方案
教師在課前備課的過程中,將教案設置得過于藝術化,教師通過主觀想象認為自己的教案十分完美。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過于藝術化的教案很容易讓學生直接忽略教學內容的實質,不利于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同時也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與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
1.讓學生能夠融入閱讀意境中去
良好的閱讀環境能讓閱讀教學變得趣味十足,在這種環境下,學生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強化自己的語文素養。因此,語文教師要分析好閱讀題材,以此來設計科學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讓學生融入閱讀題材中去,讓學生在這種閱讀意境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而實現對閱讀內容的全面了解。
2.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閱讀教學
由于學生之間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杜絕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對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要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要進行耐心的引導,這樣就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閱讀內容。
3.結合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滿足學生的需求
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科學的方法設計教學方案。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中學生的閱讀內容也在發生著變化,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同時,要結合社會的指導思想,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設計教學方案的過程中,要符合語文學科的基本規律,這樣才能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地節約時間,提高閱讀教學的教學效果。
4.提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在開展教學活動中要做好引導
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做好引導工作,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就要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提高教學質量。另外,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調節好課堂氛圍,全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對于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教師也要及時進行引導,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閱讀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5.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閱讀的效果。學生對新鮮事物都會產生好奇心理,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創建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吸引學生的目光。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影視作品,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閱讀內容的背景,還能通過活躍的影像資料來吸引學生的興趣,這樣學生就能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了。
綜上所述,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且教師要設置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黃呈祥.提高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5(01).
[2]李化剛.淺談我對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一點思考[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