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波涌??王明太+??劉鄭和??王玉波??周鹿安??楊穎??林育南
[摘要] 目的 比較初級創傷救治培訓前后急診科醫師對創傷患者的救治情況,評估其有效性以及在中國的實用性。 方法 對2007年9月~2010年9月和2010年10月~2013年7月兩個時間段在我院急診科就診的創傷患者救治情況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兩組患者頸椎保護情況、有效開放氣道情況、血胸和氣胸診斷情況、漏診率以及完成初級評估所需時間等,評估初級創傷救治課程對臨床是否具有實用性和有效性。 結果 培訓后患者的頸椎固定率、有效氣道開放率、血胸和氣胸陽性診斷率均高于培訓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漏診率、完成初級評估所用時間均低于培訓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初級創傷救治培訓能極大的提高急診科醫師對創傷患者的救治水平,有在臨床上推廣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 初級創傷救治;救治情況;回顧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21-194-04
Comparison of the treatment situation of trauma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primary trauma care training
GE Boyong1 WANG Mingtai1 LIU Zhenghe1 WANG Yubo1 ZHOU Lu'an1
YANG Ying1 LIN Yu'nan2
1.Department of Emergency,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3,China; 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reatment situation of trauma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Primary trauma care training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to evaluate its effectiveness and practicability in China. Methods Trauma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07 to September 2010 and October 2010 to July 2013,were enrolled in our study clinical.The data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in the two groups.In the two groups the cervical vertebra protection,airway open,hemothorax and pneumothorax diagnosis,missed diagnosis and the time that was needed to complete the primary survey were recored.With comparison in the two groups we assess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practicability of primary trauma care courses in China. Results After the primary trauma care training trauma patients cervical vertebra fixed rate, effective rate of airway open,hemothorax and pneumothorax positive diagnostic rate a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And the missed diagnosis, the time which was needed to complete the primary survey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 Primary trauma care training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level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physicians for trauma patients,and there are further promoted in the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Primary Trauma Care;treatment situation;control study
初級創傷救治(primary trauma care,PTC)是由世界初級創傷委員會(PTCF)發起的,以麻醉、急診、院前急救醫師為主要培訓對象,以規范化、標準化、實用化程序和措施處置各類創傷患者為主要培訓內容,旨在提高臨床醫師應對嚴重創傷患者的緊急處置能力,解決在第一時間內對創傷病例進行及時、規范、有效醫治問題的一項國際繼續教育項目[1-3]。該項目自1996年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運行,目前已經被翻譯成14種語言并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endprint
展,得到世界衛生組織高度認可[4]。我國于2010年9月5日在湖北武漢啟動此培訓項目,隨后在湖北、 遼寧、河南、廣西建成4個國家級培訓中心,用3年時間采用梯級培訓的方式完成對我國麻醉、急診、院前急救醫師進行初級創傷救治的規范化、標準化、實用化培訓,歷時3年的中國PTC培訓工作已在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培訓班1053期,培訓了全國近5300家醫院的學員2萬余名。
創傷患者的病情復雜,變化快,從而導致在救治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難[5]。傳統的救治流程對于大部分中國醫師,特別是急診科和院前急救人員都是根據工作經驗和習慣來對患者進行救治。而PTC重在快速、系統和有序對患者進行救治,從而縮短搶救時間,減少漏診率,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我院急診外科共有9位醫師,均完成PTC課程培訓。為明確PTC在實際臨床應用中對創傷患者救治的有效性,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的方法,比較急診外科醫師在接受PTC培訓前、后對創傷患者的救治情況進行分析,了解PTC在臨床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9月~2010年9月我院急診科救治的324例創傷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并記為舊救治組,此時間段進行急診搶救的醫師均未經過初級創傷救治培訓,另外選擇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兩個時間段我院急診科收治的426例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記為新救治組,此時間段進行急診搶救的醫師均經過初級創傷救治培訓。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時進行ISS評分,其中ISS評分≥16分的為嚴重創傷患者[6]。舊救治組中,男200例,女142例,年齡18~58歲,平均(29.7±12.8)歲,受傷時間45~100min,平均(61.5±21.3)min,ISS評分(22.64±6.21)分,同時依據其受傷原因可分為:交通傷154例、墜落傷74例、機械傷58例、銳器傷41例、火器傷15例;新救治組中,男249例,女177例,年齡19~60歲,平均(30.3±14.5)歲,受傷時間50 ~ 105min,平均(59.9±22.5)min,ISS評分(23.17±5.61)分,同時依據受傷原因可分為:交通傷189例、墜落傷113例、機械傷68例、銳器傷30例、火器傷26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平均年齡、平均受傷時間、ISS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收集兩組患者在進行搶救時,完成初級評估所需的時間,并對兩組患者進行搶救之后的有效開放氣道情況、血胸和氣胸陽性診斷率、其他損傷的漏診率、完成初級進行歸納總結,然后對收集得到的相關資料進行對比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兩樣本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傷者可疑頸椎損傷者頸椎固定率比較
培訓前傷者頸椎固定率僅為12.96%,培訓后傷者頸椎固定率為10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傷者有效開放氣道情況及低氧血癥發生情況比較
舊救治組呼吸道梗阻者中,僅有32.51%的有效氣道開放率,低氧血癥發生率為47.56%,開放氣道的方式僅有口咽通氣道置入及氣管內插管兩種方式;新救治組中呼吸道梗阻者有效氣道開放率為95.00%,低氧血癥的發生率為9.72%,開放氣道的方式有提下頜、口咽通氣道置入、鼻咽通氣道置入、喉罩置入、氣管插管、環甲膜穿刺及氣管切開等八種方式。
2.3 兩組傷者血胸和氣胸診斷率情況比較
新救治組對單純血胸、氣胸、血氣胸的診斷率分別為76.29%、89.43%、70.89%,明顯高于舊救治組44.44%、57.31%、34.80%的診斷率,三項指標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傷者漏診率比較
舊救治組首診確診率為39.56%,漏診率高達60.44%;新救治組首診確診率為72.63%,漏診率僅為28.37%,x2=4.8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5 兩組完成初級評估所需時間比較
舊救治組完成對傷者的傷情評估所需時間為(12.62±3.17)min,新救治組完成初級評估所需時間為(3.15±1.05)min,短于舊救治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創傷救治有兩個主要目的:其一是挽救生命,其二是最大限度地恢復傷者的生理功能,避免二次損傷,降低傷后傷殘率和病死率[7-8]。創傷患者由于病情的復雜性,多變性,我國各個地區創傷救治的水平參差不齊,從而使創傷救治具有獨特的挑戰性,尤其是對伴有多個臟器系統或部位的嚴重創傷,對醫院整體救治能力和人員協調配合能力及專業水平、醫療設施與條件均是綜合考驗[9-10]。創傷患者救治中,有單一損傷也有復合損傷,有明顯損傷也有潛在或隱匿損傷,有一般患者也有嚴重創傷危重患者,在救治過程中如何讓接診救治醫師能對患者做出快速、準確的判斷,從而進行有序、有效的救治,是急診醫學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在我國,創傷的死亡率在死因順位中居第五位,是l~34歲居民的第一位死因,也是導致青壯年死亡的首位原因[11]。人們對提高創傷救治水平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綜合國內外創傷救洽的發展現狀,探討現代創傷救治模式的進展,進一步提高創傷救治的整體水平是創傷醫學的發展目標。我國現階段急診醫學發展的基本方針是三分提高七分普及[12-13]。而PTC培訓課程的引入,無疑是我國衛生部(現國家衛生計生委)對創傷救治的一項重大決策,從其培訓的時間持續性(3年計劃)和廣泛性(全國多個省份、地區等和麻醉、急診、院前急救等人員)可以充分反映出國家對規范創傷救治的普及性方針。endprint
本研究顯示,在培訓前后對可疑頸椎損傷的頸椎固定有差別,培訓前傷者頸椎固定率僅為12.28%,因此而遺漏一些體征不明顯的頸椎損傷,培訓后傷者頸椎固定率為100.00%。由于頸部脊髓占據50%的椎管,頸椎損傷不一定出現脊髓損害。因此,判斷頸椎頸髓情況是根據受傷機制而不是癥狀和體征,頸椎固定應在懷疑存在損傷時而不是確定有損傷時。在接受培訓以前,大部分醫生認為上勁托會影響創傷患者呼吸,會浪費時間,因此覺得沒有必要對四肢活動正常的患者上頸托來保護頸椎。在PTC課程里強調創傷救治頸椎保護的重要性,并且在課程的情景演練中進一步強化學員的頸椎保護觀念,因此在培訓后學員能將觀念的轉變帶到臨床實際工作中,并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對可疑頸椎損傷的患者給予頸托進行頸椎保護[14](對可疑頸椎損傷頸托固定率達100%),而在隨后的輔助檢查中確實發現有3例患者無明顯的陽性體征但是存在有頸椎的骨折或者脫位,有效避免損傷后的二次損傷。說明通過PTC課程的培訓,不僅可以使我們臨床一線醫師能認清頸椎保護的重要性,并且能將所學的知識指導臨床搶救。
未能及時打開控制氣道和維持呼吸功能,或未及時發現張力性氣胸而未行穿刺減壓是以往創傷患者救治的常見失誤,在PTC課程里強調對創傷患者救治初級評估的流程,對整個流程(氣道、呼吸、循環、神經系統功能和暴露)分別用簡單的字母ABCDE,使學員容易記憶掌握。在本研究中的問卷調查中100.00%的人員(特別是年資比較低,臨床經驗欠缺的醫師)反映由于PTC課程簡單且容易熟記但是實用性強,所以在單人接診處理嚴重創傷患者時會不容易慌亂,對患者救治思路比較清晰。在本研究中,培訓前、后對梗阻氣道開放的有效性為32.51% VS 95.00%,培訓前因呼吸道梗阻出現嚴重低氧血癥為47.56%,培訓后為9.72%,而對于一些嚴重威脅患者生命的問題如:單純血胸、氣胸、血氣胸,非儀器依賴性的陽性診斷率較培訓前提高,分別是44.31%、57.23%、34.72% VS 76.31%、89.57%、70.85%。目前大部分文獻資料表明,對于威脅生命的損傷如能及早發現及早處理,可明顯提高傷者生存率。與疾病“診斷”不同,創傷診斷稱為“傷情評估”,強調在短時間內做出判斷,并能對威脅生命的損傷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處理后尚需對其進行評估,從而判斷處理是否準確及時有效,整個過程是動態和變化的過程,然而缺乏臨床經驗的一線年輕醫師,在嚴重創傷患者救治時往往會表現出不知所措、顧此失彼,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心中無底”。本研究中從事急診外科工作10年及以下年資的醫師共8名,其在培訓前檢查處理創傷患者是時間為(12.62±3.17)min,在培訓后為(3.15±1.05)min,對于在檢查患者過程中發現嚴重威脅患者生命的問題時,67%人員表示在培訓前感到慌亂,而在培訓后僅11%感到慌亂。并且所有人員均表示,PTC課程對急診外科的工作非常有指導意義,實用性非常強。漏診率居高不下,是創傷患者救治過程中的一個棘手問題,特別是多發傷致傷能量大,漏診率達2%~40%[15]。漏診意味著確定性治療的延遲,伴隨著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的增加,在緊急救治挽救生命的同時,遵循精確評估的策略和技術是降低漏診、誤診率的關鍵。在本研究中,培訓前后對多發傷的漏診率分別為60.44% VS 28.37%,說明PTC課程的培訓可以改變我們臨床的工作習慣,提高臨床的工作效率及減少創傷患者的漏診率。
通過本次回顧性分析研究,結合PTC培訓前后我院救治創傷患者臨床對比,可以明確得出初級創傷救治培訓能極大的提高急診科醫師對創傷患者的救治水平,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Schluter PJ,Nathens A,Neal ML,et al.Trauma and injury severity score (TRISS) coefficients 2009 revision[J].The Journal of Trauma and Acute Care Surgery,2010,68(4):761-770.
[2] 徐少文,張茂,干建新.關注嚴重創傷救治中的幾個重要問題[J].中華創傷雜志,2011,27(1):4-7.
[3] 施建國,姚遠,周繼紅,等.規范創傷救治模式促進嚴重創傷救治質量的作用研究[J].中華創傷雜志,2011,27(12):1110-1113.
[4] 王正國.創傷學—基礎與臨床[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423.
[5] 王一鏜.再論發展我國急診醫學的重要方針之三分提高七分普及[J].中國急救醫學,2010,30(2):97-98.
[6] Stanescu L,Talner LB,Mann FA.Diagnostic errors in polytrauma:a structured review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J].Emerg Radiol,2006,12(3):119-123.
[7] 張連陽.重視多發傷的精確傷情評估[J].重慶醫學,2010,39(9):1025-1026.
[8] 韋小珍.初級創傷救治原則在嚴重多發傷患者急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2):295-296.
[9] 孫曉宇,梅宇欣,張碩,等.中國初級創傷救治培訓項目開展效果與評價[J].中國醫療管理科學,2014,4(3):46-49.
[10] 鄭宏,張蕾,古麗斯坦·阿斯木江,等.初級創傷救治培訓在臨床麻醉教學中的應用與價值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9(3):41-42,57.
[11] 麥泉云,符兆亮,曾宇,等.初級創傷救治急救技能培訓實踐分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3,6(4):583-584.
[12] 林海鳳,徐艷.創傷救治管理模式在創傷病人院前急救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25):2348-2350.
[13] 王俊,王小慧.初級創傷救治原則在口腔頜面部創傷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0,3(11):701-702.
[14] 萇海華,李超乾,王威,等.初級創傷救治體系在急診科院前急救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8):1378-1379.
[15] 陳麗麗,李紅,王小芳,等.初級創傷救治工作坊在護士急救培訓中的應用評價[J].創傷與急診電子雜志,2014,7(4):41-43,46.
(收稿日期:2015-09-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