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云
課改從改課開始!樸實的話語道出了一名教師在課改浪潮中應該擔負的責任和努力的方向。面對種種困惑和質疑,改課,何去何從,如何讓課改課堂實現有序高效,讓學生從中受益?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學語言要精練化
精練的語言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必備的基本功,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但在實踐中,許多教師習慣于粗線條式教學預設,缺乏錘煉自身教學語言的意識,不講究教學語言的技巧,再加上對學生不夠信任,對問題的解釋過于繁瑣,誤認為解釋得越詳細越好,形成了瑣碎、啰嗦的語言習慣,這種語言習慣會對課改課堂產生致命的傷害,因為課改課堂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組間辯論是學生的重要學習方式。課堂的大部分空間給了學生,教師要想在一再壓縮的空間內完成對學生認知的引導、點撥、深化,沒有精練的語言豈不是癡人說夢?
二、教學預設要精細化
預設與生成是教學活動永恒的主題。課改從改課開始,其目的是革新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讓學生用自己的形象思維自覺地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用自己質樸的、不精確的語言去描述自己的發現,從中不斷積累基本的活動經驗,為自己可持續學習增添動力。當學生以一個活潑的探索者的身份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時,課改課堂注定是精彩的,注定“破綻百出”,這猶如脫韁的烈馬,駕馭得好一馬平川,否則人仰馬翻。為了更好地利用學生的“錯誤”,不斷生成教學契機,教師的教學預設要精細化,領會教材編排意圖,站在學生角度對問題進行精雕細琢,對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充分的預設,這樣才能做到一切盡在掌控之中,課改課堂才能有序而高效。
三、教師評價要精確化
課改課堂要革新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僅要讓學生會思考、會傾聽,更要讓學生會表達,只有如此才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知識的探索中,才不會淪落為“熱鬧課堂”的旁觀者。要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關鍵是教師的評價要精確化,在精細預設的基礎上,能對學生的每一個觀點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反觀我們的教學實踐,很多教師對學生游離于知識之外的錯誤看法不敢大膽地否定,對學生出乎意料的回答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自然地把學生的想法和要探索的知識對接起來,難以讓學生既明白錯誤所在,又對獲得正確答案感到高興,只余學生“尷尬地站立”或“悄然地坐下”,長此以往,學生能愛表達嗎?會表達嗎?沒有學生的精彩表達,改課只是一句空話!
課改從改課開始,革新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拷問的卻是教師的良心和責任,只有從“三化”入手,上好每一節常態課,課改才能永葆青春,學生才能真正從課改浪潮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