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奕萱,陽 揚,董 雯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陜西西安 710130
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節目的發展阻力與創新策略
曹奕萱,陽 揚,董 雯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陜西西安 710130
隨著我國電視媒體的進步與發展,許多電視節目呈現出新的生命力,尤其是在近些年來隨著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它為電視節目制作和傳播方式的創新提供了條件。本文通過對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我國電視節目發展存在的阻力進行探討,并結合這些問題制定出發展創新策略,以提高我國電視節目制作水平,擴大電視節目受眾量。
媒介融合;電視節目;發展阻力;創新策略
媒介融合已經成為當前信息傳播的一種形式,該種傳播為電視節目發展產生一定的壓力,如果電視媒體人不能處理好節目制作與媒介融合發展之間的關系,將會影響到未來電視信息傳播水平。面對目前我國電視節目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電視人要做好節目創新,增加電視新看點,讓受眾從電視節目中獲得更多精神享受,最終達到信息傳播目標。
1.1 模仿克隆,缺乏個性
當前我國電視節目形式多種多樣,尤其是娛樂節目更是層出不窮,這些電視節目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許多受眾的目光,但是其創新性相對較差,大部分都是引進國外電視節目形式。比如最近比較火爆的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引進韓國的《Running Man》,《中國好聲音》引進于《荷蘭之聲》,《年代秀》來自于比利時的《Generation show》。這些引進的電視節目雖然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營運模式,但是由于缺乏中國文化的滋潤,使得部分節目內容無法滿足中國觀眾的需求。長期在這樣的狀態下會影響到我國電視節目的創新性,也不能得到長久發展,最終不利于我國電視節目制作水平的提升。
1.2 盲目跟風,同質嚴重
電視節目雷同也是影響我國電視節目創新的重要因素之一,觀眾在這樣的情況下會產生視覺和審美疲勞,降低他們收看節目的熱情。比如最近幾年,隨著大齡剩男剩女的增多,相親節目甚囂塵上,像湖南衛視的《我們約會吧》、浙江衛視的《愛情連連看》、東方衛視的《百里挑一》、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等,使得該題材的節目嚴重扎堆,再加上節目內容上的雷同,會降低觀眾對該類節目的好感。
1.3 偏重形態,忽視內容
節目內容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節目收視率,但是現實中許多電視節目制作人國語重視節目形態,沒有做好內容上的把關,導致內容質量低下,無法滿足觀眾的精神需求,有的甚至會產生不良影響,不利于端正觀眾的人生觀、價值觀。比如某一節目的嘉賓宣揚的“寧可在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的拜金主義觀念,會給年輕觀眾造成不良的影響。還有一些電視節目過于重視商業價值,過于追求娛樂性,使得節目的思想性較低,不利于該類節目的長久發展。
1.4 偏鋒娛樂,片面發展
當前我國許多電視節目比較重視娛樂,沒有從電視節目社會功能角度出發。比如近些年來層出不窮的大多數為娛樂節目,像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百變大咖秀》、《快樂大本營》,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中國好聲音》、《中國夢想秀》、《我愛記歌詞》,東方衛視的《中國達人秀》、《聲動亞洲》、《娛樂星天地》、《極限挑戰》等都展現出當下我國電視節目片面追求娛樂性,它們雖然能夠豐富觀眾的精神生活,但是由于缺乏內部的有效控制,一些節目存在嘉賓身份作假、價值觀失范的狀況,可能導致電視節目的畸形發展。
1.5 品牌薄弱,競爭力差
電視節目在設計過程中需要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并加強節目創新,這樣才能滿足廣大觀眾的需求。而目前我國許多電視臺制作出的電視節目創新性較差,沒有形成自身節目品牌,節目之間的同質化現象嚴重,最終導致節目競爭力價差、壽命比較短的問題出現。
1.6 低俗尚存,品味欠佳
部分電視節目內容存在低俗現象,為了吸引觀眾眼球故意制造話題進行炒作,一些嘉賓身份造假,存在作秀嫌疑,給節目發展帶來較大阻力。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電視節目內容粗制濫造,其思想性和社會價值不高,有流向庸俗化的傾向,沒有發揮電視節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2.1 加強創新,打造個性節目
媒介融合時代背景下電視節目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就要做好自我創新,增加新的節目元素,使節目內容更細膩、更具思想性,以滿足觀眾的電視節目需求。比如中央電視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就將中國優秀文化融入其中,在益智游戲中提升提升觀眾認識漢字的興趣,也可以引導青少年端正漢字學習態度,為他們今后的成長提供正確引導。
2.2 推進內容融合,推進內容組織形式創新
電視節目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做好內容篩選,加強組織形式上的創新,只有不斷融入不同文化,才可以提高電視節目觀賞性,讓觀眾能夠從節目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媒介融合背景下增加了電視節目的受眾量,可以為電視節目發展提供更為活潑的形式,所以在制作節目時,相關人員要做好節目內容的把控,從觀眾角度出發,兼具社會歷史責任,做好正確的輿論導向,以增加電視節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3 推動網絡融合,推進播出形式創新
網絡媒體的融合可以拓寬電視節目傳播渠道,讓觀眾能夠從不同網絡終端來觀看節目,以達到節目制作目標。尤其是近些年來網絡電視、手機、計算機等的普及,我國越來越多民眾能夠實現與電視節目制作人員之間的互動,逐漸提升電視節目水平。比如中央電視臺傳統新聞傳播方式是電視平臺,但是隨著微博、微信傳播渠道的出現,豐富了新聞傳播形式,讓受眾能夠從圖片、視頻、聲音、文字等不同角度來了解新聞,實現新聞價值。
2.4 加強終端融合,推進表現形式創新
電視節目在發展中要推進表現形式的創新,比如要加強終端融合,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豐富節目內容,并在各種終端中進行傳播,提高節目的市場比率。傳播終端的融合需要將電視節目傳播平臺與服務平臺相結合,轉變原有的制作理念,從觀眾需求出發,運用聲音、圖像將信息傳播給大眾,用全新、獨特的視角看待和分析問題,最終達到電視節目制作目標。
2.5 做好市場細分,實現差異化經營
一檔電視節目在制作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結合該節目形式未來發展空間進行相應調整,以提升電視節目的壽命。比如《一站到底》、《中華好詩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節目,都是從中國文化角度出發,且各自之間涉及內容同質化現象較少,在這樣差異化的經營下更能贏得觀眾的認可。
2.6 整合媒體資源,優化資源配
媒體資源通過優化整合后可以為電視節目提供良好傳播平臺。以往的電視節目制作中各個媒體聯系性較差,相互間可能還存在跟風抄襲現象,使得節目雷同,可看性下降。只有加強媒體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種有效資源做好節目創新工作,才可以提高觀眾對電視節目的滿意度,提升我國電視節目的價值性。
[1]何芳.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節目的創新方式——以《女神的新衣》為例[J].新聞愛好者,2015,6:82-85.
[2]王丹.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節目形態的發展困境與突圍[J].戲劇之家,2015,14:139.
[3]李宗倫.媒介融合視閾下教育電視節目形態創新策略[J].影視制作,2014,8:78-81.
[4]王子宇,張冀北.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國電視娛樂節目創新之路[J].新聞世界,2014,12:42-43.
A
1674-6708(2015)143-01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