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澍晨
南京政治學院,江蘇南京 210003
《石評大財經》欄目特色分析
張澍晨
南京政治學院,江蘇南京 210003
本文通過研究《石評大財經》,總結出評論類財經節目的共有特點和《石評大財經》的相對優勢。
財經評論類節目;內容編排;傳播渠道
《石評大財經》是一檔定位為深度政經評論性的周播專題節目。節目內容多為當周發生的重大政經新聞和事件,進行信息梳理,趨勢分析和深度點評。以兩岸三地地區的政治經濟政策,宏觀經濟走勢,產業發展趨勢,金融市場動向,社會民生議題六部分主要關注點,同時放眼亞洲和國際社會,關注全球政經政策與金融市場變化,主持人與評論員余一身的石齊平先生將以其獨特而新穎的視角,在節目中為觀眾提供前瞻性,全局性和策略性的政經類深度分析和精僻點評。
《石評大財經》選題多著眼于國際國內重大題材或事件、重大變化及其影響,并且選題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意義。由于在選題內容上,通常會涉獵國際、國內尤其是兩岸三地的時政和財經話題,所以節目中往往會從一個更加宏大的國際背景來引導觀眾,并提供更加深、廣、透的相關信息與言論。這樣的選題有“中美第五輪戰略級及經濟對話:舊瓶裝新酒?”、“中美俄:新三國演義”、“宗谷海峽:中國走向海洋強國的‘路線圖’”、“日本‘創生’,南柯一夢?”等等。《石評大財經》選題上一個更為突出的著眼點就是善于從國際政壇的變化分析經濟的走勢。
節目選題包羅萬象,涉及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科技鳳凰衛視立足香港、面向兩岸三地,同時輻射海外華人,媒體服務于不同社會體系的華人受眾,力圖為全世界華人提供高質量的華語節目。所以《石評大財經》在節目選題上也具有較明顯的國際化視角,涉及領域廣。如在近兩個月的節目中,其中政治方面的選題有“馬王門:門出新的第三勢力?”、“敘利亞戰局:美、俄、中大博弈”等;經濟方面的有“美國QE:全球貨幣霸權主義最佳示范”、“中國特區實驗2.0‘上海自由貿易區’”、“絲綢經濟帶:西部大開發‘升級版’”、“谷歌當機,地球停轉”等;軍事方面的有“中國第四代核潛艇”、“中俄VS美日:聯合軍演爭鋒相對”等;外交方面的有“中日東海博弈又一章:琉球海槽”、“新加坡訪問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物學”、“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摸著石頭過河”等。
從多個領域發現選題,從華人的角度與視野作出分析評論,為觀眾提供更多的背景資料和最新信息,使觀眾立體、全面地了解和判斷國際與兩岸形勢。選題和評論的結合就更加貼近節目的定位,符合節目受眾人群的鎖定范圍。
節目編排上,第一個板塊“石觀世界”,主要是針對開場白中提到的國際國內的財經大事件進行有理有據的評論分析。一般會有當周發生的四到五個政經新聞或事件作為話題,石齊平會對此做出深入淺出的評析。2013年8月8日的一期節目里“石評世界”板塊中的話題有四個:
“義烏奇跡之謎”;
“國產航母.最大潛艇.056航”;
“閩臺海底隧道:海峽任督二脈”;
“斯諾登.奧巴馬.普京:誰贏誰輸”。
節目中,首先通過“義烏奇跡”之謎,引出由義務采購貿易政策到市場采購貿易政策的變化,解析政策的創新促進了義烏市對外貿易的增長;其次是“第一艘國產航母”的話題,由此延展到中國軍工產業的新發展;接下來的話題將“閩臺海底隧道”比喻成海峽的任督二脈,以此說明海底隧道的建設有利于兩岸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最后是評點斯諾登、奧巴馬和普京之間的博弈。
第二個板塊是“齊評天下”,主要是依托一個經濟熱點話題橫向縱向地展開深度評析,步步深入且思路清晰,板塊節目時長有十分鐘左右。如2013年4月份的一期節目“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發表的演講”就曾是“齊評天下”的核心話題,石齊平將這個演講同美國的《門羅宣言》相對比,進而引出中國應該怎樣做出自己的《中國宣言》,再如2013年7月11日的“齊評天下”板塊的主題是“大數據、大危機、大機遇”,此話題是由美國斯諾登泄露機密數據而來,這一焦點事件讓大數據時代成為焦點。節目中,石齊平先是列舉了大數據時代的先進性,隨后又分析大數據時代的形成條件,以及大數據時代對個人對企業對世界又怎樣的影響和沖擊。第三個板塊是“平說新語”,板塊所占節目的時長僅有1~2min,所涉及的內容通常不是硬性新聞,而是一些較為輕松的故事或流行詞匯,就恰好起到了調整節目節湊的作用。如“生死之約”四個字背后是里根和撒切爾的約定,“萬戶升天”一個有關火藥的故事等等。
節目“板塊化”編排有三點優勢:第一板塊式節目連貫性強;第二板塊式節目具有比較明確的選擇性;第三板塊式節目更容易投觀眾所好,從而有助于收視率的提高。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1]”是由拉斯韋爾提出來的,被稱為傳播學中的“5W”,意指新聞具有完整性,但是新聞節目特別是評論節目一定要從自身節目出發,具有自己的觀點,形成獨特的節目風格,切勿人云亦云。《石評發財經》在這一點上尤為成功,節目的報道內容以中國為核心涉及全球政經新聞,評論上石齊平能做到客觀評論,理據充分,跳開僅以中國視角評論事件的方式,并且可以做到橫向縱向延展話題,這些可以概括為節目報道內容和評論視角的國際化。
在2014年2月24日的節目中,就美國國務卿克里和奧巴馬接連訪問亞洲國家展開討論。節目中,首先說明主要動因主要是為了牽制中國,視中國為美國的頭號“敵人”。交代完新聞油頭后,在石齊平的帶領下,回顧中美兩國發展歷史,對比其形成不同的歷史觀。接著,將美國所面臨的問題概括為“困惑、困擾、困境”,石齊平橫向結合各國之間的經濟政治關系解釋美國“三困”,最后回到中國的國情,解析中國該如何面對和美國的大國關系,對于中國又會產生怎樣的問題。邊評論邊解釋,層層遞進,有助于幫助受眾理清思緒,看懂形勢。
節目建立是以石齊平為中心的形式,決定了這個節目具備一定的深度。石齊平學識廣博,對國際政治、經濟觀察細致入微,且見解獨到。作為節目中的意見領袖,也是節目的主要主持人,掌握著聊天的話語權,不時拋出的直率言論以及獨特的解讀視角,都為話題的趣味性、可看性增添了分量。他在節目中的評論特點主要有以下三點。
3.1 善于從歷史角度尋找類似案例
石齊平用自身獨特的方式,從華人的角度與視野為觀眾提供更多的背景資料,他善于與歷史相結合,總是能在各種話題中找到相似的歷史事件,古今結合就會是受眾易于接受。如評析閩臺海底隧道的作用時,石齊平就自然而然地舉出了古代絲綢之路的例子。
3.2 善于將熱點事件的評析落腳于經濟
由于《石評大財經》是一檔周播節目,加之涉獵的內容非常之廣,上文也提到過選題中除了經濟外涉及政治、外交關系、軍事的話題也很多。石齊平對此都會結合經濟學專業和自身閱歷發表自身見解,最終還是會分析該事件于經濟是有著積極的作用還是消極的影響。
3.3 語言直白 一針見血
通常情況下,當石齊平被問到各種犀利問題時,他的回答從不繞彎子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并且在表達自己的意見后還會有理有據地將原因補充完整,句句戳中要害。
[1]哈羅德·拉斯韋爾.新聞學與傳播學經典譯叢·大師系列: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
G2
A
1674-6708(2015)143-0170-02
張澍晨,南京政治學院軍事新聞傳播系2012級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