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好,張 芳,袁偉天
1.湘西自治州氣象局,湖南吉首 416000 2.湖南省氣象服務中心,湖南長沙 410118
“互聯網+”時代氣象信息服務發展與思考
李 好1,張 芳2,袁偉天2
1.湘西自治州氣象局,湖南吉首 416000 2.湖南省氣象服務中心,湖南長沙 410118
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讓氣象信息服務有了更為便捷的傳播方式,服務形式發展的越來越多元化,而傳統氣象短信等服務方式增長逐步減緩,并有下降的趨勢。處于新形勢下,氣象部門要跟著現階段“互聯網+ ”的時代發展方向,革新思維方式,從整合業務形態、打造產品經理、創新盈利模式等處入手,積極拓展并建立更多的服務渠道,確保氣象信息能夠滿足社會公眾的實際需求,以此實現氣象信息服務的長遠穩定發展。
氣象信息服務;互聯網+;湖南省
當前,湖南省氣象信息服務主要產品有天氣預報和預警信息,主要服務方式有點播和定制,在用戶端收取的包月定制服務費是主要運營經費來源。近年來氣象部門在移動氣象信息服務良好的發展環境下[1],主動去滿足信息技術發展以及氣象服務的要求,其中氣象部門采用的手機氣象信息服務方式,能夠直接將公共氣象服務、防災減災信息等提供給社會公眾,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增長。2010年最高峰時全省氣象短信用戶達到400萬戶。
但隨著互聯網運營模式的快速擴張,2011年年初以后,湖南省氣象短信用戶增長速率不斷下降,甚至停止增長并出現下降趨勢,由此可見,為實現氣象信息服務更好的發展,需要利用互聯網思維進行革新。
2.1 “互聯網+”概念
“互聯網+”主要借助信息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將互聯網與其他各行各業緊密結合在一起,以此將一種新生態在新領域創造出來?!盎ヂ摼W+”主要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即大數據、互聯網和云計算等,和生產性服務業、現代制造業等進行融合創新[2]。
2.2 “互聯網+”前景
“互聯網+”除了是技術上的革命以外,也是經營理念與商業服務模式的變革。競爭、政府、技術、需求是“互聯網+”當前的四大驅動力?!盎ヂ摼W+”,后面可以是教育、醫療、社區,也可以是金融、物流、交通等等,而各種細分產業的結合,都會讓互聯網面臨著更廣闊的應用場景,發展潛力也更大,并且氣象信息服務和這些應用場景有著密切關系。目前我國互聯網用戶數量龐大,增長速度很快,逐步接受了互聯網使用習慣與移動支付等新概念,今后互聯網產業會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與我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
3.1 “互聯網+”對氣象信息服務的影響
在“互聯網+”的迅猛發展過程中,氣象服務已不再“孤獨”,它與各行各業的跨界融合將帶來前所未有的價值,而基于第二代通訊技術而發展起來的服務方式必然會面臨生存與否的巨大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渠道的多樣化,稀缺性不再。氣象部門在傳統媒體上布局極深,相比而言,新媒體上則顯得單薄很多。而新媒體在各種領域逐漸超越傳統媒體,吸引住了更多的眼球,使得主要依附于傳統媒體的氣象信息也逐漸被邊緣化,在青少年市場尤其突出。其次是互聯網“免費”的沖擊也不小,隨著4G、WiFi的普及,一個免費安裝的APP就能完敗每月付費定制的氣象短信,更別談聲訊電話費等收費項目了。這些盈利項目的業界下滑也是普遍的現象。
3.2 氣象服務與互聯網融合的三個趨勢
3.2.1 人性化
因為天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對天氣信息實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滿足于只了解是否下雨、溫度等情況?!澳E天氣”就將天氣信息和個人身體特質巧妙融合起來,從當日天氣、節氣等氣象情況,為用戶提出相關建議。社會公眾在獲取天氣信息后,主要是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所以需要重點調研社會公眾的應用情況,這樣可以將公眾的實際需求如實反映出來。
3.2.2 定制化
氣象服務是一種綜合性業務,有著較廣的覆蓋面積。然而,在市場細分化程度逐步擴大的過程中,不同用戶所需求的氣象信息的針對性更強。站在氣象部門的角度來講,必須重新對服務做好布局,讓服務靈活性更強,同時還要進一步優化好現有的數據庫,從而有效降低系統的負載,實現服務效率的提升。此外,還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了解并掌握用戶實際需求,從而盡快研發出更多新的產品。
3.2.3 可反饋
氣象服務質量的提升需要深刻理解用戶需求,不能一味的單方面尋找,而是讓用戶直接將實際需求提出來,形成用戶驅動市場。此外,為更好的落實,要借鑒現階段應用程序的迭代開發,每個階段都要通過市場的檢驗,按照反饋回來的意見盡快作出相關調整,不能直接形成最終版本[3]。
3.3 氣象服務與互聯網融合創造新增價值
氣象服務與互聯網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創造了新增價值:1)“連接”屬性(呈現出去中介特征):連接有著一定的層次,可連接性差異很大,連接價值也不一樣,而“互聯網+”的目標就是要連接一切。氣象信息通過互聯網高效連接,提高效率,從而產生價值。2)“智能”屬性:計算機處理能力的提高、電子設備小型化、無處不在的無線互聯網使"智能互聯產品"成為可能。通過大數據,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基于數據讓氣象信息有更加可靠的支撐,以此產生出價值。3)互聯網有著十分強大的力量,主要是在于對人性的尊重、對人體驗的敬畏,并注重發揮出人的創造性。通過改善各方體驗,從而帶來新增商業價值。
4.1 整合業務形態,打造氣象服務交流平臺
服務平臺應該包括城市氣象、農業氣象、旅游氣象三大服務領域,都是和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平臺的實用性主要體現在所設計的系統功能能真正為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提供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并能適應多方面的需要[4]。服務交流平臺的打造,歸根溯源其實是服務思維的轉換。隨著信息時代推進,獲取氣象信息和資源的渠道越來越豐富和快捷,氣象服務機構的服務思維也需要同步調整。告別以往信息“持有者”相較于信息“需求者”的高姿態,回到“服務”的本質上來。
4G時代的技術進步,為氣象服務交流平臺的建設奠定了技術基礎。足夠的帶寬和上行、下行速度,以及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的普及,令信息的上傳變得輕而易舉。事實上,現今的智能手機平臺上已經有一些廠商做出了有益的嘗試。以墨跡天氣和天氣通這兩款主流天氣APP應用為例,他們都推出了名為“時景天氣”的交流界面,供網友上傳實時天氣照片,并可以進行評論和交流。作為官方,氣象服務機構本身可以以專業和權威的姿態參與到交流當中,并起到引領輿論和公共發布的作用。當“社交生態圈”建成,可以想見,這對于重大天氣的記錄和追蹤以及防災減災事業意義重大。
而作為擁有海量氣象數據資源和預報分析能力的權威氣象服務機構,為滿足公眾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可在平臺中適度的將氣象信息資源對公眾開放共享。同時該平臺也將成為氣象服務機構參與公共互動、了解群眾呼聲、樹立公眾形象的重要渠道和窗口。
4.2 建立產品經理制,提供差異化的氣象服務產品
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往往不能做到形神兼備,落于邯鄲學步的窘境。典型的就是,傳播、職位、PPT都互聯網化,但是核心的人才體系、組織架構,依然如故。長虹要實現自己的“新三坐標”智能戰略,急需基于產品讓想象發生,在機制與觀念上形成以用戶為中心的,便捷、迭代快速的互聯網文化[5]。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其核心位置是互聯網產品經理,因而必須具備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有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商業敏感度也很高。除了對市場和消費者有一個全面詳細的了解外,還能夠有效與開發團隊、銷售團隊等配合。
只有通過產品經理細化研究各個渠道特性,研制符合其特性的產品,提供差異化服務,提供適于各載體的服務方式,才是做內容的人的本份。實際上,這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產品研發的問題,二是內容加工的問題,帶動產品研發,這在注重用戶需求及用戶體驗的互聯網領域是一條金科玉律。如果能在科技水平許可的范圍內研制針對各大載體的獨特產品,并以一定的包裝推出市場,這水波紋才能傳的遠。
與省內外高端科研院所、高校、企業開展廣泛的技術合作,依托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傳感器技術、物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專業數據挖掘技術、精細化數值預報技術、精細化的服務指標體系以及產品經理豐富的經驗,開展精細化氣象分析服務。重點拓展農業、旅游、交通、電力、服裝工業等領域,在這些領域具備形成一定的專業服務能力。
4.3 創新盈利模式,構建新的盈利點
未來移動互聯時代的“客戶端”概念,將會以APP應用的形式出現。作為氣象服務的“一站式”客戶端應用,將會把氣象服務(并不拘泥于影視服務,但以影視服務為主)的所有相關門類和業務項目,如預報類影視節目、科普生活類影視作品、天氣直播通道、天氣交流平臺、氣象數據共享平臺、專業服務窗口、人工視頻服務入口等內容,全部集中和整合在一個APP里,用戶只需要下載這個應用,就擁有了全部的氣象服務業務的入口,和氣象服務建立了全面的聯系。之后只要在擁有網絡連接的環境下,便可以隨時隨地獲得最全面的氣象服務,攝取最新鮮的氣象資訊,并參與天氣相關信息的共享和發布。用戶將獲得更加良好的服務體驗,而公共氣象服務效果也將隨之取得顯著提升。
處于該背景之下,必須以現有氣象信息服務業務為基礎,進一步加大氣象信息服務的廣度與深度,盡快建立起新的贏利模式,并能夠支持各種氣象信息服務形式。從近年來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來看,贏利模式的創新,必須經歷探索到成熟的過程。要主動學習互聯網運營模式發展成果,能夠遇見今后氣象信息服務方式會發展的更加多元化,增值業務包月收費、數據流量分成等形式將實未來主要的贏利渠道[1]。
在“互聯網+”發展的新形勢下,氣象信息服務需要加大創新力度,增強市場競爭力,以更加多樣的應用,優質的服務,主動探索發現新的運行模式與服務方式,為氣象信息服務的長遠穩定發展打下基礎,不然將難以立足于市場中。
1)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手機氣象信息服務有了更多便捷的方式,然而多元化的服務形式、免費提供天氣信息供應商的出現,讓手機氣象信息服務面臨著十分嚴峻的發展局面,降低了傳統手機氣象短信用戶數量增長速度,并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2)處于新形勢下,氣象部門需要及時作出戰略調整,加快對生產組織方式的變革,從而更好的應對革命性的變化與調整。比如: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或者是社交營銷等新業務,能夠加強與用戶的活動,促進定制化、快速響應等,確保不同用戶的實際需求得到滿足[6]。
在現今通信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在計算機、互動網和移動通信的融合趨勢下,逐步普及了各種4G移動終端,人們的互聯網思維也逐步增強,處于寬松合理的市場環境下,氣象信息服務將面臨著更加良好的發展局面。
[1]楊武等.3G時代手機氣象信息服務的可持續發展[J].廣東氣象,2012,34(3):54-56.
[2]馬化騰.兩會提案大談“互聯網+”[EB/OL].http:// news.163.com/15/0305/07/AJU5UQHH00014SEH.html.
[3]王一然.氣象服務的七個趨勢化特征[EB/OL]. http://36kr.com/p/202096.html.
[4]李樹巖.基于網絡的應用氣象服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M].中國農業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6.,
[5]姜瑩.探秘長虹:傳統企業如何培養產品經理[EB/OL].http://www.chinanews.com/it/2015/06-03/7318568. shtml.
[6]王建偉.互聯網如何推動工業融合創新[EB/OL]. http://finance.huanqiu.com/roll/2015-05/6366908.html.
TP3
A
1674-6708(2015)143-01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