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乙淙,孫克斌
甘肅省氣象服務中心,甘肅蘭州 730020
氣象新聞記者素養
王乙淙,孫克斌
甘肅省氣象服務中心,甘肅蘭州 730020
氣象新聞除了要具備新聞的五要素之外,還要具備及時性和嚴肅性。做好氣象新聞報道,才能滿足各行各業和社會民眾對公共氣象服務的需求。作為氣象新聞記者,除了要具備記者的基本素質外,還需要具備對氣象元素有敏感性、對信息數據有較強的意識,保持一顆真誠善良的心。本文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總結出氣象新聞記者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和業務服務的能力。
氣象新聞;記者;素養;業務能力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需要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因為新聞記者是一種社會輿論的傳播載體,他需要經過訓練后有專業職業態度和操守,同時也要在心中保持著一份人性的真誠與善良,隨著我們的社會不斷進步,對于新聞從業者的能力和業務素質要求也逐步提高。氣象新聞記者是新聞記者大隊伍中的一個分支,是新聞隊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氣象新聞記者顧名思義,主要就是從事氣象災害、天氣新聞報道的記者,作為一名氣象新聞記者,他必須具備新聞記者的一切基本素質,包括:良好的職業道德、淵博的文化知識、對社會有著高度的責任感、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除此之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法律素質、較強的專業化素質、公正客觀的判斷。作為氣象新聞記者,除了需要具備以上新聞記者的特質,還需要具備一定專業氣象知識和善良富有同情的心。
作為一個普通公民,都需要做到知法懂法,所以作為氣象新聞工作者,首先更應該做到熟悉我國的基本法律,以及業務相關法律法規,這樣才能引導輿論的正確性。出此之外,氣象新聞記者肩膀上還扛著向公眾發布客觀正確信息的重任。這更需要氣象新聞記者樹立法制法規觀念,掌握應該知道的基本的法律法規常識,掌握業務相關的經常觸及到的氣象法律法規,在一切法律法規規定的范疇內做好氣象新聞報道工作和輿論監督工作。
作為氣象新聞記者,在手機、制作和發布氣象新聞的過程中,與人和社會進行交流時必須具備規范性。既然新聞記者的工作是輿論監督,自身就應該不斷加強道德修養。嚴格遵守有關氣象以及新聞從業的一切行為準則。同時,做到以下幾點:1)尊重事實真相。氣象新聞報道是客觀事實發生的事件的報道,尤其是在有重大天氣過程時,不能弄虛作假,要以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2)要深入了解實際情況,不夸大虛報。氣象新聞大多數都是災害性報道,在進行數據統計和受災情況報道時,一定要客觀準確,不能增添自己主觀的假想和認為;3)謙虛謹慎的對待每一次報道。任何氣象新聞在關注點上都是不相同的,作為氣象新聞記者,不能因為做過類似報道就驕傲自滿、不做嚴謹分析就對新聞得出最終結論,導致報道出現紕漏。氣象新聞發布是一項服務性社會活動,目的就是準確報道發生的各類氣象事件,氣象新聞記者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充分認識從事行業對于服務社會的意義,并且達到服務的目的。
對于記者而言,最富有內容的、有創新意義的事情,就是獲得了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在以前的新聞傳播理念中,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獲取新聞線索的方式方法,但是這些方法不是一勞永逸的。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許多科技含量較高的新事物、新動態孕育而生,傳統的方式已經滿足不了信息迅猛發展今天。對于新時代的新聞線索,還需要有較強的獲取信息的能力,才能保證在第一時間掌握新聞最新發展情況。記者常用的工作方式就是隨機尋找新聞線索,尤其是氣象新聞記者,很多天氣過程是無法預測或者是預測不準確的,通常都是在哪里出現了天氣過程、發生了災害就去哪里進行報道。這是為了保證氣象新聞的及時性。但不能因此成為氣象新聞記者坐下來“等新聞”,對于報道的方式方法以及信息含量是需要學習和研究的。因此,作為氣象新聞記者在平時就要進行各方面知識的積累儲備,有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才能在天氣突發事件發生時,制作出高質量的氣象新聞報道。
在培養新聞寫作、制作水平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培養氣象新聞記者的人文素養,增強他們對于服務社會的責任感。作為一名氣象新聞工作者,首先要有廣博的學識,不僅僅是新聞專業,還必須熟悉常規的氣象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敏銳的判斷力,可以迅速捕捉到有價值的氣象新聞線索。同時,作為氣象新聞工作者,還需要加強自身的人文素養,與新聞當事人進行流暢的交流,才能順利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新聞拍攝采訪活動是由一系列動作組成的,這些動作包括人們的語言交流活動、實際的操作過程等等,如果能夠善于運用語言來調動當事人的情緒,進行互動交流,就能夠大大提高新聞創作的效率。在采訪過程中,如果能夠對事件有成熟的認知,能夠借助與被采訪者進行事件敘述的完善,那么對于事件本身的傳播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記者能夠和被采訪者有聊天似的交談,那么新聞報道就會更加形象真實。
作為一名記者,經常要面對的就是和被采訪者之間的溝通,溝通能否順暢,能否達到采訪的目的,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具備良好的、專業的職業態度。氣象新聞記者的工作,不僅僅是播報出氣象新聞事件,還需要成為解讀事件的專家。現代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元化,廣大受眾接受事物、理解事物的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對于一般事件,不僅需要知道發生了什么事件、造成了什么結果,還希望了解到更為詳細、有深度的原因,所以說作為記者不僅是信息的發布者,還必須是解讀者,也就是說要轉變為專業化記者。專業化記者是指除了具備一般記者的基本素質外,還需要具備相關業務方面的專業知識。作為氣象新聞記者,工作不單純是像以前那樣進行事件的報道,還需要對一些重點的、特殊的天氣過程及災害情況進行解讀,以便受眾能夠深入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及應對。當然,并不是說要記者端起專家的架子,高高在上的進行指點,而是要及時適應事件發生的環境,和當事人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關系,保持融洽的氛圍,在當事人認可的情況下給予專業的指導和建議,抓住事件的熱點,發掘事件的深度報道,追求新穎獨特的表現方式。
首先,氣象新聞記者要具備高度的氣象新聞敏感能力。作為一名氣象新聞記者,要具備能夠迅速找到氣象事件的新聞點,并且對于社會和民眾有一定影響的氣象事件進行報道。
其次,要具備現場聽、說、寫的能力,包括采訪進行時對話的能力,以及在采訪結束后進行作品發表時的文字表達能力。氣象新聞事件,通常都是突發性較強、給民眾生活帶來影響較大的事件,僅靠在事發現場進行報道做不到有深度。所以需要我們在面對具體事件之前、進行準備報道的時候,就要首先理清思路,找到關鍵的重點切入,突出事件最有價值的核心新聞點。相比之下,氣象新聞記者在報道新聞時,目的相對單純,重點就是突出氣象事件的時效性、以及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影響結果。但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從平時的業務工作中進行培訓鍛煉。
第三,作為氣象新聞記者,平時的工作中,就應該對于工作相關的各類信息進行了解和收集,現在互聯網包羅萬象,在網上涉及各個方面的新聞都能找到圖文并茂的報道,可以多上網查詢一些業務相關的事件報道,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
第四,當代社會下的媒體包括傳統的報紙、電視等媒體,還有依托互聯網衍生出來的電子報紙、新聞頭條等新媒體,新聞記者在新媒體時代面對巨大挑戰。這些就為新聞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氣象新聞記者,除了使用傳統播報方式進行工作外,還要了解新媒體的發展,運用新媒體這個傳播方式進行業務的推廣。同時還要求我們能夠接受和掌握新鮮的事物,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微博、微信等,還必須能夠運用這些新媒介進行業務的推廣。也要掌握一些國外主流的交流軟件,并且有自己公開認證的賬號,要積極參與,時刻關注里面發生的事件,積極地與自己的圈內好友、關注新聞的受眾進行互動,網絡已經成為發現新聞線索的重要途徑。不過網絡上信息較為繁雜,有很多與事實不相符,或者是編造的假新聞,對于這些要有是非明辨能力,判斷出那些是真實可信、值得借鑒的。
新聞雖然是客觀的敘述性報道,但作為氣象新聞報道,還會包含有一定的情感因素。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記者與被采訪者也是在進行著感情的相互交流。氣象新聞除了具備真實性之外,還需要賦予一定深度的情感,這樣才能和被訪者感同身受,同時也會影響到受眾的情感。氣象新聞報道一般都是在報道氣象災害,包括干旱、暴雨、臺風、海嘯等會造成損失甚至威脅到生命的災害,不論災難是否直接給人們帶來了影響,作為氣象新聞記者,在面對剛剛經歷過這樣災難的被訪者,一定要有一顆富予同情的心,從被訪者角度出發,體會他們的處境,才能真實表現出他們所承受的打擊,做出生動的、吸引受眾眼球的報道。同樣新聞受眾者也才會感同身受。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新聞報道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傳播渠道,已成為人們社會生活隨處可得、隨手可見的精神食糧。而作為氣象新聞記者同樣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一方面一定要加強自身的業務素養培訓,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水準,具備一個新聞工作者應有的基本素質。另一方面還要具備一定的氣象基礎知識,具有一顆善良的心,愿意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關心民眾生活、關心社會形態,用正確的輿論為大眾做以引導,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1]彭菊華.新聞學原理[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徐新平.新聞倫理新論[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龔德才.中國新聞事業史[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4]丁彥彬.新聞寫作實用全書[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
[5]劉海貴.當代新聞采訪[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6]張默.新聞采訪寫作[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G2
A
1674-6708(2015)143-0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