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萍,許家嶺,胡小紅,吳永貴
(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05醫院,安徽合肥 230031;2.安徽醫科大學,安徽 合肥 230032;3.上海長征醫院,上海 200003)
伴隨著經濟建設速度的加快,生活條件的改善和飲食結構的變化,現代人體力消耗減少,營養攝入豐富,糖尿病患病率高發。甚至有人估計,其高發年齡比歐洲等發達國家提前了10多年。而糖尿病腎病正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1],該病導致的終末期腎病(ESRD)患者,要常規應用血液透析等治療手段。其可能與血液透析方式的兩個因素(透析膜通量和透析速度)密切相關:
(1)通量/透析膜因素:高血糖狀態下蛋白質發生的非酶糖基化,導致中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GEs水平升高,從而使心腦血管病變并發癥大大增加。而此非酶糖基化產物指標,可能跟血液透析的通量有關。有研究者指出:高通量血液透析是清除血液透析患者體內AGEs的一個重要途徑[2-4]。
(2)透析速度因素:血液透析過程??赡軐е碌脱獕旱陌l生,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且血中K、尿素氮(BUN)、PO4、及 β2微球蛋白(β2-MG)等電解質/溶質的清除率,也可能與血液透析的方式有關,例如HD(普通血液透析,)或SCD/SLED(緩慢連續透析/持續低效緩慢血液透析)方式。亦有研究者指出:不同的透析方式,對血液中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不同,對預防降低心血管組織異位鈣化,繼發性甲亢等的效果也不同[5-6]。
部分已發表的參考文獻,對血液透析方式的上述兩影響因素,多是分別進行試驗比較[3-4,7-9]。而臨床實踐中的血液透析過程中,都會同時受到這兩因素的影響,進行血透方案管理的醫師都必須做出一個兼顧性的選擇。因此我們設計了該兩因素的常見應用水平的組合試驗,并詳細觀測各類癥狀資料和指標,以期穩妥地指導現行血液透析臨床?,F以此文報道之。
1.1 試驗對象資料 試驗對象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醫院和上海某醫院,2010年9月—2014年10月間,前來就診的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納入及排除標準,參照文獻[3-4]。所設各組病人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體重,病程等)及參試時部分檢查指標(血壓、心率、血紅蛋白等),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1.2 儀器和藥物 透析機:金寶AK95S型,瑞典產;透析器及濾過膜:分別為空心纖維血液透析器聚醚砜或聚酰胺膜。高通量使用貝朗B16型透析器,聚醚砜膜,膜面積1.6 m2,超濾系數(Kuf)62 mL·h-1·mmHg-1);低通量使用金寶 POLYLFLUX 14L透析器,PolyamixTM,膜面積 1.4 m2,超濾系數(Kuf)10 mL·h-1·mmHg-1;透析液:無糖碳酸氫鹽系列透析液,含有:Na+140 mmol·L-1,K+2 mmol·L-1,Ca2+1.5 mmol·L-1,Mg2+0.5 mmol·L-1,HCO-334 mmol·L-1。
2.1 方法設計 按3×2析因設計如表3:(1)透析通量因素A:考慮高通量,低通量等2個水平;(2)透析速度因素B:考慮普通透析(HD),緩慢連續透析(SCD),更緩慢連續透析(MSCD)等3個水平。共有A1B1...A2B3等6個組合。
2.2 透析方案
2.2.1 通量因素 高通量A1:使用德朗B16型透析器,透析膜超濾系數 62 mL·h-1·mmHg-1;低通量A2:使用金寶POLYLFLUX 14L型透析器,超濾系數 10 mL·h-1·mmHg-1。
2.2.2 速度因素 透析速度B1:HD模式,透析液流量500 mL·min-1,血流量 230 mL·min-1,每周3次×4 h;透析速度B2:SCD模式,透析液流量300 mL·min-1,血流量180 mL·min-1,每周3 次 ×6 h;透析速度B3:MSCD模式,透析液流量200 mL·min-1,血流量150 mL·min-1,每周3 次 ×8 h。
2.2.3 方案集合 按上述透析方案,分別采取A1~A2方案和B1~B3方案,共組成6個試驗組:A1B1組、A2B1組、A1B2組、A2B2組、A1B3組及A2B3組。每組納入8例患者。該6組均使用金寶AK95S型透析機,透析液相同,即無糖碳酸氫鹽透析液,見前述儀器和藥物。
2.3 觀測指標及測定方法
2.3.1 血壓指標 均在透析過程中在線監測患者的血壓(mmHg),每1/4過程采集1次收縮壓SBP數據,各種速度模式均采集5個時間點(T0、T1、T2、T3 及T4),對應為:HD 模式為0、1、2、3 及4 h時點,SLED 模式為0、1.5、3、4.5 及 6.0 h 時點,MSCD 模式為0、2、4、6及8 h時點。同時記錄發生低血壓事件,即SBP<90 mmHg或比透析前低30 mmHg的低血壓事件例次。
2.3.2 血清生化指標 分別是 Na,K,BUN,PO4,β2-MG及ALB(白蛋白)。均在本次透析試驗開始前和試驗結束后(2周)采集。
2.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試驗資料中的計量資料,均通過正態性檢驗,文中以均值±標準差描述之。兩因素下的各水平組資料的比較,為析因方差分析及配套的各因素下多重比較;各因素下的分水平組合資料,分別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或單因素—協方差分析;多時點觀測資料,則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檢驗的顯著性水準 α =0.05。
3.1 血壓指標數據及比較
3.1.1 各組收縮壓的組內比較 各組各過程時點的收縮壓數據列于表1。以單因素重復測量分析方法分析,結果:常規HD低通量方式組,透析過程中T1時點出現明顯下降(P<0.05),結合后面數據看應該是出現了較多例的低血壓現象,其它各組各時點的血壓雖有波動(有所降低),但都無顯著性差異。提示該六種方式,其對低血壓的影響有,都不是非常嚴重,但常規HD方式明顯處于劣勢。
3.1.2 透析通量和速度對血壓影響的綜合分析再對各組透析后的3個時點的數據求均后,再結合透析前數據進行標準化(標準化原則,是扣除透析前血壓值組間差異的影響,公式:各組透析后均值/透析前值×130,然后行析因方差分析。分析結果見表2。此外,各因素水平的平均值的多重比較有統計學意義,如高低二通量之比(A1 vs A2),HD和MSCD之比。結合數據來看:高通量MSCD的血壓值最接近正常值,提示出現低血壓的概率較小。
表1 各組收縮壓的組內比較(±s)/mmHg
項目A1B1組高通量HD A1B2組高通量SCD A1B3組高通量MSCD A2B1組低通量HD A2B2組低通量SCD A2B3組低通量MSCD例數888888 T0:透析前 131±22 130±20 133±23 129±21 134±24 129±22 T1:透析中 121±25 128±31 131±31 115±28 128±28 126±32 T2透析中后 129±34 130±36 138±29 120±35 125±32 124±30 T3:透析結束 124±29 133±31 132±22 118±34 122±31 123±29單因素重復 HF系數 0.4219 0.8131 0.6483 0.6173 0.8553 0.6404測量分析 F,P 0.517,0.493 0.085,0.919 0.216,0.650 0.887,0.365 0.699,0.511 0.132,0.722
此外,6種通量速度速度組合方式中,均觀測到了一些低血壓例次,但以低速透析方式偏少,見表2。
表2 透析后收縮壓的組間比較(±s,n=8)/mmHg

表2 透析后收縮壓的組間比較(±s,n=8)/mmHg
組合 出現低血壓次數 收縮壓A1B1:高通量HD 4 124±27 A1B2:高通量SCD 2 130±29 A1B3:高通量MSCD 1 131±26 A2B1:高通量HD 4 119±26 A2B2:高通量SCD 1 121±29 A2B3:高通量MSCD 1 125±30析因分析因素 A F,P 0.694,0.409因素 B F,P 0.232,0.794因素 A ×B F,P 0.023,0.977
3.2 血清生化指標比較 血清生化指標種類較多,有 Na、K、BUN、PO4、β2-MG 及 ALB 等 6 種。經統計分析,發現全部6個指標,整體析因分析部分有顯著性意義,如 K、BUN、Na,β2-MG 及 ALB,分別在通量A和速度B的因素下,出現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該兩因素對這些指標有一定的影響。再分別對通量和速度因素做精細比較并結合數據來看:K、BUN及PO4,高通量方式的生化指標數據更接近正常值(P<0.05);同時,低速方式下觀測的全部6項指標,多數都比另兩個方式優越(P<0.05),即對應的指標水平更接近正常值。見表3。

表3 血清生化指標資料及比較
3.3 血中BUN及AGEs清除情況比較 從表4可見:對BUN而言,高通量模式的清除率高于低通量模式,低速度的透析方法也明顯高于較快速度的透析方式,即高通量和低速度透析方式使患者更獲益;對AGEs而言,高低通量的差別很大,亦以高通量模式為優。而透析速度的差別程度是巨大,如HD模式,患者體內的AGEs下降變化率僅2.1%,而低速模式下降變化率竟達到60.9%之多。
此外,對各因素下的各水平合并組數據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協方差分析,即以試驗前資料作為協變量處理,對試驗后資料進行統計校正,再行試驗后資料的各水平間比較。整體分析顯示:BUN及AGEs等二指標,各水平組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不同的通量,不同的速度,對該二指標的影響明顯不同。結合數據來看,均以高通量,低速度為優。

表4 通量及速度各因素各水平下的清除率資料比較
3.4 嚴重心腦血管事件發生情況 經試驗后約2年時間的追蹤,6個試驗組的患者,共發生心血管事件5例,分別是:A2B1組2例,A2B2組1例,A3B1組1例,A1B1組1例。顯然高通量和低速度血透模式為優(心血管事件發生的明顯偏少)。共發生腦血管事件3例,分別是A2B1組2例,A3B1組1例,也明顯是高通量模式為優。
血液透析本身就是個非常復雜的生物、化學及物理的綜合過程。從臨床效果來看,透析速度并不決定一切,透析膜本身的通量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影響因素。要取得更好的臨床應用價值使患者更加得益,血液透析方法還應與諸如如透析用藥、透析液成分、透析方法等多個影響因素綜合考慮。
[1]Navarro - González JF,Mora - Fernández C,Muros de Fuentes M.Inflammatory molecules and pathway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Nat Rev Nephrol,2011,7(6):327 -340.
[2]Lin CL,Huang CC,Yu CC,et al.Reduction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levels by on-line hemodiafihration in long-term hemodialysis patients[J].Am J Kidney Dis,2008,42(3):524 -531.
[3]吳 欣,于 黔,趙素云,等.不同血液凈化方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透析患者腎性骨病相關因素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21):3898 -3900.
[4]顏曉勇,黃頌敏,吳蔚樺,等.血液透析患者極低甲狀腺旁激素血癥與病死率的關系[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21):3903-3905.
[5]Kes P,Basi C,Jukic N,et al.Biological adequacy - what does it mean[J].Acta Med Croatica,2004,58(1):1 -4.
[6]Waniewski J,Lindholm B.Fractional solute removal and KT/Vin different modalities of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J].Blood Purif,2004,22(4):367 -376.
[7]Fieghen HE,Friedrich JO,Bums KE.The hemodynamic tolera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sustained low efficiency dialysis in the managemen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J].BMC Nephrology,2010,11(11):32 -35.
[8]高 華,劉 艷,王 榮.持續低效緩慢血液透析在老年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7):4285-4286.
[9]王 芳,何 強,洪大情,等.持續靜脈血液濾過和持續低效每日透析治療重癥急性腎損傷的臨床研究[J].中國血液凈化,2011,10(6):306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