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振武 國家科普惠農示范基地 河北圣康無花果種植基地
現階段無花果產業發展的幾個問題
文|楊振武 國家科普惠農示范基地 河北圣康無花果種植基地
無花果是一種藥用水果,病蟲害極少,是完全天然的無公害水果。目前在我國新疆、山東、江蘇、廣西等地有較多種植。河北欒城縣圣康無花果種植基地是石家莊乃至河北省最大的無花果種植基地,是2013年國家命名的唯一的無花果科普示范基地。從2008年開始,該基地陸續引進無花果新品種,并對各品種的果實品質、抗逆性和豐產性等性狀進行試驗研究,優選出了多個適宜本地區栽培的優良無花果品種,解決了亞熱帶水果在北方生長的技術難題,基地所生產的無花果酒、無花果茶等產品深受當地市民歡迎。但是,現階段無花果產業發展仍然面臨著幾個問題。
在我國,無花果的栽培歷史雖然悠久,但系統的栽培和技術研究起步較晚。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無花果作為一種保健水果越來越被人們所了解和認識。但是,我國除新疆、山東、四川有較大規模的種植外,其他各省只是零星種植,且很多產區分布在交通不太便利的欠發達地區,離大城市較遠,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無花果產業的發展。
筆者所在的河北圣康無花果種植基地種植無花果已經八年,距省會石家莊十公里,每年來采摘無花果的市民大都聽說過無花果,但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不認識無花果,更沒有見過無花果鮮果;甚至有些園林部門也不知道無花果是果樹,對無花果的認識和研究更是空白。
2013年,在中國科協、財政部聯合實施的“科普惠農興村計劃”中,全國一千多家獲獎單位,國家級無花果科普惠農示范基地僅河北圣康無花果種植基地一家,為什么其他水果的示范基地各省都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而無花果僅一家呢?這也說明人們對無花果這種新型水果認識不夠,企業宣傳力度小,政府與科研部門引導弱。
在我國,很多無花果園區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地區,再加上無花果本身的弱點,不成熟的不好吃,成熟的好吃不好運輸和儲藏,這給果農的銷售帶來很多不便,當天賣不掉,第二天就會壞掉,這也是無花果種植戶的一大難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無花果的規模化種植。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農業園區都在賠錢。為什么?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勞動力成本過高,近幾年,勞動力的成本與生產資料的成本越來越高,土地和租金與往年相比也翻了幾翻,使園區經營雪上加霜。二是園區生產能力低下,生產出來的產品次品多,企業內損嚴重。三是大部分農業園區沒有形成產業鏈,使得很多資源白白的浪費掉。無花果業界連續舉辦了三界中國無花果產業高峰論壇,也可以說集聚了全國百分之九十的無花果行業資源。但每年我們所見到的無花果深加工企業很少,大部分是一些無花果種植戶,即使有深加工企業,科技含量也較低。
適度發展,循序漸近
在現階段,制約無花果產業發展的關鍵是資金與技術。有資金的沒技術,有技術的卻資金不足,這一矛盾的存在,嚴重制約了無花果產業的發展,所以發展無花果產業,決不可以盲目跟風,要根據自己的實力與技術有計劃的發展,我們要吸取常州金氏集團的教訓,要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堅實走好發展的每一步。
發展無花果產業,必須形成產業鏈
作為農業企業和園區來說,光靠賣鮮果和采摘是維持不下去的,要想發展壯大,必須延伸產業鏈,產業鏈越長,企業發展越快。為什么現在人們常說“要想窮的快,就種大棚菜”,這就是因為沒有形成產業鏈的結果。
政府的推動作用、科技院校的參與是無花果產業騰飛的發動力
“要想跑得快,全憑車頭帶”,無花果產業要迅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宣傳與幫扶,更離不開科技部門與大專院校的參與。
(注:本文由本刊記者周蓉根據作者在“創新五方談”論壇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