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生 廣西壯族自治區永福縣科技局
廣西永福:羅漢果產業化開發與示范
文|郭生 廣西壯族自治區永福縣科技局

羅漢果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是廣西主要創匯產品之一,被國家衛生部列為藥食兩用品,為國家藥典收載品種,全身都可入藥,享有“東方神果”美譽。羅漢果除了含有大量不含糖、甜度為蔗糖300倍的甜味劑葫蘆烷型四環三萜及維生素C等藥用物質外,還含有硒、鉀、鎂、鈣等25種礦物質元素和葡萄糖、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羅漢果提取物在止咳、祛痰、平喘、降血脂、降血壓、保肝降轉氨酶等十個方面有明顯功效而無毒副作用。廣西永福縣獨特的氣候與特有的土壤環境為富硒羅漢果生產提供了條件。永福源遠流長的福壽文化與永福縣長壽果羅漢果的種植息息相關。現永福縣羅漢果加工產品已有發明專利十多個,加工企業6家,年可加工羅漢果近三億個,產值達2.5億元,產品逐步銷向歐美市場。
廣西永福縣是羅漢果發源地和主產地。永福縣有300多年的羅漢果種植歷史,1995年獲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羅漢果之鄉”,2004年就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永福縣既是“中國長壽之鄉”又是世界“養生產業示范基地”,全縣有百歲老人36位,每10萬人中百歲老人的比例達13.3人,遠高于世界公認每10萬人中7名百歲老人的“長壽之鄉”標準。永福人平均壽命高達79歲,遠高于國人的平均壽命72歲,這與長期食用羅漢果不無關系。羅漢果種植業一直是永福縣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全世界90%的羅漢果均產自永福及周邊原產地域保護區域。
羅漢果種植歷來采取在山陡坡地砍伐森林種植薯塊苗方式種植,近年在永福縣各方努力下,通過技術攻關使丘陵緩坡地、平地、水田栽培等新技術獲得成功,使羅漢果“下山”成為現實,產量由年畝產級內果3000個增加到6000~8000個,全縣羅漢果種植面積由2002年的1萬畝迅速增加到2014年的4.8萬畝。目前永福縣年產羅漢果達3億多個,產值達2.5億元。
政府引導產業培育
一直以來,羅漢果產業都是永福縣支柱產業之一。為加快推進羅漢果產業發展,永福縣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建立了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并從2011年起,開展了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羅漢果產業化開發與示范”項目。經過幾年的發展,實現羅漢果無菌種苗繁育,無公害標準化種植技術大面積推廣;羅漢果先進烘烤、加工提取技術推廣應用,開發出干果、甜甙、黃酮等產品,產業附加值得到不斷提升,帶動農民致富和財政增收。
一是制定產業發展支持政策。為推動產業發展,永福縣人民政府先后出臺了《羅漢果烘烤技術改造補貼辦法》、《羅漢果產業化開發與示范項目技術人員管理辦法》、《永福縣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
二是狠抓技術服務體系建設。首先,完善科技信息服務網絡,利用農村實用技術互動點播系統為有線電視覆蓋區的羅漢果種植戶傳授先進適用的羅漢果種植技術,為永福羅漢果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優質服務。其次,強化培訓體系建設,建立了以專家大院、龍頭企業創新中心、專業技術協會、示范基地、信息服務站點(培訓基地)為主的技術培訓體系。據統計,2011年以來,專家大院指導服務556人,成立羅漢果專業技術協會7個,科技信息服務站點20個,技術培訓基地7個,新增協會會員2074人,累計發布科技信息2141條,開展技術培訓3.15萬人次。第三,積極引進人才,與廣西農科院、廣西藥用植物研究所、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廣西植物研究所等大專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密切聯系,開展技術合作,引進羅漢果良種選育、育苗及規范化種植技術。
三是抓示范基地及示范村建設。通過扶持種苗、農藥肥料、培訓指導技術等措施,在堡里勝利村等鄉鎮建設羅漢果示范點11個,確定龍江鄉龍山村為羅漢果示范村,通過羅漢果標準化示范,輻射帶動農戶7.7萬人。
“公司+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
引進經濟實力雄厚的公司進駐永福縣,采取政府引導服務,企業唱主角,走“公司+農戶”模式,從育苗到采果、到烘烤或加工一條龍式服務,實行訂單式市場收購羅漢果。培育桂林中族中藥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桂林永福縣林中仙羅漢果有限責任公司、永福科源羅漢果有限責任公司等三家企業作為專項龍頭企業,形成了科技型龍頭企業帶動下的“育苗→規范化種植→專業化深加工”的特色產業鏈。
桂林中族中藥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最大的羅漢果制品出口企業,應用羅漢果甜甙加工技術和生產設備,自2011年以來,累計生產甜甙63噸,實現產值1.51億元;引進羅漢果葉黃酮提取技術和提取設備,累計生產黃酮22噸,實現產值2200萬元。林中仙羅漢果有限責任公司與科源公司主要負責羅漢果烘烤技術改進及推廣,項目實施以來,企業改進了羅漢果低溫烘烤生產線,縮短了烘烤時間,羅漢果烘干原果優等率達98%,帶動周邊烘烤、銷售羅漢果2.08億個,實現銷售收入3.12億元。
整合研發團隊強化科技支撐能力
對羅漢果產業開發,在政府組織引導下,整合資源、人員、設備、經費,形成了統一投入、統一研發團隊、統一實驗室,讓企業和科研院所結對聯合,集中攻關,形成合力,特別借鑒了云南省開發“田七”產業經驗,開發研究羅漢果營養成分和藥理作用,以及羅漢果新產品,形成新的消費市場。
開展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以來,永福縣從栽培技術模式入手,根據羅漢果生物學特征特性,利用永福縣獨特的氣候資源條件,開展了“羅漢果一種二收”栽培技術研究獲得成功。目前,“羅漢果一種二收栽培技術”申報專利1項,在全縣范圍內示范推廣;引入并改進了廣西大學新型電烘烤羅漢果技術,使永福縣傳統羅漢果烘烤技術上新臺階,實現了羅漢果由傳統薪柴燃料烘烤向電能自動控制烘烤轉變。目前建成電能烘烤房63座,已烘烤出優質新產品2.08億個。

堅持生態優先實現產業持續發展
我國羅漢果主產于廣西,江西、廣東亦有分布,但唯有廣西永福縣羅漢果品質最佳,這與永福縣特殊的氣候自然環境密切相關。永福縣森林面積147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4.1%;泉水眾多,水質優良,具有小分子團、呈弱堿性、氧化還原低、礦物質含量豐富等特點,礦化度優于國家天然礦泉水標準,泉水富含硒,每公斤水含硒2微克,享有“健康之水”、“營養之水”和“長壽之水”的美譽;境內土壤每公斤含硒1.1毫克,是全國平均值(每公斤0.29毫克)的3.3倍。
大自然的恩典賜予了永福縣羅漢果獨特品質,堅持生態優先,這是羅漢果產業發展的基礎。永福縣羅漢果傳統以土灶烘烤羅漢果,既砍伐木柴,又破壞森林資源,還保證不了羅漢果烘烤質量,難以實現產業化發展。為促進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永福縣科技局引薦廣西大學與江蘇省科地公司聯合研制的自動控溫電烘烤設備,在當地廣泛推廣使用,不僅保障了羅漢果干果質量,并保護了生態環境。此外,在種植過程中,推行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最大限度的降低農藥、肥料對水土的污染。
(注:本文由本刊記者周蓉根據作者在“創新五方談”論壇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