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蓬勃發展的中小企業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為了保障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予以決策是其會計信息化的重要任務。但是實踐中,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并沒有達到這一要求。本文就導致這一現狀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關解決方案。
關鍵詞: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2014年APEC中小企業工商論壇上發布的《中國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年末,我國中小企業注冊數量超過4200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九成以上,創造中國近60%的經濟總量。中小企業的作用不可小視。百度中小企業景氣指數2015年9月報告指出,全國中小企業景氣指數低位運行。如何建立健全會計信息系統,對相關財務信息進行統計、監管與評估,為企業、投資者等相關利益群體提供全面、準確、實時的數據信息,成為中小企業的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我國會計信息化的發展
會計信息化是指企業利用計算機、網絡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以及利用上述手段將會計核算與其他經營管理活動有機結合的過程。相對于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化是一次質的飛躍。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廣泛應用,可以實時獲取、加工會計信息,為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決策的制定提供決策支持數據。
我國會計信息化的發展起步較晚。直至1981年8月,在長春市召開的“財務、會計、成本應用電子計算機專題討論會”上才正式提出“會計電算化”一詞,自此之后,會計電算化經歷了快速的發展過程,由最初的模擬手工記賬到開始于企業管理相融合,財政部也相應出臺了《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等文件,2003年第二屆會計信息化年會正式提出了“會計電算化”向“會計信息化”的發展,會計信息化的建設逐步展開。2009年4月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財會[2009]6號), 指出會計信息化建設的目標和推進會計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務,為會計信息化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為了推進會計信息化工作發展,節約社會資源,提高會計軟件和相關服務質量,規范信息化環境下的會計工作,2013年12月,財政部以財會[2013]20號印發了《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這一系列規范的制定為企業的會計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二、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發展現狀
所謂“船小好調頭”,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雖然規模相對小,但是適應市場能力更強,調整經營策略的速度更快。這種經營策略的調整離不開會計信息的支持,因此財務信息的及時準確對于中小企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計信息化對于中小企業的決策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實踐中,大多數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的現狀不容樂觀,大多數中小企業還處于會計電算化的初級階段,即僅僅是用財務軟件記賬代替了手工記賬,會計信息系統對數據的收集、匯總、分析的優勢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造成這一困境的原因主要有:
1.對會計信息化的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企業管理者在對會計信息化的認識上存在一個誤區,將會計信息化等同于會計電算化,認為會計信息化無非就是計算機做賬代替手工賬,其目的是減輕財務人員工作負擔,提高工作效率。對于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來講,僅僅是滿足于使用財務軟件做賬,技術上不能深入挖掘,思想上停滯不前,缺乏對技術創新的勇氣,不能對管理者施加正面影響。從管理者到具體的工作人員,對于會計信息化都沒有完整的認識,致使企業的會計信息化工作發展緩慢。
2.傳統的會計業務流程無法發揮會計信息的優勢
當今經濟社會是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企業需要根據實時的會計信息和業務信息對自己的經營策略作出是否需要調整的判斷,但是在傳統的會計業務流程下,經濟業務的發生與會計處理相分離,一方面是信息重復冗余,另一方面卻在企業內部形成信息孤島,降低了會計信息的質量,難以滿足企業對于信息的實時性需求。這種傳統的會計業務流程極大的制約了會計信息系統功能的發揮。
3.缺乏精通計算機技術和會計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會計信息化強調會計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強調在會計業務流程處理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因此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結構提出了要求:不僅要具備過硬的會計專業知識,而且要求能夠數量掌握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要求能夠充分了解企業的個性化發展的特點,了解企業的運行規則和發展方向,從而為企業的會計信息化建設提供合理建議。中小企業由于受到企業規模和資金的限制,本身就缺乏這部分高素質的人才,而企業在引進人才時更多的關注的是業務拓展人才的引進,對于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引進關注較少。對于內部的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方面,企業也缺乏必要的關注和資金支持。
4.資金投放不足
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由于市場競爭激烈,資金壓力大,加之管理層對信息系統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進行會計信息系統建設或改造時,資金投入較少,很多企業對信息化的實施僅僅限于財務軟件的上馬,即便在前期軟件建設時有資金支持,但是對于信息化系統的維護和后續的升級改造,資金投放進一步減少甚至不投放。硬件得不到定期維護,軟件不能及時升級更新,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化發展困步不前。
5.企業制度不健全
多數中小企業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集中關注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片面強調企業業務拓展能力,忽視了企業的“軟”建設,即企業制度和企業文化的建設。造成企業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低下,各部門職責不清,企業秩序較為混亂。但是會計信息化的順利開展要求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要求企業的管理流程清晰,各部門權責明確,所有事情事務的開展有章可循。中小企業管理制度的現狀使得會計信息化運行時困難重重。
三、加快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的措施
1.提高對會計信息化及其重要性的認識,合理安排企業會計信息化進程
中小企業的管理層應當轉變觀念,提高對會計信息化重要性的認識。應該充分認識到,要想在當今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并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企業競爭力,就應該充分發揮會計信息系統的作用。
會計信息化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企業應該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需要,結合企業的未來發展,制定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發展規劃,逐步實施。
2.借鑒業務流程重組思想,對會計業務流程進行重組
在業務流程重組(BPR)思想的指導下,對會計業務流程進行重組,即實現以計算機網絡為平臺,利用事件驅動技術,對現有的會計業務流程進行變革和揚棄。通過業務的處理直接驅動會計記賬,減少人工操作,提高業務數據與會計數據的一致性,做到數出同源,實現了企業內部信息資源共享,解決了信息孤島問題,使信息的實時披露成為可能。
3.統籌資金安排,加大資金投入
會計信息化的建設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對資金的需要量較大。中小企業的管理者要把眼光放長遠,制定發展規劃,統籌資金安排。
4.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引進和培養復合型人才
企業應當充分認識到信息化過程中人才的重要性。會計信息化強調會計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需要精通會計和信息技術的專門人才,對于這方面高水平的專業人才,企業要舍得投入資金引入。另外,企業需要加強內部人才的培養,與外部人才相比,內部人才對企業特點有著更加深入的了解,在進行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時候,針對性更強。企業應當充分認識內部人才的重要性,加強對內部人才的培養。
5.加強企業制度建設
無規矩不成方圓,在增強企業實力建設的同時對于企業的制度建設予以足夠的重視。建立健全企業的管理制度,業務流程清晰明了,各部門職責明確,為會計信息化的提供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應當充分認識到會計信息化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認識,統籌資金安排,合理安排會計信息化進程,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規范企業會計業務流程,建立健全企業的管理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夠解決中小企業在會計信息化發展上遇到的的問題,為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創造有利環境,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池仁勇,劉道學等.《中國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研究報告(2014)》[M].2014.11.
[2]財政部.《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財會[2013]20號.
[3]沈潔,張翠萍.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經營管理者,2009(22).
[4]蓋麗瑋.淺探會計業務流程重組[J].財會月刊,2008.4.
[5]李晶晶.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問題探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8.
作者簡介:蓋麗瑋(1982- ),女,漢族,籍貫:山東臨沂,工作單位:臨沂市高級財經學校,職稱:會計,學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