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飛
(普陀區東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浙江舟山316102)
健康教育對糖尿病并發癥預防的臨床應用觀察
吳靜飛
(普陀區東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浙江舟山316102)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對糖尿病并發癥預防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該院從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所管理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健康教育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教育方式,健康教育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針對性糖尿病并發癥的健康教育。記錄兩組患者2年隨訪期間的糖尿病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體質量指數(BMI),從而綜合判斷兩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結果健康教育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2.0%,對照組為56.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和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BMI指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2年后,健康教育組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健康教育是糖尿病并發癥預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能改善患者各項糖尿病相關指標,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在今后臨床工作中推廣應用。
健康教育;糖尿病;糖尿病并發癥;預防
糖尿病是一種以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或是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又或體內胰島素存在缺陷為主的,令患者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終身性疾病,是一種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據研究表明,目前世界上有1.25億例糖尿病患者,而我國糖尿病患者也高達4 000萬[1],且由于人口老年化加速和經濟生活的好轉,糖尿病的發生率也有逐年上升趨勢。
糖尿病對患者的危害較大,主要體現在糖尿病并發癥對患者機體的損害。糖尿病并發癥分為急性并發癥與慢性并發癥2種,急性并發癥有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慢性并發癥有各種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但是,大多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并不充分,使得血糖長期控制不良,容易引起各種糖尿病并發癥[2]。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內容,能使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從而利于糖尿病的控制,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本院從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對5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干預,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從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所管理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糖尿病診斷標準[3]。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健康教育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其中健康教育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38~65歲,平均(49.6±12.5)歲;病程3個月至17年,平均(4.7±3.2)年;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19例,高中或以上31例;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37~63歲,平均(48.8±11.8)歲;病程3個月至19年,平均(4.5±3.3)年;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21例,高中或以上29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和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教育方式,在患者隨訪期間定期指導、復診檢查,并定期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健康教育組則在此基礎上加用針對性糖尿病并發癥健康教育:(1)建立健康檔案[4]。將患者的一般情況和糖尿病病情進行整理并記錄在案。內容包括糖尿病史、運動方式、飲食習慣、用藥類型與劑量、下肢感覺和血糖檢測情況等;(2)用藥指導。降糖藥物分為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2種,需要囑患者要根據醫囑定時定量使用。若患者應用胰島素,應將胰島素放在冰箱中,注射時要先令其回溫再注射,并注意改變注射區域;(3)飲食指導[5]。查閱患者的健康檔案,根據其性別、年齡和體質量等,計算出適合每例患者的合理膳食攝入量。避免高脂肪、高膽固醇、油膩的食物,可以適當使用水溶性膳食纖維。控制總熱量,少食多餐,保證蔬果的攝入;(4)心理教育[6]。糖尿病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對其生活和工作都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有較大精神壓力。因此,醫務人員要與患者充分溝通,告知患者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配合醫生工作,生活質量是能得到保證的,同時對患者介紹其他成功控制血糖的案例,使患者對控制血糖有充分的信心。同時爭取患者家屬理解,多關心患者的起居飲食;(5)生活指導。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適當運動,運動的內容可有太極拳、游泳、慢跑等,而運動的時間應在餐后1 h左右。注意提醒患者在運動的時候要隨身攜帶糖果、餅干等,若出現低血壓情況時要及時食用。(6)并發癥預防指導。指導患者選擇大小合適、通氣較好、軟硬適中的鞋子,避免有破洞的襪子。對與小水泡和小傷口要謹慎處理,最好用清水清洗。經常檢查有無出現足部皮膚傷口。患者剪指甲時要謹慎小心,避免破損出現。
1.3 效果觀察記錄兩組患者2年的隨訪期間糖尿病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酮癥酸中毒、白內障和腎病,以及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體質量指數(BMI)[6],以綜合判斷兩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
1.4 統計學處理應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健康教育組與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率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在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BMI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2年后,健康教育組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n 時間空腹血糖(mmol/L)餐后2小時血糖(mmol/L)糖化血紅蛋白(%)BMI(kg/m2)健康教育組13.5±3.3 7.5±3.3a13.2±2.8 12.1±2.5 50對照組50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8.0±4.1 5.5±2.0a8.1±3.9 7.1±2.3 7.6±3.3 5.0±1.2a7.7±3.2 7.0±4.1 27.1±4.2 22.0±2.3a28.0±3.3 26.7±3.3
糖尿病是一種內在遺傳因素與外在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導致的,以慢性血糖升高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患者臨床多見“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和體質量減少,實驗室檢查可見血糖升高和糖尿。同時可引發多種并發癥如支氣管炎、腦血栓、白內障、神經障礙、尿毒癥、足部病變等[7-8]。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的老年化和社會生活條件的好轉,我國糖尿病的發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同時患者的年齡結構也逐漸年輕化。我國人口眾多,糖尿病已經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目前,糖尿病屬于終身性慢性疾病,患者一旦患病,就需要終身的治療與控制,目前的醫療水平仍未能根治糖尿病[9]。但是,只要能及早確診,進行規范、有效地治療,完全可以控制病情的發展,將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穩定范圍,從而達到控制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率。
國際糖尿病聯盟早在1996年便將糖尿病健康教育列為糖尿病治療的基本手段[10]。以患者出發,加深他們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對糖尿病的控制起到基礎性的作用。健康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標準、有評價的醫療互動,能促進人們自覺采取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為,從而改善其自身健康的醫療模式[11]。過去,由于患者文化水平和健康教育工作開展不規范等因素的影響,部分患者對糖尿病的危害未能十分了解,常常導致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因此,本次臨床研究采用針對糖尿病并發癥的健康教育,旨在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建立其良好的生活方式。通過健康教育,能讓患者認清各種并發癥的誘發因素,并自發采取措施避免,合理、規范地應用降糖藥物,保持血糖值平穩,同時令患者的血壓、血脂和體質量等指標也控制在理想值范圍內,保持心態穩定和平衡,建立健康、規律的生活方式。
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可以進行以下措施[12]:(1)增強患者的健康信念,建立和疾病斗爭的信念;(2)加深患者對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相關知識的了解,避免不必要的恐懼或麻木的忽略;(3)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制訂對應的健康教育方案,讓患者最大限度地接受健康教育;(4)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素質,令醫護人員更為全面地掌握除醫學外的心理學、營養學方面的專業知識。
本次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健康教育組患者的各項療效觀察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健康教育組患者在干預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BMI值均較佳,同時2年后并發癥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以表明健康教育對控制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健康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是糖尿病并發癥預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能改善患者各項糖尿病相關指標,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推廣應用。
[1]郭莉,范章云,陳書艾.健康教育路徑在預防糖尿病并發癥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2):28-29.
[2]杜濱,王普杰.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發癥預防中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27):366-367.
[3]陳艷琴,董衛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J].吉林醫學,2013,34(5):964-965.
[4]馬潤梅,李穎.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發癥防治中的作用[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0,26(6):89-90.
[5]顧桂香,羅燕妮.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及健康教育指導[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8):1239-1240.
[6]黃志娟,黎華.健康教育在慢性病并發癥預防中的作用[J].健康必讀,2012,11(8):71.
[7]歐成才.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發癥預防中的臨床應用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12):2181-2182.
[8]高俊利.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發癥的預防及發生中的影響[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3,45(12):1511-1513.
[9]王熳.治療糖尿病藥物研究進展[J].河北醫藥,2009,31(9):2639-2642.
[10]張景瑋.健康教育在預防及控制糖尿病并發癥發生中的作用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1):343.
[11]郭燕.階段性健康教育對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47):122-123
[12]陳曉晟,趙秀玲.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發癥預防中的作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0):113-114.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3.048
B
1009-5519(2015)03-0433-03
2014-09-27)
吳靜飛(1974-),女,浙江舟山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全科門診相關工作;E-mail:cd08911465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