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通祥
(惠來縣人民醫院,廣東揭陽515200)
急性嚴重腦出血微創治療40例臨床分析
楊通祥
(惠來縣人民醫院,廣東揭陽515200)
目的 探討微創治療急性嚴重腦出血患者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80例急性嚴重腦出血患者,按不同的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保守組和微創組各40例。保守組患者采用保守治療,微創組患者采用微創血腫碎吸術進行急救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血壓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變化情況。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收縮壓、舒張壓均明顯優于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同時,微創組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優于保守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微創組治療第7、14、30天的病死率明顯低于保守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微創血腫碎吸術治療急性嚴重腦出血療效明顯,不僅可以穩定患者的血壓,降低病死率,還能加快神經功能的恢復,較保守治療更為安全可靠。
腦出血; 急性病; 血腫/外科學; 外科手術,微創性
近年來,腦出血患者越來越多,大多為急性發作,病情較嚴重,致死率較高。對于急性嚴重腦出血患者的救治非常關鍵,急性腦內血腫其病情發展迅速,而且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救治將十分困難,已經成為急診科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1]。常用的方法是在進行急診搶救室維持基本生命體征穩定的前提下,保護血腫周圍腦組織、積極降低顱內壓、控制血壓以及防治各種并發癥等。傳統的保守治療減壓措施是采用甘露醇等脫水,雖然能取得一定的臨床療效,但是療效不顯著,而且這些措施在出血量較大的情況下減壓效果有限,且其對日后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仍然存在爭議[2]。本研究分析了在本院行微創血腫碎吸術的急性嚴重腦出血患者80例臨床資料,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0例急性嚴重腦出血患者,將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保守組和微創組,各40例。保守組患者中女22例,男18例;年齡42~70歲,平均(63.2± 5.3)歲;微創組患者中女19例,男21例,年齡45~75歲,平均(63.8±1.7)歲。對80例患者進行治療前頭顱CT檢查,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腦出血的診斷標準,并取得其知情同意,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保守組患者采用保守治療,給予患者服用利尿劑、甘露醇等來降低顱內壓,并控制患者的血壓,同時還要避免感染的發生。微創組患者則進行微創血腫碎吸術,首先患者應在手術前通過CT檢查確定腦出血的具體位置和范圍,做出標記,確定出穿刺點;在對患者進行麻醉前,應保證患者穿刺部位的無菌度,避免患者被感染;采用直徑為3mm的YL-1型一次性腦內血腫粉碎穿刺針對穿刺點進行穿刺,待進入硬腦膜后換上鈍頭的塑料針芯,并將其慢慢地推入到血腫腔內,然后把血腫粉碎針通過外套管插入,用地塞米松和慶大霉素的混合液對血腫進行沖洗,然后再把2mL尿激酶和透明質酸的混合液注入血腫腔里面,4 h后進行引流;觀察血腫情況,每天1~2次對血腫固態的部分持續注入液化劑進行溶解,待血腫已經清除80%以上可以將針拔出。
1.2.2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壓,并對患者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值減少說明功能改善。同時觀察患者治療第7、14、30天后的病死情況,記錄同期病死人數。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收縮壓、舒張壓均明顯優于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同時,微創組的收縮壓、舒張壓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優于保守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情況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保守組治療后比較,bP<0.05;1mm Hg=1.133 kPa。
壓±16.24 ±11.84a103.16±17.62 80.03±9.20ab微創組 治療前治療后40 40 199.36±28.22 148.34±12.24ab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分)34.95±2.74 27.65±2.07a35.05±2.30 16.78±1.33ab
2.2 兩組患者治療第7、14、30天后的病死情況比較微創組治療第7、14、30天的病死率明顯低于保守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第7、14、30天后的病死情況比較[n(%)]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和環境的不斷變化,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近年來,腦出血患者越來越多,大多為急性發作,病情較嚴重,致死率較高。對急性嚴重腦出血患者的救治非常關鍵,其病情迅速發展,而且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救治是十分困難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正在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急性嚴重腦出血對患者的傷害較大,致殘率和致死率都比較高[3-4],已經成為急診科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
因血壓驟然升高而使動脈瘤破裂引起腦出血,出血形成的血腫容易壓迫腦組織而引起急性腦組織損傷,易導致腦水腫及顱內高壓,同時還會使機體釋放出內啡肽等物質,會對抑制患者的呼吸、中樞神經功能等,導致患者出現偏癱、失語、意識障礙等癥狀,嚴重的話會導致患者死亡[5]。而腦內血腫是急診科常見的病種之一,發病時具有發病迅速,病情危急,救治困難以及預后情況不良的特點,因此,急診科醫生面臨的挑戰之一是提高腦內血腫急診救治水平,增加患者痊愈率,挽救患者生命[6]。臨床上傳統采用甘露醇藥物進行降低顱內壓,但研究發現,其脫水作用是通過優先脫去未受傷腦組織水分實現的,保守治療所使用的藥物雖然能降低患者的顱內壓,因此,應用甘露醇脫水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進行降壓,但是不能使繼發腦水腫所致的中線偏移恢復,也不利于血腫的縮小,在發病初期階段的患者正常腦組織脫水后縮小,可增加再出血的風險,因此采用甘露醇藥物的療效是不確定的,治療效果不明顯。因此不能作為常規藥物使用,要尋找一種行之有效的早期降低顱內壓的措施是這類患者急診搶救成功的關鍵[7]。傳統進行的手術治療常選用開顱手術清除血腫,這種手術也備受爭議,特別是其在手術清除基底節、丘腦、腦橋部位的血腫稍有不慎可導致神經損傷,從而消除血腫填塞效應而引發的再出血風險大大增加,所以除了小腦血腫外,這種傳統開顱手術不能作為常規的手術治療方法。而采用微創血腫碎吸術治療,可以在第一時間清除患者腦部血腫,降低患者顱內壓,此法無需開顱,減少了對患者的傷害,安全性較高。微創穿刺術具有手術前準備時間短,操作簡單,快速易行,在急診室內容易實施,創傷小,對機體二次打擊小,效果顯著,適于急診室應用。在手術過程中,保持患者呼吸暢通,做好引流管的嚴格消毒和殺菌,讓引流口保持干燥、清潔,避免附近的皮膚發炎,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觀察患者的體溫是否正常、瞳孔有無變化等,選擇手術時機,提高操作技巧有利于減少這一并發癥的發生:如,首次抽吸量不宜過大,達到緩解顱內壓目的即可;應用腎上腺素混合冰生理鹽水反復沖洗來止血;常選擇6~24 h為手術最佳時機等[8]。
本研究表明,微創組和保守組治療后的收縮壓、舒張壓均明顯優于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同時,微創組的收縮壓、舒張壓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好于保守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微創組治療第7、14、30天的病死率明顯低于保守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微創血腫碎吸術治療急性嚴重腦出血療效明顯,不僅可以穩定患者的血壓,降低病死率,還能加快神經功能的恢復,安全可靠,在臨床上可以廣泛運用。
[1]寧紅輝,李迪,李濤,等.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聯合亞低溫治療重癥高血壓腦出血152例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1,30(24):16-17.
[2]賈宇鋒,孫飛,朱曉穎.微創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42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3):132-133.
[3]程巍.微創穿刺血腫清除術治療急性腦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4):155.
[4]方旭生,張培峰,柳隆華,等.微創手術治療自發性腦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5):174-175.
[5]賀軍.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72例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4):14.
[6]范波勝,邱茜茜,趙玉榮,等.高血壓腦出血微創術后再出血20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15):89-90.
[7]劉宇,趙大偉.自發性腦出血后早期再出血的影響因素及預防措施探討[J].北方藥學,2011,8(7):53-54.
[8]汪璟,魯曉杰,藺玉昌,等.腦出血急性期手術后凝血功能變化[J].江蘇醫藥,2010,36(21):2525-252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1.030
B
1009-5519(2015)01-0082-02
2014-09-22)
楊通祥(1974-),男,廣東揭陽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神經外科專業方面的研究;E-mail:gao1979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