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專科
(婁底市婦幼保健院,湖南417000)
某市2011~2014年乳腺癌發病機制及危險因素分析
劉???/p>
(婁底市婦幼保健院,湖南417000)
目的 對乳腺癌發病機制和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2011~2014年在該院就診的100例新女性乳腺癌患者歸入觀察組,另選100例來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女性歸入對照組。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分析乳腺癌發病機制(包括基因突變和遺傳因素:乳腺癌家族史、內分泌激素、避孕藥、高脂飲食、精神壓抑),并通過logistic回歸法分析危險因素。結果 觀察組在乳腺癌家族史、內分泌激素、避孕藥、高脂飲食、精神壓抑方面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乳腺良性病變活檢史、初潮年齡、絕經年齡、腫瘤家族史、基因突變、遺傳因素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P<0.05)。結論 對乳腺癌發病機制進行學習分析,盡量減少危險因素是臨床預防和治療乳腺癌的重要前提。
乳腺腫瘤; 危險因素; 病例對照研究; 發病機制
據統計,全世界乳腺癌患者大約有120萬,而死于乳腺癌的患者大約在50萬左右,乳腺癌已經是女性疾病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這類疾病可影響女性的身心健康,甚至還對其生命造成威脅[1]。乳腺癌的發病率較宮頸癌更高,特別是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乳腺癌的發病率已經達到了女性所有惡性腫瘤中的第1位,對其發病機制及相應的危險因素進行研究已顯得刻不容緩。鑒于此,作者展開了研究,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2014年在本院就診的100例新女性乳腺癌患者歸入觀察組,另選100例來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女性歸入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22~70歲,平均(53.43±7.23)歲;對照組健康體檢者年齡22~70歲,平均(52.24±6.13)歲。選取標準如下:(1)既往無其他惡性腫瘤病史;(2)無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1.2 方法
1.2.1 針對兩組中的遺傳因素和基因突變兩方面的發病機制進行對比研究并分析結果。其中發病機制中遺傳因素和基因突變的內容主要包括:(1)乳腺癌家族史;(2)內分泌激素;(3)外源性激素(如避孕藥);(4)飲食成分(高脂);(5)神經功能(精神壓抑)等。
1.2.2 針對兩組中的每個人采取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根據以往確定的乳腺癌危險因素和有可能導致該病發生的因素進行調查,通過當面交流的方式收集入組者乳腺癌危險因素的有關信息,調查內容包括基本信息情況、民族、體質量、乳腺良性病變活檢史、初潮年齡、絕經年齡、月經周期變化、腫瘤家族史等內容。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及校正的χ2檢驗,危險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歸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可能的發病機制比較 兩組可能的發病機制中,觀察組的遺傳因素和基因突變等方面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可能的發病機制比較[n(%)]
2.2 單因素分析 兩組在吸煙、飲酒、絕經后激素代替治療史、絕經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乳腺良性病變活檢史、腫瘤家族史、月經周期、絕經年齡、初潮年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乳腺癌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乳腺良性病變活檢史、初潮年齡、絕經年齡、月經周期、腫瘤家族史等均為乳腺癌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2 單因素分析[n(%)]

表3 乳腺癌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癌癥產生并非只有一個因素決定,大部分都是因為多種因素共同誘發。乳腺癌也是屬于一種由多種因素結合而導致的疾病,發病率極高,在全身不同種惡性腫瘤的比例中占到7%~10%[2],也是目前威脅婦女健康的主要病因。有報道稱,乳腺癌是因為長時間的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使體內過度酸化,導致人機體的整體功能降低,引發身體各方面變化,從甲狀腺疾病和內分泌失調開始,導致免疫功能不斷降低,最終形成了乳腺組織的異常增生而發生癌變[2]。
本研究通過對乳腺癌的發病機制和影響因素等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1)乳腺癌家族遺傳史是最決定乳腺是否會發生病變的主要原因之一;(2)內分泌激素與乳腺癌發生有最為主要的聯系;(3)外源性激素(如避孕藥)等藥物的刺激會引起內分泌失調,從而引發乳腺病變;(4)飲食成分(高脂),可能起到病理的促進作用;(5)神經功能(精神壓抑),是導致癌癥發生的關鍵。進一步分析乳腺癌的影響因素包括:乳腺良性病變活檢史、初潮年齡、絕經年齡、月經周期、腫瘤家族史等。分析其原因,作者認為,婦女的乳腺在青春期時,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進一步發育成熟,而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大的主要因素是乳腺由于內分泌異常而病變。初潮年齡遲緩、生育、哺乳等生理現象對乳腺癌形成了保護,但是在結婚年齡晚、痛經、行經年數多等情況下,都會影響乳腺癌發病?;颊咴诮^經前后發病的情況都具有相當大的差異;在絕經前,大多數與月經無規律、經期時間長短、哺乳、避孕以及絕育等生理現象有很大的關系。乳腺良性疾病是乳腺癌中危險系數最高的原因,在乳腺組織上有非典型上皮增生的女性比健康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更高。因此,對這類女性應該隨時關注,早期發現然后進入治療階段是控制乳腺癌的關鍵。本研究結果顯示,初潮年齡的早晚也是增加乳腺癌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對于初潮年齡在13歲之前的發病概率較之后年齡階段更高,與乳腺癌潛伏的因素共同影響[3-5];現今,月經周期的長短也是一致認為婦女發生乳腺癌的影響因素,在20~39歲這個年齡段,月經期短的婦女發現乳腺癌的概率比較大,因為這個時期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在黃體期保持著高水平。無論是初潮時間早還是絕經時間短,真實情況是婦女的月經史都被延長了。據資料顯示,40年以上月經史者比30年以下的月經史者更容易導致乳腺癌,大約是1倍的概率。此外,惡性腫瘤家族史、飲食、精神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對乳腺癌的發生也有較大作用[6]。因此,應當合理控制飲食和情緒,注意生活環境是否長期處于有害的化學物質中,從生活習慣上進行一定的改善,心理應激現象減少,提高自我調解能力,適應周圍環境,加強心理抗壓能力也是杜絕乳腺癌發生的有力措施[7]??偟膩碚f,乳腺癌的發病、進展到轉變和后期預防是一個涉及很多領域的過程,積極分析和研究可改善女性生活質量,從而降低癌癥的發生率[8-10]。
綜上所述,乳腺癌發病因素是乳腺良性病變活檢史、初潮年齡、絕經年齡、月經周期、乳腺癌家族史、腫瘤家族史,而基因突變和遺傳因素兩方面是乳腺癌主要的發病機制。
[1]劉海榮.乳腺癌基因多態性的研究進展[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4,26(1):61-64.
[2]崔舜瑀,李萬鋒,王振龍,等.淺析中國乳腺癌發病死亡趨勢的估計與預測[J].現代養生,2014(18):34.
[3]Mouslik R,Settaf A,ElalamiY,etal.Primary hydatid cystof the breast[J]. Pan AfrMed J,2012,12(1):104-106.
[4]Azijli K,Merkus J,Warmerdam P.A woman with a palpable abnormality in thebreast[J].Ned TijdschrGeneeskd,2013,157(9):A5021.
[5]遠麗,何志賢,岳軍忠,等.絕經前乳腺癌患者治療后性生活質量調查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2):109-112.
[6]徐香芬,邱麗倩,吳燕,等.農村婦女乳腺癌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浙江預防醫學,2013,25(10):18-21.
[7]Sriha Belguith A,ElmhamdiS,Bouannene I,etal.The clinicalbreastexamination.An experience in generalmedicine[J].Tunis Med,2013,91(2):104-111.
[8]花靜,朱麗萍,蔣蓓琦,等.婦女乳腺癌預防知識知曉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4,25(2):208-210.
[9]柏刁,鄭柏軍,張飛云,等.210例乳腺癌患者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3,16(6):470-475.
[10]Hardin J,Gardner JM,ColoméMI,etal.Verrucous cystwithmelanocytic and sebaceousdifferentiation:a case report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Arch Pathol Lab Med,2013,137(4):576-569.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1.037
B
1009-5519(2015)01-0096-02
2014-06-22
2014-09-24)
劉??疲?980-),男,湖南婁底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病理科工作;E-mail:lzk110@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