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全 汪瑋
[摘要]智庫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法治智庫質量和咨政水平是新時期城市公共決策法治化、科學化、民主化的關鍵。城市法治人才智庫建設的方向在于滿足城市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對高水平智庫的需要,契合城市改革發展決策對法治智庫的更加需要和更加依賴。新型特色城市法治人才智庫建設重點的選取應該圍繞智庫人才培育和使用展開,工作的重點在于,創新管理機制、集聚一流法治智庫人才,創造組織形式、推動官方法治智庫建設,創新工作機制、提升法治智庫服務能力,重視公共傳播、塑造城市法治智庫品牌,優化發展環境、支持民間法治智庫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型特色智庫;法治人才;推進方向;發展重點
[中圖分類號]C9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72(2015)02-0016-04
智庫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思想工廠和政策基地,是科學精英和戰略精英的結合。在新的發展時期,深入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和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成為全國各類城市共同面對且亟待開展的任務。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時強調,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重視專業化智庫建設。智庫是繼行政、立法、司法、新聞之后的“第五種權力”載體,在城市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市中加強法治人才智庫建設,是落實四中全會依法治國意見的重要體現。
一、推進法治人才智庫建設的背景
(一)智庫的作用在當今世界越來越受到重視
如果從智庫的發展演變來看,就能更好地得出智庫作用愈加突出的結論。從整個學術研究和發展實踐來看,對智庫形成時期的意見并不統一,較為代表性的有“19世紀初期說”(代表人物:保羅迪克森,1971)、“19世紀中后期說”(代表人物:詹姆斯史密斯,1991)和“20世紀初期說”(代表人物:威廉多姆霍夫、詹姆斯G麥克甘,1991)等。“20世紀初期說”相對而言被更多人認可,原因在于世界上首個被稱為智庫的研究機構——Rand Corporation(蘭德公司)在1948年正式產生,且智庫逐漸成為了政治生活中流行的概念。隨著全球發展中政治經濟風險的加劇和各國在世界體系中競爭博弈的趨多,愈加需要智庫對戰略研究、情報分析、風險評估和政策設計提供專業、及時、準確與必要的思想輔助和智力支持,也為降低決策失敗風險、實現帕累托最優決策貢獻學者智慧。隨著智庫參與決策作用的日益增大和有關智庫世界影響力評價的逐步開展,智庫已經成為國家崛起中的軟實力和巧實力,國家智庫對外代表全球話語權和全球事務決策影響力,對內增強決策信心,逐漸成為公共決策的思想工廠和政策基地。
(讓他)新一屆中央領導高度重視智庫建設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鼓勵哲學社會學界為黨和人民事業發揮思想庫作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智庫建設高度重視,從戰略趨勢和宏觀發展上明確了新的要求、新的定位、新的方向。在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健全決策咨詢機制,按照服務決策、適度超前的原則,建設高質量智庫。2013年4月15日,習近平同志對我國智庫建設做出重要批示,這是中央領導同志專門就智庫建設所做出的最為明確、內涵最豐富的一次批示。2013年6月主管教科文衛的副總理劉延東就“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做出大量批示。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標志著智庫建設成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議程和頂層框架設計的重要內容。2014年2月,教育部發布《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7月在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同志強調了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重要性。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從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國家軟實力的戰略高度,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切實抓好”。并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提出“四個堅持”,即堅持黨的領導,把握正確導向;堅持科學精神,鼓勵大膽探索;堅持圍繞大局,服務中心工作;堅持改革創新,規范發展。這表明,法治中國和智庫建設被切實提上黨政決策的議事日程,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舉措。
二、新型特色城市法治人才智庫建設的方向
(一)滿足城市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對高水平智庫的需要
智庫是城市治理和城市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治理體系多元化角度講,智庫豐富了社會不同群體參與政府公共決策的渠道,有助于通過協商民主的新型參與方式提升公共決策的程序民主化和科學化水平。從治理能力現代化角度講,智庫是公共決策體制的外腦,其發展內在地體現了特定區域的文明開化和社會開放程度、知識精英儲備的社會效應和社會效果。智庫的建設有助于國家或城市治理能力的法治化和科學化,并目可以通過對創新人才、思想和重要信息的儲備,形成城市治理能力自我升級的動力機制。從治理水平現代化角度講,智庫是高水平專家學者的聚集地,他們的專業素養和現代決策分析能力有助于為具體問題的主動防控提供前瞻性預測解決方案,也有助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提出滿意方案或優化方案。
(二)契合城市改革發展決策對法治智庫的更加需要和更加依賴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此次改革的系統性、協調性、復雜性決定了改革發展決策要考慮的因素會涉及方方面面。如何使每一項改革舉措都能攻堅克難同時又保證社會整體平穩,這迫切需要實現公共決策的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綜合性和長期性等目標。此外,身處風險社會,社會風險發生頻度高、燃點低,對公共決策有前瞻I生、預見I生和及時性的要求也必須相應提高;身處多元社會,多元主體利益的兼顧和統籌難度變大、問題變多,公共決策需要不斷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身處新媒體社會,輿情環境在新舊媒體的共振效應下顯得更加復雜多變且訴求多元,社會公眾更加關注涉及自身利益決策的透明性和公開性。上述這些新的形勢和變化引致了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客觀需要,也使得改革發展決策更加需要和更加依賴智庫。比如,當前改革實踐證明有效的決策要上升為法律、改革先行先試的決策要法定授權、不適應的法律法規要及時修訂或廢止,這都需要法律專業人員和法治智庫人才的參與及指導。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言,“改革發展任務越是艱巨繁重,越需要強大的智力支持”。
三、新型特色城市法治人才智庫建設的重點
建設新型特色城市法治人才智庫要找準核心并加以明確。布魯金斯學會理事會主席約翰桑頓認為,質量、獨立性和影響力是智庫必須堅守的核心價值,也是判定能否成為高水平智庫的關鍵。歐陽志遠(2014)認為智庫建設的核心是帥才人物的培養;王文(2014)認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重大障礙是極度缺乏優秀的、復合型的智庫學者;胡銳軍(2013)強調人才是智庫的核心;何帆(2015)認為智庫的競爭力不在于單獨一個、兩個一流的學者,而是在于一個充滿戰斗力的團隊;中國智庫(2014)指出發揮專家團隊優勢、有效激勵智庫人才是決定智庫生存與發展的核心因素;馮叔君等(2012)提出吸引和聘請世界一流的專業人士從事研究,是智庫的核心競爭力。上述研究表明,新型法治人才智庫建設重點的選取應該圍繞智庫人才培育和使用展開,其中,集聚智庫人才、創新組織形式、探索全新機制、重視品牌塑造和優化培育環境為其關鍵。
(一)創新管理機制,集聚一流法治智庫人才
城市智庫建設水平的關鍵和核心在于人才。而人才自身的成長、發展和使用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尤其是在法學人才相對社會化、市場化的背景下,如何聚才借智必須既要考慮規律,還要創新體制。建立法治智庫人才流動機制,定期推行專家學者更新,吸引有思想活力、有實踐經驗、有政策研究能力的專業人士加入智庫,既有利于保證法治人才專家隊伍建設的可持續性,也有利于防范公共決策專家咨詢的建議鎖定風險。針對法治人才隊伍的特殊性,法治人才智庫建設要更加重視建立智庫與決策(行政)部門之間的交流機制。法治智庫人才的選擇不僅要考慮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也要考慮在法律一線工作的專家型領導和職業律師;既要考慮法律法規相關方面的專家,也要考慮行政學、公共管理學等相關公共決策領域的專家。這樣有利于公共決策的合法合規,也有利于相關法律法規的落實執行。此外,要合理區分法律顧問和法治人才智庫在使用上的差異,智庫的工作重點是不定期地針對法治建設領域遇到的全局性、宏觀性、趨勢性問題進行專題探討,提出宏觀性意見,而法律顧問則更多是探討具體問題和個案,如果忽視了二者的差異,就失去了建設法治智庫的意義。
(二)創造組織形式,推動官方法治智庫建設
城市官方法治智庫建設具有自身的優勢,官方智庫在決策基礎信息資源上既有“通天渠道”,也能很好地化解政府決策咨詢中的信息保密難題。正常情況下,要求保密或帶存—定密級的信息咨詢就會使得咨詢的專家圈只能封閉在官方智庫的小范圍內進行,外部智庫無法知曉議題、了解內容,自然無法進行觀點研究和內容評判;但與此同時,官方法治智庫自身往往承擔著眾多政策解讀、評估等任務。因此,官方法治智庫人才的供需成為一個突出矛盾。建議官方智庫在組織形式上打造“小實體、中聯盟、大網絡”的形式,利用“小實體”做好自身研究,利用“中聯盟”推進同類的部分官方研究機構聯合以形成有更大影響力的官方智庫品牌,利用“大網絡”推進智庫之間的聯系協作以推動國內智庫的整體發展,并使得自身在廣泛協作中提升能力、提高水平。要統籌推進黨政部門、社科院系統、黨校系統、行政學院系統、高校系統、軍隊系統、國有企業系統的官方法治建設,特別是強化黨委政府政策研究室、社科院和黨校行政學院的決策咨詢功能,形成中國特色的法治人才智庫體系。
(三)創新工作機制,提升法治智庫服務能力
城市智庫研究要建立科學的選題機制,強化重要內容研究的戰略前置,實現自身主動服務能力和前瞻判斷能力的提升。建立重點內容的跟蹤研究機制,以問題為導向,公共決策的難點問題在哪里,重點研究的陣地就在哪里,培養適應決策需求動態變化的專業化復合能力。法治智庫自身要形成一流的咨詢服務機制,要積極靠上,與政府決策形成聯合攻關和協作共享,主動服務并提供多元化的服務產品。建立優質智庫成果的供給機制,圍繞政府職能轉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依法行政、政府績效管理、行政問責等重大問題,多出有價值的一流智庫成果。積極參與到法治政府建設的進程中來,發揮自身優勢,研究立法與改革決策的有效合理銜接,推行改革方案、舉措的合法性論證制度,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改革先行先試具備充分論證和依法授權,立法主動適應改革發展需要,將法治智庫引入公共決策的法治化進程中,建立起科學的、制度化的公共決策體制。
(四)重視公共傳播,塑造城市法治智庫品牌
城市智庫品牌和影響力的形成有賴于公共傳播的有效介入。在新舊媒體交替交融的時代,法治智庫要積極借助新媒體傳播的低成本、無縫隙和及時性特點,及時傳播智庫觀點。法治智庫要積極參與重大決策和事件的專業發聲,讓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認知到智庫的價值和貢獻,塑造專業化、高水平智庫的良好形象。積極培育智庫專家“代言人”,通過法治智庫品牌專家成長和觀點的有效傳播來提升相應智庫的影響力和美譽度。法治智庫除積極參與政府公共決策服務外,還要積極參與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和部分民生社會事件的法治化解決,塑造出負責盡職、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智庫形象。定期舉辦小型論壇,就社會關注的法治問題進行研討和解讀,形成媒體報道的新聞點,服務政府公共決策,引發社會關注。依托法治智庫,謀劃研究和出版《城市法治報告》,對城市法治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打造法治智庫成果的集中展示平臺。
(五)優化發展環境,支持民間法治智庫健康發展
建立有利于保持法治智庫獨立性發展的資助政策,鼓勵社會資本、智庫發展基金以及各種扶持智庫研究的私營基金和信托基金支持智庫研究計劃、研究項目,對捐贈智庫的資金給予稅收減免優惠;建立法治智庫評價體系,對民間法治智庫進行評級,對于評級等級較高的智庫進行獎勵性支持;建立智庫發展基金或爭取在相關研究計劃中設置智庫研究項目,推動民間智庫研究水平的提升;鼓勵民間法治智庫按照非營利性組織進行定位和企業注冊,并且在注冊便利化上給予支持;對民間智庫申請政府研究課題給予公平的競爭機會,支持其參與競爭,靠項目競爭獲得經費;允許民間智庫參與公共決策咨詢專報,建立民間智庫成果向決策者提報的暢通渠道;鼓勵民間智庫遵守法律法規、把握正確導向,打造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民間智庫群;建立法治智庫國際交流合作體系,推動智庫外交,發揮智庫國際交往對軟實力的提升作用,建成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和國際影響力的高端化、專業化法治智庫,服務法治中國和依法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