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鵬 馬秀貞


[摘要]海洋科技與資本、勞動力等經濟要素—樣,是推動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加大海洋科技投入,可以有效促進海洋科技進步和產業比。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理論,對山東省2004-2012年海洋經濟總值與資本、勞動力、科技投入的統計數據進行計量分析。分析結果表明,資本、勞動、科技等要素投入每增長1個標準差,將分別影響海洋經濟產出增長0.980、-0.015、0.010個標準差。山東省海洋經濟呈典型的資本驅動型特征,科技進步對海洋經濟發展的貢獻度不高。基于科技進步的視角,山東省應進一步提升海洋科技要素投入水平,創新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強海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推動海洋經濟發展。
[關鍵詞]海洋科技投入;海洋經濟;經濟要素;山東省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72(2015)02-0068-03
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都將是國際競爭的戰略重點。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創新為海洋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并成為促進海洋資源開發、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2012年,全國海洋經濟總產值超過5萬億元,占全年GDP的9.6%。其中,山東省海洋經濟總產值達到8972億元,占全國的18%,居全國第二位。在海洋經濟發展的同時,山東省海洋科技投入也在快速增加。可見,山東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科技投入在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方面具有典型性。本文將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研究海洋科技投入與海洋經濟發展的關系。
一、文獻綜述
科技投入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是國內外學者比較關注的領域。新古典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羅伯特·索羅(Robert Solow)提出了中性技術進步假設條件下的余值法,即“索羅剩余(Solow residual)”,并據之計算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里·S·貝克爾(Gary S. Becker)等比較了經濟發達國家科技投入占GDP的份額,認為科技投入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密切關系。瓊斯·查理斯(Jones Chades)利用10個主要發達國家數據,得出R&D是全要素生產率增長重要來源的結論。柯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最初是美國數學家柯布(C.W.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H.Douglas)共同探討投入和產出關系時創造的生產函數,是在生產函數理論基礎上做出的改進,引入了科技進步這一經濟要素,用以預測工業產業或大型企業生產狀況的一種經濟數學分析模型。
在海洋科技投入與海洋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方面,中國海洋大學殷克東教授從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角度,運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測度海洋科技與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王澤宇等運用協調度模型揭示了海洋科技創新能力與海洋經濟發展兩者之間具有整體協調效應,當某些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發展差異呈現海洋科技滯后時,將造成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對海洋經濟發展貢獻相對較小。徐質斌認為,要健全海洋科技推廣體系,使海洋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為現實社會生產力。姜慶華、張振剛等分別對山東和泛珠三角地區等進行了相關研究。
總體而言,海洋科技投入對我國區域海洋經濟發展關系的定量研究還比較少。運用實證數據,分析區域海洋科技投入對海洋經濟發展的影響,將為海洋經濟、科技政策制定和企業決策提供參考。
二、調研方法
筆者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作為本文研究的理論方法,在計算海洋產業資本和勞動力投入的基礎上,引入海洋科技投入這一研究變量;實證研究基于山東省海洋經濟發展的統計數據,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muh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來估計海洋科技投入與海洋經濟發展的關系,應用的統計分析軟件是SPSS19.0。問卷分析采用向后回歸法(backward),同時計算異方差穩健的t統計量和F統計量對回歸結果進行檢驗。若一個變量的F統計量的p值小于0.05時,那么這個變量就進入回歸模型;若一個變量的F統計量的P值大于0.10,那么這個變量就從回歸模型中刪除。為了保證回歸方程的準確性,筆者對回歸方程進行DW檢驗、F檢驗和異方差穩健的t檢驗。盡管線性回歸模型存在著兩方面的缺陷,但是對我們的研究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首先,雖然線性回歸模型的預測值可能大于0,或者小于1,與概率值必須大于0以及小于1相矛盾,但是由于概率的預測值并不是分析的核心,而本文關注的是自變量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對概率的影響,因此這個問題對本文的分析不會產生太大的干擾。其次,雖然線性回歸模型存在著一定異方差性,但是大樣本情況下應用OLS異方差穩健(heteroskedasticity-robust)的方法可以克服這一缺陷。線性回歸模型的優勢突出體現為容易估計和解釋。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模型,并用OLS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對模型進行估計。
在理論研究和實證調研的基礎上,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設:海洋科技投入增加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根據本假設建立模型:
四、結論與建議
海洋經濟在山東省域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近年來山東省海洋生產總值占經濟總產值的比重穩定在15%左右,海洋經濟已經成為山東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充分發揮山東省的海洋資源優勢、海洋科技人才優勢,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快山東省海洋經濟發展。
(一)調整海洋經濟要素投入構成,優化海洋產業結構
目前,固定資產投資是山東省海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與資本要素相比,海洋科技的貢獻度不高,這是由山東省海洋產業結構決定的。濱海旅游房地產、海洋物流、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海洋裝備制造、海洋化工等傳統海洋產業是山東省海洋經濟的主體。傳統海洋產業技術成熟,對海洋科技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海洋生物醫藥、海洋礦業、海洋電力業、海水淡化等新興產業,對海洋科技投入的依賴程度相對較高,對海洋科技投入力度和成果轉化效率也有較高的要求。新興海洋產業的規模較小,加強海洋科技要素投入力度可以有效提高新興海洋產業的競爭力,培育新的海洋經濟增長點,優化全省的海洋產業結構。在2012年,山東省海洋科研機構獲得科研經費收入高達316.62億元。其中,R&D科研經費支出17.29億元,分別占全國的12.29%和14.0%,均居全國第2位。海洋科技投入對山東省海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不斷提升。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海洋科技進步將成為海洋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山東省應當進一步增加海洋科技研發的投入,推動海洋關鍵技術成果的深度開發、集成創新和轉化應用,發揮海洋科技進步的支撐引領作用,增強海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競爭能力,加速推進海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實現海洋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和合理化。
(二)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加大海洋科技投入的同時,還要針對山東省海洋科技產業化的瓶頸,重點培育以企業為主的海洋科技創新主體,構筑海洋科技產業化新體系。一是要注重培育領軍科技企業。山東省海洋科技產業化能力較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以企業為主體的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針對這種現狀,山東省可以積極借鑒硅谷的經驗,在金融、科技方面給予領軍科技企業支持,使海洋科技型企業成為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主體。二是積極推進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截至2012年,山東省共有21個海洋科研院所,3818位海洋科研人員,僅次于北京,居全國第2位。其中,多數科研機構是從事海洋自然科學、海洋農業科學、海洋社會科學等基礎海洋科學研究,只有少數科研機構是從事諸如海洋工程、海洋化工、海洋裝備制造等技術研究。雖然這些海洋科研機構部門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但在海洋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方面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因此,山東省必須充分發揮市場、政府和中介機構的作用,打造創業企業孵化平臺,形成大學、實驗室、企業聯合運作的綜合體,并使其成為支持企業技術研發的公共服務平臺、科技型企業孵化的重要載體。
(三)加強海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山東省要著力加強海洋基礎性、前瞻性、關鍵性技術研發,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增強海洋開發利用能力,這些都需要充分完善海洋化工、海洋生物技術研發、海洋裝備制造、海洋資源產業開發與管理、海洋工程技術等人才隊伍建設。山東省的各級地方政府要不斷完善人力資源市場服務功能,積極建設海洋產業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和統一開放的海洋產業人才信息平臺,引導和鼓勵涉海企業建立創新海洋科技人才的培養、引進、獎勵和合理流動機制,為海洋產業發展和海洋科技研發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