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皮亞杰說:“兒童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如果解決好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那么學生對學習就會充滿熱情,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主動,學習習慣也會明顯改善,我們的教學就會變得輕松,同時也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
在十幾年的教學中,我發現對數學學科感興趣,并且成績較好的學生具有以下共同特點:第一,他們總是對數學課充滿期待,興致高;第二,課堂上注意力比較集中,能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能積極思考問題,課堂收獲較大;第三,樂于完成作業,不會把作業當成負擔,而是從做題中尋找戰勝的樂趣;第四,能積極參加數學興趣小組,和同學一起讀數學類書籍,共同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反過來,對學習數學缺乏興趣的學生,學習總是比較被動,聽講習慣差,注意力不夠集中,視作業練習為負擔,抱著應付的態度完成,學習效果也就不好。因此,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必須先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現結合小學數學談一下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建立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師要有一顆愛心,善于與學生交流。和諧的氣氛必然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當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享受到一種平等的氛圍,必然會對學習興趣產生積極影響。教師要認識到建立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的重要性,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首先要對學生多一分理解,學會換位思考,關心學生喜歡什么,需要什么。教師要認識到我們的教學需要學生的主動配合,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其次要多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請學生回答問題時,多用鼓勵性和期待性的語言樹立學生的信心;對于學生取得的成績應及時給予肯定,用贊揚性的語言加以評價;學生出錯時要多一分理解,不埋怨,少一份批評,用諒解性的語言加以引導。
二、激趣入題
一節成功的數學課,必須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心,使其注意力和興趣一下子集中到學習上來。教師要善于利用數學知識本身蘊藏的吸引力和趣味性,選擇與兒童生活密切聯系的情境,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比如,在講述《三只小豬》的故事時,要緊密聯系“小豬幫小兔蓋房子”主題圖,進入“比多少”的學習。又如,通過走進動物樂園,和小動物們一起參加森林運動會的情景,創設引入小動物排隊問題,進入基數和序數的學習。再如,認識圖形時可用色彩鮮艷的平面圖形搭建學生感興趣的圖形,汽車、輪船、飛機、房子等,再讓學生拆一拆,把美麗的圖案分解成三角形、圓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等。可以通過在站臺上車、下車的人數來學習加減法。讓學生感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問題,對數學知識充滿好奇,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根據學生心理特點
學生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他們期待被關注和關愛,表現欲望強。特別是學困生學習興趣通常不夠穩定,缺乏戰勝困難的信心,容易在困難面前退縮,這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學習,也會影響班級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所以,我們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尤其熱心幫助學困生,多談心進行思想交流,掃除心理障礙,多進行一對一的輔導,逐個知識點突破。課堂上多向他們提一些關于基礎知識的簡單問題,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對那些相對優秀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多進行思維方面的訓練,培養學生探索精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課堂上經常把一些趣味性的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激發他們獲得成功的欲望,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采用變化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
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勝的特點,對新穎稀奇的事物充滿探索欲望。老師的教學如果公式化,一成不變,會讓學生厭倦,如果能不斷變化和更新,就能有效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所以教師要使教學形式靈活多變,爭取每節課帶給學生新的面孔、新的刺激,從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課型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具有生動、形象、感染力強的特點,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使學生在主動的情境中學習新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多動腦筋,千方百計在使學生愿意學習、樂于學習的問題上下工夫。只有學生的學習變得主動,學習習慣明顯改善,我們的教學才會變得輕松,教學效果才會提高。
參考文獻:
陳常寬.淺談數學課堂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小學數學參考,2012(03).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