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凌峰++江偉容
摘 要:21世紀,以計算機和網絡通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信息社會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是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新時代教學的要求,也是提高語文課堂實效性的重要途徑。那么,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目標是什么?在語文教學中應通過什么途徑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成為教與學的有效工具,以實現語文教學的最優化呢?整合有什么優勢?主要從整合的目標、途徑、優勢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整合;途徑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對未來教育做了如此論述:“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絡。”以計算機和網絡通信訊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信息社會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享有“小百科全書”之稱的語文,其發展更需要信息技術的加入。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是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新時代教學的要求,也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那么,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目標是什么?在語文教學中應通過什么途徑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真正成為教與學的有效工具,以實現語文教學的最優化呢?整合有什么優勢?本文將從整合的目標、途徑、優勢這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整合的目標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是追求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我們應明確,語文課程是主體,是目的,信息技術是手段,是載體,是“橋”和“船”。整合的過程,是盡可能大地提供給學生語文信息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運用語言技能,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優化教與學的方式。同時,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掌握信息時代語文學習的方式方法,提高他們利用信息技術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整合的途徑
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的重要代表,它包括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在語文教學中應如何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真正成為教與學的有效工具呢?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來整合
多媒體技術具有集圖形、圖像、聲音、動畫、文字等多種信息功能,應充分利用這些功能。在多媒體教室的環境下,根據教學內容,采用自制和網上下載相結合的方法,使用合適的多媒體教學軟件。
(二)利用網絡技術來整合
網絡本身并不能產生任何教育作用,只有當教師真正把網絡同學校的教學目標、教學組織過程以及學生的學習過程緊密聯系在一起時,它才會發揮出巨大的教育價值。那么,該如何利用網絡來實現學科的整合呢?
1.利用網絡教室來實現學科的整合。在網絡教室授課的優勢是課堂容量大、進展快、效率高。利用網絡教室進行語文教學時,學生可以每人一機,根據老師的提示進行操作,老師可巡視并作個別輔導。
2.利用互聯網資源來實現學科的整合。網絡資源能夠開闊學生眼界,培養閱讀興趣,提高寫作能力。網絡環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閱讀空間。學生的閱讀范圍擴大了,視野開闊了,知識積累沉淀了,作文時就不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是文思潮涌,思之有據,言之有物,寫之有序。
三、整合的優勢
(一)實現資源共享
要學好語文,僅靠課堂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本書”的傳統語文課堂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渴求。多媒體、網絡走進語文課堂,為學生學好語文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二)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有效的學習必須建立在對學習材料的興趣之上。”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造一種悅目、悅耳、悅心的學習環境。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第八冊第一組課文時,我就把多媒體、網絡請進了課堂,搜集了桂林的山水、浙江金華的雙龍洞、新疆的天山以及我國五大岳、五大淡水湖的有關資料和圖片,通過課件的形式,讓學生在圖片、文字和聲像世界里,暢游祖國的山山水水。學生被祖國那多姿多彩的山水所吸引,學習興趣倍增。
(三)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作為呈現教學內容的重要工具,將教學內容以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形式呈現并有機地集成,實現對教學內容和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能夠全方位調動學生的感官,大幅度地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四)培養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還有一個重要目標,即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讓學生利用計算機平臺,通過網絡資源,進行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人機合作,發揚合作精神,為較好地實現信息化目標奠定基礎。還可利用發送E-mail,用MSN或QQ聊天等方式,讓學生多接觸計算機,多吸收、利用Internet網內的信息,培養信息素養。
總之,語文學科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進行教學是培養素質型、創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徑。正確地把兩者整合,能使語文課堂“如虎添翼”,是優化語文學科課程改革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孫杰遠.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0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