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國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肩負著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質、開發智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的使命。圍繞初中階段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展開論述,并深入討論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和語文教育的有機整合,旨在幫助小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
關鍵詞:自我意識;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語文是一項綜合性的學科,無論是從教學內容還是教學過程而言,都能夠挖掘出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幫助學生正確認知世界,并且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可以通過小學語文教材中滲透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有效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構建一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并且啟發、誘導學生通過正當的競爭與合作,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一、小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
1.自我意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往往缺乏明辨是非、判斷對錯的能力,極容易受到外界誘惑。初中階段學生的個性日益凸顯出來,性格中的尖銳也逐漸暴露,部分學生出現孤僻、人際關系處理不當、自卑、依賴性強等心理問題,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學生缺乏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如果教師沒有及時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學生的心理問題則很容易演變成具有挑釁、侵略性質的暴力事件。一旦學生長時間內生活于不和諧的社會環境之下,則很容易造成情緒波動、人格分裂等不良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2.心理空虛
小學階段,隨著心智的成熟,小學生逐漸對周遭的環境有了認知與思考。社會的不斷發展帶來了優越的物質生活,而物質生活的極致務必帶來精神生活的匱乏。現在的初中學生大部分為獨生子女,在優渥的生活條件下幾乎沒有遭遇過挫折和打擊,因此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不能有效處理生活中的瑣事。此外,獨生子女對于親情的認知較弱,生活中缺乏可以傾訴的對象,導致內心長期壓抑,無法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熱愛生活,對生命也缺乏最起碼的尊重。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語文教育的有機整合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所涉及的題材豐富多樣,有文學作品、有寓言故事、有詩歌,這些作品以深刻的內涵、成熟的思想、生動的形象還原最真實的生活,揭示生活中的真諦,鞭撻生活中的丑惡。學生通過對這些作品的鑒賞和學習,可以了解中外作品中所塑造的各種社會形象,增強自身明辨是非、判斷正誤的能力,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在學習《愛蓮說》一文時,就可以學習蓮花生性倔強、寧折不屈,嬌艷但不失清純,雍容大度卻不嘩眾取寵,清香中透著謙虛,柔弱里帶著剛直的優良品格。此外,曹沖稱象的智慧、丑小鴨變天鵝的善良、司馬光砸缸救同伴的勇敢都是值得學生一再學習的優良品質。
2.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想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就必須在教學前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例如在學習《假如再給我三天光明》一文的同時,教師就要確定培養學生堅強、勇敢、樂觀心理素質的教育目標。學生在鑒賞這篇作品時,可以想象失去視覺的世界,生活是什么樣的;失去視覺的人會在生活中遭遇哪些不便,又要在心靈上承受怎樣的打擊,而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打擊中重新站起來,勇于直面人生,樂觀地面對生活,接受生活所給予的一切,并且將生活中的苦難化作勇敢前行的動力。又比如在學習《木蘭詩》一文時,想象花木蘭接到父親從軍令時的心理感受,并且學習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堅毅性格。
3.重視語文教學評價環節
深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制約,教師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而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僅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嚴重的還會造成學生產生逆反、抵觸、厭倦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養成。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入改革,小學語文教學加強對了語文教學評價的重視,不再以學習成績劃分、評判學生,而是要求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從多角度、多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在建立語文教學評價綜合測評體系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豐富評價主體,完善評價的手段和方法,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實現學生的心理平衡。
4.加強寫作教學
寫作是一種語言的輸出形式,也是學生表達自我感受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師加深對學生內心世界了解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加強寫作,用于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好讓內心的情感得以宣泄。加強寫作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可以讓教師通過閱讀學生的作文了解學生的所感所想,觀察學生在心理方面的需求和缺陷,并且進行及時的疏導和糾正,幫助學生時刻保持心理健康。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尹振懿.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0(06):155-156.
[2]李猛.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03):42.
[3]潘志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09):36-3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