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婷月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開國大典》。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開國大典》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八組教材中的一篇課文。
本組教材的主題是“走近毛澤東”,訓練重點是“學習場面描寫和人物描寫的基本方法,拓展搜集資料”。
作為本組教材的精讀課文,課文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的誕生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們特別是毛澤東的領袖風采。
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抄寫課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抓住人民為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場面,體會中國人民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
4.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教學目標的第3、4點。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讀準生字,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弄清作者的寫作順序。
2.重點學習典禮的主體部分,初步了解場面描寫的方法。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們熱愛新中國、熱愛領袖的思想感情。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采用導讀法、品詞析句法、朗讀感悟法和情境體驗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采用讀、品、悟、議的方式,走入文本,真切體會。
下面我將詳細說明我的教學過程。
課前,我采用播放紅歌《東方紅》拉近學生與偉人毛澤東的時空距離,再借助學生用一句話介紹你了解的毛主席——走近偉人,了解偉人。
課堂教學行為我設計為四環節,分別是釋題導入,引出大典。整體感知,初識大典。重點研讀,感受大典和課堂總結,銘記大典。這節課的整個教學就是圍繞著“大典”展開的。
下面我具體說說各個環節的設計流程和設計理念。
第一環節,釋題導入,引出大典,導入課題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談話介紹“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這就是——開國大典”課件出示董希文《開國大典》油畫,板書課題:26開國大典,隨機指導書寫“典”。齊讀課題。
接著,由“典”理解“大典”,進而理解“開國大典”。為新中國的成立而舉行的盛大、隆重的典禮就是開國大典。生再讀課題。
第二環節,整體感知,初識大典。
學生初讀課文之后,我引導學生通過抓住描寫時間的句子,幫助學生讀懂每個時間段的不同場面,根據學生的交流歸納出開國大典的四個盛大隆重的場面,我相機板書:入場、大會、閱兵、游行。從而理清了文章表達順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最后我再小結概括課文的方法。
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魚。第三學段目標要求學生能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學會用畫表示時間的句子來理清文章敘述順序和把各部分內容連起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第三環節,重點研讀,感受大典。
課文“大會”內容的學習是本節課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我引導學生抓住關聯詞“接著”理清了“大會”這個場面的條理。根據學生的交流板書:奏國歌、宣布成立、升國旗、宣讀公告。此時文章的結構學生就了然于心。
接著,學生默讀課文5~10自然段,畫出文中描寫毛主席的動作和群眾的反應的語句,再選擇一處你感觸最深的地方寫下你的感受。板書:毛主席 群眾
在這小結里,我出示課件,采用范例指導學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學會知識、掌握技能。
接著交流學生默讀情況。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完成本節課的板書:毛主席的動作,出現、宣布、升國旗、宣讀。群眾的反應,一陣掌聲一齊投向,一齊歡呼一齊歡躍,一齊脫帽一齊抬頭,一陣歡呼一陣掌聲。
最后我結合學生交流情況引導深入研讀重點語句:課文的第七、八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的研讀我抓住文字表達上的特點:反復設計教學。通過“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一齊”“傳到”等詞句的體會,運用“看視頻、想畫面、聽聲音、讀句子”來引導學生感受人民自豪、激動的心情以及對領袖的無限熱愛,對新中國的無限熱愛。
第八自然段的研讀我設計了三個小環節:根據學生的交流,首先出示詞語電鈕、瞻仰。根據“瞻”是形聲字,理解意思,接著通過問題:為什么用瞻仰?瞻仰什么?引導學生知道五星紅旗是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它代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接著體會兩個“一齊”和“站”字。“站”的教學我是通過前面錄像資料,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具備對文本自我判斷的能力,保證對“站”的理解水到渠成。最后我引用拿破侖的話: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一旦覺醒世界將為之震撼。小結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指導學生帶著這樣的激情再讀課文。結束本環節的學習。
如此,學生從抓重點詞句體會到反復的妙處,感受人民自豪、激動的心情以及對領袖的無限熱愛,對新中國的無限熱愛。從思考群眾心情激蕩的原因聯系到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而深入文本,體會關鍵字詞表達的情感,指導感情朗讀。從課文的內容到寫作方法的認識,從課外到課內,學生熟讀精思,積累語言,對課文進行了一次深層次的理解。
第四環節:課堂總結,銘記大典。
談話引導學生回扣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描寫毛主席動作和群眾反應的語句,師生合作朗讀,銘記大典。
接著結合板書,總結寫法。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這幾個場面都是先寫——毛主席動作,再寫——群眾反應。文中,描寫毛主席動作和群眾反應的語句在其他場面里也有。下節課,讓我們再去感受偉人的形象和場面的熱烈吧!最后課件畫面定格在董希文《開國大典》油畫上。
最后,我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這節課我的板書設計抓住了文章的寫作結構,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場面描寫方法。較好地體現了我這節課的教路與學路。
以上就是我對《開國大典》的說課內容。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