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蕾

作業練習作為重要的教學環節之一,是學生鞏固所學的重要手段,是了解學生學習過程、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作業應該為學生的學而設計,為學生的練而設計,力求凸顯以下“四性”。
一、因材施教,凸顯層次性
數學教學必須因材施教,既要關注后進生和中等生,也不能忽略優秀生。作業設計應遵循由易到難、由基礎到變式、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順序,可以設計以下四種層次的習題。
1.基礎題。針對本節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和目標,設計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相應的題目,這類題面向全體學生,是必須掌握的知識點。
2.鞏固題。針對本節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設計多樣化的變式練習,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進一步理解掌握知識。
3.拓展題。習題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4.提高題。讓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已有的生活經驗,發展應用數學的能力,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充分發展才能的空間。
如,教學“二十四時計時法”后,可設計這樣的分層作業。
(1)認真觀察,細心做。(基礎題)
①填一填。
上午6時是___時___分;晚上8時30分是___時___分
16時是下午___時;22時是晚上___時
②開動時間小火車。(給下面的時間排出正確的順序)
上午7時 下午5時 0時 21時 13時
(2)仔細分析,專心寫。(鞏固題)
從9時到13時30分,經過___時___分。
從上午8時30分到中午12時,經過___時___分。
從15時開始,經過了6時25分,是__時___分。
從下午4時20分經過___時___分到19時35分。
(3)深入思考,巧解題。(拓展題)
學校圖書館中午__時閉館,下午___時___分開館,中午休息了___時___分,全天共開放___時___分。
(4)開動腦筋,你能行。(提高題,可選做)
小東爸爸出差要坐動車到福州,從家到火車站需要20分鐘,小東爸爸至少要在___時___分出發才能準時坐動車。
分層次布置作業,不等于遷就學生,不等于對學生降低要求,而是尊重學生的基礎,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在作業設計時,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頂”與“?;A、求發展”的原則,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二、攻克難點,凸顯針對性
學習心理學的相關研究已證實:熟能生巧,熟亦能生厭。因此,作業設計切忌用“題海”戰術,應針對教學的重點與學生易錯、易混淆的問題,設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題。做到“練一題管一類”,力求舉一反三,以少勝多。
三、精心選材,凸顯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設計作業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形式新穎、生動有趣、來自于生活實踐中的數學作業,特別能激起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取得良好的練習效果。
四、學以致用,凸顯探究性
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觀察、實驗、調查、思考為主的探究性作業,給學生提供探究規律、尋求結論的機會。
總之,作業設計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只有我們用心投入,真正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才能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少量的作業發揮更大的效益,讓學生從作業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數學的魅力。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