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穎
摘 要: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成效會對學生的整體語文成績造成直接影響。對此,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加強對閱讀教學的重視,并且采取措施,促進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立足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重點分析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養成的有效性問題。以期通過努力,找到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可靠途徑,從而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良好習慣;閱讀氛圍;拓展閱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整體文化素養得到提升。通過不斷閱讀文章,學生能獲取更多知識。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顯得尤為重要,影響著學生的生活和學習。
一、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首先應該為學生創設一種濃郁的閱讀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增強閱讀的意識。這就要求教師努力營造一種安靜和諧的氛圍,讓學生能夠以平和的心態進行閱讀,從而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例如,在課前五分鐘或者課程結束前五分鐘,讓學生靜讀,在安靜的氛圍中開展閱讀。同時,教師也可以在班級設立一個小的圖書角,置放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學生在課下的時候可以借閱,這樣會為學生開展閱讀提供一定的便利條件,對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例如,學習《美德在我身邊》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圖書角放置一些講述美德的閱讀材料,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材料,使在課堂上的學習更加充實。
二、增加課外閱讀,拓展閱讀面
適當進行閱讀拓展,對于豐富學生的閱讀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進行相應的課外拓展,使教材得到更好的補充,學生還可以學習到更多知識。例如,在學習《感悟名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找到一些關于名言的閱讀材料,包括《名人名言》《名言大全》等。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了解更多知識,同時也是對課堂學習的補充和延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長其見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科學安排閱讀時間,提高閱讀效率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重要的一點就是科學安排閱讀時間。只有合理安排閱讀時間,讓學生在正確的時間開展有效閱讀,才能稱得上是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教師可以在一周的課程中安排兩節固定的閱讀課,針對學生的閱讀問題進行指導。同時,由于閱讀時間比較確定,所以閱讀的時候效率也會提高。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在課下安排一些時間進行閱讀,例如每天晚飯后閱讀,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注重閱讀時間的同時,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開展高效的閱讀,合理使用精讀、細讀和略讀。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開展有效閱讀,既保證了閱讀的數量,也保證了質量,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積極影響,讓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升,綜合能力得到鍛煉,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小學生而言非常重要。在具體指導實踐過程中,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同時給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氛圍。只有學生真正接受閱讀后,才能夠保證閱讀效率。而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夠在閱讀中感到快樂,從而激發閱讀興趣和積極性,如此其綜合素質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王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10).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