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素美
摘 ?要: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一度被稱為“熱門”專業,然近年來,畢業生就業困難,其背后弊端眾多,高校應借力當地經濟發展,立足市場需求,通過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改革課程結構,建設實踐教學基地,構建“雙師型”教學隊伍等一系列舉措構建新的教學體系,培養文產企業急需人才,為經濟發展服務。
關鍵詞:文化產業管理;教學體系;構建;地方經濟
一、貴州省文化產業及高校文產專業發展現狀
貴州地處西南地區,雖然經落后,但是文化資源豐厚,自2006年貴州省文化體制改革啟動以來,貴州省的文化產業呈現出態勢好、增速快的總體特征。截至2013年底,全省文化產業單位共有11698個,共有從業人員32.82萬人,收入483.00億元,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209.72億元,占GDP的比重為2.62%。[1]
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為文產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目前全省開設文產專業的院校共有6所,其中,4所院校招收本科生,2所院校招收碩士研究生(其中一所院校招生在職研究生)。從開設此專業院校數量和招生人數上看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從本專業競爭力上同樣處于較低水平。據中國科教評價網相關數據顯示,2012-2015年中國文化產管理專業大學競爭力排行榜中,貴州省無一所高校上榜。[2]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現實要求和文化企業人才需求的當務之急是急需大量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文化產業人才和綜合素質高的文化管理人才。目前,適應社會需求的"專科一本科一研究生"金字塔式的合理人才層次結構尚未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局面明顯突出,尤其是專科層次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規模和力度明顯不夠,繼而導致社會急需的操作能力較強的應用型文化產業人才嚴重缺乏。[3]然近幾年來,高校文產專業學生就業不容樂觀,專社會認同度降低,社會需求量減少,就業率偏低。2014年和2015年,該專業被教育廳列位貴州省的十大預警專業(即社會認同度不高,社會需求量下降,學生就業率低)之一。高校文產專業的尷尬現狀迫使我們追究其背后深層因素,進行教學體制的改革。
二、貴州文產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歸屬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合理。文產專業作為新生產業,發展尚未成熟,很多高校甚至在不具備開設此專業的條件下就開辦此專業,因此存在歸屬混亂的問題,有的院校把它放在經濟管理學院,有的放在文學院,有的放在歷史學院,有的放在傳播學院,有的又放在藝術學院,也有學校單獨成立文化產業學院。專業的歸屬不同,導致了不同學校文產專業的課程設置大相徑庭,很多院校根據本院系的特點和教師“能上,易上”的原則來設置課程,致使課程設置出現亂象叢生的現象。“有一些高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如蜻蜓點水,不夠深入,所設課程有的偏向于藝術學,有的偏重于文學,有的偏向于傳播學,有的偏向于歷史學”。 課程設置的現狀使得學生的知識結構“博而不精”、“雜而不專”,專業技能缺乏,就業困難。
(二)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服務地方經濟功能較弱。近年來文產專業學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是人才培養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畢業生資源相對的過剩局面。課堂所學知識大而空,理論知識不牢固,且與地方經濟發展結合不緊密,企業和市場需求的實踐操作技能不具備,文化產業的核心能力"創意能力"不足,不能直接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三)課程設置理論與實踐比例不協調。文產專業課程設置存在嚴重的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原因如下,第一,理論教學比重偏大是本科教育一貫的傳統和弊病,文產專業同樣不例外。第二,高校從控制教學成本上壓縮實踐教學。實踐教學較之理論教學需要投入的成本更高。所以很多院校為了節約教學成本,減少實踐教學的比重,即使課程大綱里列出了適當的實踐教學的課時,執行的時候并未遵照執行,以理論課程代替之。第三,實踐教學課程操作難度較大,實踐過程中又涉及到實踐基地的聯絡及學生人身安全等各方面的因素,再加上專業老師的指導實踐教學的能力有限,很多老師不愿意進行實踐教學。以上原因致使文產專業學生實踐機會甚少,實踐操作能力較差的局面,因此就出現擇業時用人單位“缺人,嚴重缺人”、 “空缺崗位一人難求”而又拒絕“應屆畢業生”,“有工作經驗優先”,人才相對飽就業困難的局面。
(四)師資力量薄弱,“雙師型”教師缺乏。文化產業外延龐雜,口徑寬泛。國家統計局2012年制定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將我國文化產業分為五層,共10個大類、5O個中類、120個小類,內容涉及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文化信息傳輸、文化創意和設計多個領域,體現在高校專業上也極為豐富和具體,涵蓋了橫跨文學、管理學、藝術學、傳播學、人類學工學等多個學科門類,縱貫研究生、本科、專科等不同學歷教育層次的多種專業。 文產專業的跨學科性使得該專業的老師必須具備寬廣的知識面和極高的專業素養,而在實際辦學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由于文產專業屬于新興學科,文產專業畢業的科班出身的老師少而又少,很多老師都是從文學、管理學、歷史學、傳播學等相關學科轉崗而來,知識結構和學科視野有待豐富和提高,實踐能力更是不足。因此,實際教學過程中,理論和實踐教學能夠兩手都硬的"雙師型"教學隊伍甚是缺乏。
文化產業是新興的"朝陽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人才需求旺盛。因此,調整文產專業人才培養的體系,以迎合市場的需求,扭轉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局面勢在必行。
三、構建合理高校文產專業教學新體系
(一)明確專業定位,合理設置課程。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專業定位應來源于市場。根據市場對文產人才能力及素質的需求,合理設置課程,形成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因此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定位的誕生因該遵循這樣一個程序:市場調研,獲取畢業生所需的能力及素養,開設相關專業課程,配備專業老師,形成學生相關能力,滿足市場需求。應該而并非是專業老師——相關課程——能力及素質——市場的過程。人才的培養,同樣要和文化產品的生產一樣要遵循“以需定產”的規律。另外,“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是高校人才培養宗旨之一,因此,貴州高校文產專業人才培養應立足“貴州需求,服務地方發展需要”。 凸顯地方特色。目前,貴州文化產業已經呈現出“一個龍頭,三大部類,十大產業的帶動下,推動其他八大領域”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體系。以文化旅游業為先導,整合貴州多種文化資源,將文化旅游業、民族民間文藝演出業、民族民間工藝品產業、民族節慶與會展產業、山地體育與戶外運動產業、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化藝術與休閑娛樂產業、網絡新媒體與動漫與網游、創意設計產業等10大文化產業領域分為相互支持,相需為用,融合發展的三大部類。從而帶動休閑避暑創意地產業、酒文化產業、茶文化產業、民族醫藥產業、風味餐飲產業、溫泉健身養身產業、花卉產業與景石產業、民族時尚家居用品與中國銀器產業等8大產業更廣泛領域的發展。 因此貴州省文產專業人才培養,應該展開廣泛的市場調研,了解貴州需求,調整專業目標定位和課程設置,凸顯地方特色,為貴州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從而使畢業生就業有針對性。
(二)加大課程改革力度,凸顯“創意”和“技能”特色,提升實踐教學比重。文產專業應該培養具有“創意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因此課程設置時要凸顯培養學生“創意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加大實踐教學比重,勢在必行。對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處理,我們不妨借鑒高職院校的經驗,理論教學以“必須和夠用”為原則,讓理論教學服務于實踐教學,讓實踐教學豐富、深化和反哺理論教學。
(三)借力地方產業經濟發展,建設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教學基地提升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重點。分為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兩種。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可以采用常見的“實訓室”和“經濟實體”兩種,后者可以實現和專業的“無縫對接”。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離不開貴州文化產業發展的大環境,貴州省自2012年至今共推出像“貴州天馬傳媒有限公司”、 “貴陽數字內容產業園”、“當代貴州雜志社”、等34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高校要善于利用社會資源,多種途徑和企業展開“校企合作”,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研究機構,創新“訂單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開拓校外實習基地。
(四)組建“雙師型”教學隊伍,增強高校社會服務功能。文產專業人才的培養,應以市場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主導,因此,提高教師的素質,構建“雙師型”教學隊伍尤為重要。文產專業學科交叉的特點,決定了專業教師不僅要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豐富自己的學科知識結構,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而且還要提升自己實踐教學能力,而這正很多高校教師致命缺陷。我們可以采用“請進來”和“送出去相結合”的方式,組建合理的“雙師型”教學隊伍。所謂“請進來”就是要聘請文化企業具有行業實踐經驗又具備一定理論水平的“專業人員”作為我們的兼職教師,指導學生的實踐教學。所謂“送出去”就是讓我們的專業老師到企業去鍛煉,通過“實習、兼職、頂崗、交流”等多種方式,一方面培養和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強了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
總之,貴州高校文產專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當地文產經濟的發展,高校要通過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改革課程結構,建設實踐教學基地,構建“雙師型”教學隊伍等一系列舉措,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立足本地經濟的發展,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應用型、復合型的高素質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 周靜.貴州民營企業抱團發展文化產業[N]貴州日報,2015年1月12日.
[2] 2014-2015中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大學競爭力排行榜[DB/OL]
http://www.nseac.com/html/261/646033.html,2014-04-16.
[3] 楊元芳,鄭至榮.論高校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機制的改革[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2)
[4] 王志標,郭太臣.積極轉變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模式[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2(3).
[5] 李思屈,李濤.文化產業概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
[6] 省教育廳要求各高校專業設置須看“貴州需求”[EB/OL]
http://www.gywb.cn/content/2014-01/13/content_391882.htm,2014-01-13.
[7] 貴州省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貴州省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M].貴陽:貴州大學出版社,2010
[8] 貴州省第二批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名單公示[EB/OL]
http://news.gog.com.cn/system/2014/01/10/013079764.shtml,201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