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申
摘 ?要:域名作為網絡技術發展的產物,被廣泛使用,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本文將主要闡述域名的法律性質及其保護,希望有助于人們更好地了解域名,使用域名。
關鍵詞:知識產權;價格;保護
2014年9月,有媒體報道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之子王思聰以6000萬元的價格購入域名wanda.com,引發民眾熱議。事實上,在此之前,已經有多家互聯網大鱷花費巨資購入相關域名,如2014年4月22日,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以2200萬元的價格購入域名mi.com,2014年5月21日,錘子手機創始人羅永浩以200萬元的價格購入域名t.tt。這一系列購買域名的行為,讓域名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一、域名的概念及價值
(一)域名的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法》(草案征求意見稿)第二十八條規定:“本法所稱互聯網域名,是指與互聯網協議地址想對應,用于識別和定位互聯網上設備的層次結構式字符標識。”域名根據級別不同,可分為一級域名、二級域名和三級域名。一級域名一般指國家域名或地區域名,比如.cn代表中國,.hk代表香港。二級域名一般指網站主體的屬性,比如
com代表商業機構,.gov代表政府機構。三級域名一般指網站主體的特有名稱,用來區別于其他域名,比如前文所提到wan
da、mi、t。
(二)域名的價值。(1)定位價值。在互聯網中,每臺計算機都有獨有的IP地址,用來接收數據信息。IP地址一般由4個小于256的數字組成,數字之間用小圓點相分隔。這些數字組合沒有規律性,人們在使用時不容易記住。因而人們為了方便使用,創造了域名。域名是IP地址的外部代碼,人們只要在計算機中輸入域名,就可以通過DNS服務器定位特定的IP地址。這種定位技術一般較為穩定,而且不易被破壞,即使遭到破壞,也可以自行恢復。(2)識別價值。隨著電子商務的日益發展,許多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絡平臺,用來銷售商品,宣傳企業。這些企業在申請域名時,往往直接使用本企業名稱或者商品品牌的拼音組合,如wanda即萬達。這樣做,一方面,有助于網民在輸入域名時,加深對域名中所出現的企業名稱或商品品牌的印象,從而提高企業或商品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地避免“搭便車”現場的發生,即某小企業故意使用某大企業的名稱作為三級域名,造成網民錯誤識別,錯誤購買。域名的這種識別價值,也使其成為企業或商品在網絡世界的第二張名片。(3)經濟價值。正因為域名具有前面兩種價值(定位價值和識別價值),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對域名的使用和保護。進而產生了一些相關機構,來幫助企業申請域名以及后續的維護,甚至還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域名交易平臺,其背后帶來的經濟價值不容小覷。2010年,日本樂天公司花2.5億美元收購美國電子商務網站buy.com,主要就是看中域名buy.com所蘊含的經濟價值。也正因為巨大經濟價值的存在,域名被惡意搶注的情況屢見不鮮。所以,建立完善的域名保護機制,迫在眉睫。
二、域名的法律性質
(一)名稱。因為許多域名都使用了企業名稱作為三級域名,所以有學者就認為域名即名稱。事實上,域名與名稱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這種聯系僅僅是文字外觀上的聯系,而非法律性質上的聯系,如某企業申請注冊域名apple.com,該企業可能是生產、銷售電腦的蘋果公司,也可能是其他種植、銷售水果的蘋果公司。這種不具有專用性的文字,一般可以成為域名,但不能成為名稱。2009年,開心網狀告千橡網絡公司,認為千橡網絡公司所使用的域名kaixin001.com侵犯了自己所使用的域名
kaixin.com。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最終認定,千橡網絡公司使用的域名kaixin001.com不侵犯開心網的域名
kaixin.com,真正造成網民誤會的不是域名,而是網站的名稱“開心網”及其網站的裝潢設計。
(二)商標。商標是指能夠將不同的經營者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區別開來,并可為視覺所感知的顯著標記。之所以有學者把域名的法律性質認定為商標,是因為兩者都具有識別性。但是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兩者之間還是存在許多不同。第一,兩者的表現形式不同。商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形;而域名只能是文字。第二,兩者的目的不同。商標的主要目的是識別,區分不同的商品和服務;而域名雖然也有識別性,但主要目的仍然是定位性。
(三)新型的智力成果。本文比較贊同的是域名作為新型的智力成果而存在。一方面,域名具有智力成果的基本特征:1.域名是人類智力勞動的成果。為了使域名既具有專有性,又有一定的識別性,申請人需要投入一定的智力勞動來設計符合上述兩性的域名。2.域名是一種無形的財產。域名作為IP地址的外部代碼,不具有物質形態。同時,域名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受到人們關注和保護。3.域名具有專有性。某一域名一旦被注冊,其他人就無法再申請與之相同的域名,這種專有性既體現在一國范圍內,也體現在全世界范圍內。
另一方面,域名又不同于傳統的智力成果。1.保護期限不同。傳統的智力成果一般都有保護期限,如作品的保護期限為作者生前加死后50年,發明專利的保護期限為30年。域名一旦取得,便受到無期限的保護。2.保護區域不同。傳統的智力成果一般在本國范圍內受到保護,如我國國內的一些商標在國外被搶注,往往很難得到救濟。域名不僅在本國范圍內受到保護,而且在全世界范圍內受到保護。
三、域名的保護
(一)域名保護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域名作為新型的智力成果,我國尚未制定專門的法律,只是在行政管理方面,出臺了幾部部門規章。如2002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域名注冊實施細則》、2004年《中國互聯網絡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2006年《中國互聯網絡域名管理辦法》、2007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程序規則》。這些部門規章彼此之間缺乏一定的系統性,不足以有效地保護域名。
(1)自然人不能申請注冊域名。《中國互聯網絡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域名注冊實施細則》對申請注冊域名采取了嚴格的規定:域名注冊申請主體必須是依法登記并且能夠承擔民事責任的組織,個人不能申請域名。這一規定不符合當前域名快速發展的需要。(2)域名轉讓的規定不統一。《中國互聯網絡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第24條規定:“注冊域名可以變更或注銷,但不得轉讓或買賣。”這一規定完全限制了域名經濟價值在流轉中的體現。隨后雖然在《中國互聯網絡域名管理辦法》中做了調整,允許當事人根據自己的意愿自由交易,但是缺乏域名轉讓的具體操作性規定。針對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域名糾紛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相關的司法解釋,即《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但是該司法解釋對域名糾紛的案由采用了回避的態度。
(二)域名保護的完善。(1)制定專門的保護。據CNNIC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1月底,中國國家一級域名.cn注冊總量突破7336000個,穩居全球第二。域名與作品、商標、專利一同成為智力成果,理應受到平等地保護,制定專門的法律,該法律與《著作權法》、《商標法》和《專利法》應處于同一效力位階,共同構成知識產權法體系。
(2)明確域名的權利內容。1)積極權利域名一旦被注冊,權利人就會具有以下積極權利:①使用權。使用權是指域名的權利人有權決定是否使用以及以何種方式來使用該域名。使用方式主要包括通過DNS系統將域名與IP地址相聯系,或者利用域名進行網上或者網下的商業宣傳。同時,域名的權利人還可以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域名,獲取利益。由于域名具有專有性,這種許可使用應當為獨占許可,即在許可期限內,權利人本人也不再使用該域名。②轉讓權。轉讓權是指域名的權利人有權將域名轉讓給他人。當前,在我國域名買賣非常活躍。在最大的電商平臺“淘寶”上輸入域名轉讓,就會顯示上萬條交易信息,價格從十元到一萬元不等。③變更權和注銷權。變更權是指域名的權利人有權依照一定的程序,變更域名或者其他事項;注銷權是指域名的權利人依照一定的程序終止域名的使用。根據注銷原因和方式不同,注銷可以分為主動注銷和被動注銷。前者指域名權利人因為自身原因,向管理機構提出申請,要求終止使用;后者指管理機構在域名權利人違反相關規定的情況下,依職權作出終止行為,屬于行政管理行為。《中國互聯網絡域名管理辦法》對變更權和注銷權均作出了規定。2)消極權利。所謂的消極權利,是指域名的權利人享有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主要是指禁止他人將域名注冊為商標。域名具有一定的識別性,一些投機分子便趁機將一些知名域名注冊為商標,用于標識自己(A)的產品或服務,使消費者產生錯誤的判斷,認為該產品或服務是知名域名所對應的企業(B)所提供。這種搭便車的行為,不僅給域名權利人造成了負面影響和經濟損失,而且也破壞了域名的使用秩序。
消極權利不包括禁止他人注冊近似的域名。當前各國并不反對使用近似的域名,因為近似的域名定位的是不同的IP地址。一個已經注冊的域名,可以通過調整一級域名或二級域名,而產生新的域名。比如在中國家喻戶曉的taobao.com.cn,可以調整為taobao.com.hk、taobao.gov.cn。這種近似注冊,并不會影響taobao.com.cn定位功能的實現。
(3)建立完善的保護機制。1)設立專門的糾紛解決機構。目前,域名糾紛主要依靠訴訟方式來解決。由于域名案件不僅涉及法律知識,還涉及網絡技術,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需要投入大量的司法資源 ?,經歷繁瑣、漫長的訴訟過程。在這種背景下,設立專門的糾紛解決機構,不僅可以有效地節約司法資源,而且可以很好地體現專業性。該機構可以采用專家組模式,由法律專家、網絡技術專家等相關專業人士組成,接受權利人的投訴,作出是否構成違約或侵權的裁決,如果權利人對裁決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訴。2)建立法定賠償制度。在ND納米廠訴雙菱網絡公司玉門侵權案中,一審法院判決被告向原告賠償經濟損失3212元及律師費1000元。經濟損失3212元主要是指域名注冊費和公證費。這種經濟損失的計算方式有待商榷。因為一個域名從設計到申請注冊,再到使用,權利人需要投入巨大的金錢,注冊費和公證費只是其中最基本的。反之,一個域名由于權利人精心維護被廣泛知曉,成為知名域名,給權利人帶來的經濟價值也是巨大的。域名一旦被侵害,在計算權利人經濟損失時,既要考慮他在此之前的投入,也要考慮他在此之后喪失的利益,前者比較容易計算,后者比較難以計算。面對這種情況,我國可以借鑒美國的做法,建立法定賠償制度,即使域名持有人無法證明自己由于侵權或者違約行為而實際遭受的損失,其仍然可選擇法律的規定,申請法院在一定數額范圍內確定一個賠償數額。具體數額應該是一個幅度范圍,允許法院結合案情自由裁量。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決書:(2009)二中民初字第10988號.
[2] 吳漢東.知識產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 蘇人.變色的域名之爭[J].中國社會導刊,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