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
采血篩查癌癥新方法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日本某株式會社開發出一種“氨基酸指標癌癥風險篩查法”,簡稱AICS。通過測定、解析正常人血液中20種游離氨基酸的含油量,可以發現胃癌、大腸癌等在內6種癌癥的風險。這是因為,經過檢測發現,正常人與癌癥患者血液中的20種游離氨基酸的含量是不同的,不同部位患癌時含量也不相同。在能夠發現的這幾種癌癥中,AICS值以0~10為基準,分為A類(0~4.9)、B類(5~7.9)、C類(8~10)提示不同的患癌風險。研究人員解釋,例如,胃癌的情況,如果檢測顯示A類,表示風險為1/3200,顯示C類則為1/98。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結果為C類不代表一定患有胃癌,結果為A類也不代表一定安全。

據了解,此株式會社于2011年開始,向日本全國各大醫院推廣這項篩查法,至今已有780家醫療機構采用。正常人采血5毫升即可篩查胃癌、大腸癌、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宮癌、卵巢癌等癌癥的罹患幾率。
可測出皮膚癌的相機
據芬蘭《赫爾辛基新聞報》報道,芬蘭VTT技術研究中心的學者發明了一種超光譜相機,它能夠檢測出早期皮膚癌。
據該相機的研發者海基·薩里介紹,這種手持的精準照相機采用了高分辨率的超光譜成像技術,可用于檢測皮膚癌及其先兆,讓患者能夠盡早接受治療。它可在2秒鐘內一次性拍攝12平方厘米大的皮膚區域,捕捉最多達70個不同波段的圖像,并將圖像疊加成光譜圖像立體圖。計算機通過分析人體組織的反射光譜來確定腫瘤的位置和大小,還可以確定肉眼難以辨別的、邊緣不清晰的皮膚腫瘤邊界,如惡性雀斑等。
超光譜相機的出現為皮膚癌的有效檢測以及早期防治開啟了一扇新大門。
呼吸檢測乳腺癌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一家公司研究出一款呼吸測試儀,僅10分鐘就可檢測是否有乳腺癌的存在,目前已在歐洲上市。
該套呼吸檢測儀器由美國一家公司研發,女性只需對著機器呼氣兩分鐘,機器會自動分析化學物質水平,電腦通過分析結果判斷是否出現乳腺癌的征兆,其準確程度不亞于乳房X光檢查。專家認為,如果乳房檢測顯示的結果呈陰性,那么,有大于99.9%的可能性證實該名女性沒有患上乳腺癌。當然,這種儀器發現疾病的精確度相對較低,女性如果在呼吸檢查中顯示的結果呈陽性,她仍需要進行乳房X光檢查。
此外,專家還強調,在該呼吸檢測成為乳癌檢測的首選之前,他們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在不久的將來,人們會把呼吸檢測作為一種多面的檢測方法,用來檢測多種疾病,最終成為像血檢和尿檢一樣的主流檢測方法。
對手機吹氣測癌癥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英國一家公司宣稱,2年內就可以實現對手機吹氣來測量癌癥。
11年前,英國劍橋大學工程系的3名畢業生創立了一家公司Owlstone,專營氣味測試儀以幫助石油公司監測污染、協助美國反恐機構追蹤爆炸物。然而,兩年半前,該公司共同創始人之一比利·博伊爾決定進軍醫療領域,利用公司的專利技術“電子鼻”來早期診斷結腸癌。去年該公司成功推出一款名為Lonestar的吹氣檢測儀,可利用氣味判別結腸癌和普通腸道疾病。
事實上,科學家一直在研究“嗅覺標記”和各種疾病的關系。相比正常細胞,癌細胞的新陳代謝發生變異,會釋放出不同氣味的化學物質,但這些氣味差別過于微弱,人類鼻子無法識別。而Lonestar吹氣檢測儀則可辨別出極低濃度的特定氣味。操作時,將儀器放在一個空氣環境恒定的房間里,受試者進入房間對著儀器管子吹氣,其呼出的氣體與數據庫中已知的結腸癌氣味對比,就可以知道受試者是否健康。英國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已成功利用該儀器區分出結腸癌和腸炎患者。目前,Owlstone公司正在研究如何把吹氣檢測儀變成手機一樣的便攜式設備。博伊爾表示,僅需2年的時間就能實現。
Owlstone公司獲得英國國民保健制度的資金支持,研究是否可以通過“聞”患者的呼吸氣味來檢測肺癌。博伊爾認為,在不久之后,人們將可利用手機知曉自己的健康狀況。
血檢癌癥只需3小時

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開發出一項新型大腸癌檢測法,研究成果已刊登在英國科學期刊《自然通訊》雜志電子版上。
癌癥患者體液中存在異常的“exosome”(細胞囊泡),通常用來檢測細胞囊泡的手法需要多道手續,費時長,不夠實用。研究中,研究人員給兩種修飾癌細胞特異蛋白質的不同抗體染色,然后注入提取的體液(血液或尿液),若體液含有異常的細胞囊泡,就會發光,從而診斷出癌癥。據稱,應用該方法只需要5微升血液,在1.5~3小時內就能查出異常的細胞囊泡是否存在。據稱,該檢測法有望在數年內投入臨床應用中。
癌癥試紙
據《參考消息》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生安德魯·沃倫說:“癌癥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很高。盡快確診確實是及時幫助更多人的一條重要途徑。”沃倫領導的研究小組發明了癌癥試紙這種檢測方法。
同艾滋病和結核病等傳染病不同,腫瘤蛋白釋放的信號不易被檢測出來。為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發明了能注入血流的納米級生物標志物。每種標志物用于同癌細胞產生的特定蛋白發生作用。當二者相遇時,蛋白剪下標志物的微小碎片。這些碎片最終進入尿液。
這種檢測就像懷孕檢測一樣,用一條試紙采集尿樣,試紙上覆蓋能檢測標志物碎片的抗體。如果尿樣中有碎片,試紙上就出現一條線,表示體內有癌組織。整個過程需1小時左右。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它顯示,把這種試紙用于一群老鼠,能夠檢測出結腸癌和血塊—這可能是心血管出問題的跡象。沃倫說,他們可以研發更多生物標志物來針對其他種類的癌癥。
1分鐘診斷早期癌癥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熱物理研究所科學家宣布,他們開發出一種通過激光納米技術診斷早期癌癥的方法,從采樣到分析完成僅需1分鐘,準確率可達85%以上。
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弗拉基米爾·梅列京介紹,現有的診斷方法是根據血液中的血紅細胞沉降率間接測量與癌癥相關蛋白質的流體動力學半徑,初步確定受檢者是否患有癌癥。研究人員發現,由于納米粒子可以在不同液體間自由循環,借助激光光譜儀測量尿液中相關納米粒子半徑,可為診斷癌癥提供依據。
梅列京說:“我們已經研制出專門的激光光譜儀,用于測量尿樣中的納米顆粒。經過充分的試驗論證,我們確定了這些顆粒的正常半徑范圍,如果超過這一范圍,則說明受檢者可能患有癌癥。經過臨床實驗,該方法檢測癌癥的準確率超過85%,對于如此簡便易行的早期診斷方法來說,這樣的結果非常理想。”
梅列京指出,這項研究是與新西伯利亞市第一醫院合作開展的,該院已利用該方法對數百名膀胱癌患者的尿樣進行了分析。專家認為,該方法從采樣到分析完成僅需1分鐘,且不需要對病人進行穿刺,十分簡便易行。
目前,該研究所已向俄羅斯專利局申請專利,希望獲得相關企業的資助,用于項目的后續研究及產品化。梅列京說:“我們的最終目標是生產一種廉價易用的早期癌癥診斷產品,將來大家在藥房就能夠買到它,就像買眼壓計一樣方便。”
提取囊液查胰腺癌
瑞典哥德堡大學研究發明出篩查早期胰腺癌的新方法,成功率達97%。研究成果已發表于《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期刊》。
研究發現,惡性胰腺囊腫可能是胰腺癌的前兆,正確測出惡性胰腺囊腫是幫助早期發現胰腺癌的關鍵。哥德堡大學薩爾葛蘭斯卡研究院開發的方法能通過檢測少量從胰腺提取的囊液,判斷是否是惡性胰腺囊腫。該方法主要是利用帶超聲波攝像裝置的電子內窺鏡對胰腺局部照相,發現異常則提取囊液進行分析。該方法有90%的把握檢測出腫瘤是否已發展成癌癥,從而判定是否需要立刻手術。該方法快速有效,有望5年內用于醫院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