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道振
(韓山師范學院 廣東潮州 521041)
一直以來,課余活動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不可或缺的途徑,是學校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課余活動與課堂教學雖然都是實現教育目的重要途徑,但由于課外活動在活動內容、組織形式、活動方式上等又不同于課堂教學,因此,又具備了它自身的特點。課余活動與課堂教學相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課堂教學中,受教育者可以獲得知識,培養思想品德,提高審美能力等。在課外活動中,受教育者有直接動手的機會,在其親自參與、組織、設計的各項實踐中,獲得了實際知識,提高了思想品德和身體素質,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實踐活動中獲得了發展。課余籃球運動科學,合理地開展,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健康水平,使學生在平時高強度的學習生活中獲得放松減壓的機會,從而更積極地投入到文化課學習中去。
表1 每周參與課余籃球活動次數(N=200)
表2 每周參與課余籃球運動時長(N=200)
表3 為中學生參加課余籃球運動的目的(N=200)
表4 參加課余籃球的活動行式(N=200)
該文研究對象為潮州市部分中學學生,包括金山中學、庵埠中學、高級中學、綿德中學、瓷都中學、松昌中學六所全日制中學的在校中學生。
1.2.1 文獻資料法
在閱讀有關中學生課余籃球開展現狀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獲得與該文研究相關的信息,為該文提供詳細的資料來源和理論依據。
1.2.2 訪談法
訪談法:通過面談等方式對潮州市中學的部分有5年以上教齡的體育教師進行訪談,訪談側重了解學生在課余時籃球運動的開展現狀,咨詢他們對所存在的問題的了解、看法和建議,作為撰寫此文的有力依據。
1.2.3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目的,遵循問卷制定原則制定調查問卷,問卷對學生的基本情況、課余籃球運動參與目的、每周運動次數和時間、練習形式等方面進行調查,共發問卷230份,總共回收220份,合格200份,不合格20份,有效率91%。
1.2.4 數理統計法
采用SAS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1.1 潮州市中學生課余籃球運動頻率
由表1可知:學生中大部分都有參加課余的籃球運動,每周參與次數最多區間在3次及3次以上,占38.5%,參與1次的學生占29%、2次的占30%,次數在3次以下的學生占總人數的71.5%,可見總體學生參加課余籃球運動的次數偏少。
2.1.2 中學生每周參加課余籃球活動的時長
由表2可見,每周課余籃球運動時長最多的區間在30~60分鐘,占35%,每周課余籃球運動時長小于的學生占33%,而每周參與課余籃球運動時長達到90分鐘以上的同學只占了11%。
由此可知,中學生參與課余籃球運動的熱情略顯不足,積極性有待提高。制約中學生參與課外籃球運動的主要因素包括學習壓力過重。場地器材不足、沒有專業人員指導、技術不好怕別的同學譏笑、家長不支持和怕臟怕累怕受傷等。
表5 中學生參與課余籃球運動的場地調查(N=200)
表6 以學生為主體對課余籃球活動的影響調查(N=200)
表7 中學生參與課余籃球競賽情況調查(N=200)
通過表3調查發現,中學生參加課余籃球運動的目的主要是增強體魄,占43%;其他因素如:休閑娛樂、發展運動能力、緩解壓力、增加人際交往都占了較大的比例,從而可以了解中學生大部分都能認識到了體育運動的真正意義,這有助于全面增強中學生身體素質的目標。
課余籃球活動方式主要有:半場1對1攻防練習、半場3對3攻防練習、半場4對4攻防練習和全場5人比賽等方式。
通過表4的調查顯示:潮州市中學課余籃球運動主要是通過半場的形式而實現的。其中半場3對3和半場4對4最多,分別是42%和33%,在全場5對5比賽的比例只有13%。所以,以半場3對3和4對4是現階段學校課余籃球活動的主要形式。
原因主要是:(1)半場3對3籃球攻防練習和半場4對4籃球攻防練習,參與者在實際運動中接觸球時間增多,跑動范圍小,又有對抗、有配合也有競爭,所以比較受中學生喜歡。(2)1對1籃球攻防練習,雙方兩人比賽就需要一個半場,受到籃球場地的限制,而且缺少團隊配合,只有個人的技術比拼,無法使學生獲得集體的榮譽感。
2.4.1 籃球場地硬件設施方面的因素
表5調查表明:潮州市中學生開展課余籃球運動主要是在該校的籃球場,占了65.5%,其他場所如附近體育館、周邊學校籃球場、其他場所各占的比例分別為27%、7%和10.5%。
所以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籃球運動氛圍對課余籃球運動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4.2 以學生為主體對課余籃球活動的影響調查
通過表6可知,42%的中學生是因為沒有空余時間參與籃球運動;22%的學生由于學習壓力大不參加;18.5%的中學生對籃球運動興趣不佳:還有17.5%的學生由于自身籃球水平不高而不參加。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沒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參與到課余籃球運動中去。
通過表7可見,學校作為一個教育的主體,開展的籃球競賽卻無法滿足多數學生參與課余籃球競賽的需求。經過調查得出,許多學校組織的籃球競賽很少,有些學校甚至沒組織各種競賽類的比賽。主要因素有一下幾點:(1)學校方面活動經費不足。(2)學校方面擔心學生在比賽中受傷。(3)學校方面缺乏擁有相關經驗的組織者。致使愛好籃球運動的學生很多只能參與村鎮組織的籃球競賽或自行組織籃球競賽。這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課余籃球運動的推廣與普及。建議各學校了解本校學生對籃球的愛好程度,并根據具體情況組織相關的籃球競賽,以班或者宿舍為單位舉行籃球比賽,讓大部分同學都能參與其中,提高籃球活動的普及性和競技性。
(1)潮州市中學生參加課余籃球運動的目的主要是以增強體魄、休閑娛樂和發展籃球技術為主。
(2)大多數中學生參加課余籃球活動以開放性籃球活動為主要內容,主要以半場3對3,半場4對4為活動主要形式。
(3)學生方面,影響籃球參與的主要因素是課余活動的時間少,學習壓力較大等。
(4)學校組織開展的課余籃球活動不足,不能滿足大部分學生的參與需求。
(1)學校可大力宣傳籃球的運動價值,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如:廣播、板報及校報等,加大對籃球運動的宣傳力度,普及籃球知識,推廣籃球運動的影響力。
(2)學校領導應加以重視,加強組織與管理,營造良好的籃球氛圍,組織多形式的籃球競賽,通過讓學生參加競賽活動使學生增進體質健康,提高團隊合作精神,養成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培養良好的心里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
(3)學校應加大對籃球項目的投入和改善學生參與籃球活動的環境,滿足學生的鍛煉需求。
(4)學生自身要正確認識課余籃球活動的意義,合理安排學習和課余籃球活動的時間,通過參加課余籃球活動減輕學習的壓力,能更積極的投入到文化課學習中。
[1]孫民治.球類運動-籃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8-89.
[2]劉文忠.洪洞縣高中學生課余籃球活動現狀調查[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1,26(6):70-72.
[3]曾育松.饒平縣中學生課外籃球活動開展現狀研究[J].科技資訊,2011(12):236.
[4]陳小明,劉志斌.吉州區中學課余籃球運動開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科技資訊,2012(19):203-204.
[5]張釗雄.廣州市區中學籃球運動開展現狀調查[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8,23(S2):110-111.
[6]李立新.阻礙課余訓練社會化的主要因素探析[J].中國學校體育,1996(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