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甘肅甘南 747000)
甘南州合作市位于甘肅南部,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面積2670km2,人口9.03萬人,其中藏族4.97萬人,漢族2.85萬人,其他少數民族人口1.21萬人。合作市是安多藏區重鎮,是內地通往青藏高原的門戶。鍋莊舞是盛行于甘南州合作的傳統運動項目,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健身健美操是近年來流行起來的嶄新運動形式,發展迅速。兩者共同支撐起了合作市全民健身運動的半邊天。
該文圍繞合作市鍋莊舞、健身健美操運動開展情況、群眾建議意見等要點,設計了《鍋莊舞與健身健美操在合作市社區體育中開展情況調查問卷》《鍋莊舞與健身健美操在合作市學校開展情況調查問卷》兩種問卷調查表。采用“現場發送,填完即收”的方法,共發放問卷1020份,回收1004份,有效率為98%。
1.1.1 參與人員基本情況
從年齡階段看,10~17歲鍋莊舞練習者占6.8%,18~42歲占29.3%,43~58歲占53.2%,59歲以上占10.7%。其中以43~58歲年齡階段占的比例居高。10~17歲健身健美操練習者占8.1%,18~42歲占44.6%,43-58歲占38.3%,59歲以上占9%,其中以18~42歲年齡階段占的比例居高(見表1)。
從民族構成看,練習鍋莊舞者,藏族占57%,漢族占31%,回族占3%,其他民族占9%。練習健身健美操者,藏族占28.6%,漢族占47.6%,回族占14.4%,其他民族占9.4%(見表2)。
從職業類型方面看,鍋莊舞練習者中,在職工作人員、退休職工及群眾、學生分別占38%、42%、9%。健身操練習者中,在職工作人員、退休職工及群眾、學生分別占16%、61%和12%,其他人員占11%(見表3)。
表1 社區居民參加鍋莊舞與健身健美操人員年齡狀況(%)
表2 社區居民參加鍋莊舞與健身健美操人員民族構成狀況(%)
表3 社區居民參加鍋莊舞與健身健美操人員職業狀況(%)
表4 社區居民參加鍋莊舞與健身健美操鍛煉目的(%)
1.1.2 鍛煉目的
強身健體比例最高,鍋莊舞占45%,健身健美操占51.2%。休閑娛樂、預防疾病、交際等需求在兩種運動中也占了較大比重。(見表4)
1.2.1 學生的喜好情況
表示喜歡鍋莊舞的,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占63%,甘南藏綜專占81%,甘南師范占71%,合作藏族中學占90%,均表現出比較喜歡的態度(見表5)。表示喜歡健身健美操的,四所學校分別為66.5%、71%、75%、69%,也均體現出比較喜歡的程度(見表6)。
1.2.2 兩種運動在學校的開設情況
甘南州合作市學校均未開設鍋莊舞課程,但通過走訪了解到,合作藏族中學、甘南師范學校經常將鍋莊舞列為課間操,甘南藏綜專在課外活動時也跳鍋莊舞。甘肅民族師范學院開設了健身健美操課,并且在課余也給學生指導。其他3所學校雖然沒有開設健身健美操,但將健身健美操片段作為教學要素在體育課教學中進行適當的穿插(見表7)。
鍋莊舞練習者中藏族、退休職工及群眾、中老年所占比重最大,漢族、在職工作人員、青壯年次之。健身健美操練習者中漢族、退休職工及群眾、青壯年所占比重最大(而且絕大多數是女性),藏族、在職工作人員、中老年次之。這表明,在甘南州合作市這樣一個以藏民族為主的民族地區,鍋莊舞受到包括藏族在內的各民族的喜愛。參與健身健身健美操運動者漢族比例最高,但也有28.6%的藏族群眾也在參與。青少年參與健身健美操的比例要高于鍋莊舞。
表5 合作市學生對鍋莊舞的喜好程度(%)
表6 合作市學生對健身健美操的喜好程度(%)
表7 合作市學校鍋莊舞及健身操課開設情況
首先是強身健體的比例最高,鍋莊舞占45%,健身健美操占51.2%,其次是休閑娛樂、預防疾病、交際等需求也占了較大的比重。反映了群眾參加鍋莊舞與健身健美操運動的目的呈多元化趨勢。老百姓不僅把鍋莊舞、健身健美操看作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手段,同時也把它當作生活的調劑。
總體上看,學生對鍋莊舞和健身健美操均持較高的喜歡程度,喜歡的比例均達到63%以上。也有部分學生不喜歡鍋莊舞。原因在于學生感到鍋莊舞動作有些古板,形式比較單一,題材也比較狹窄,多少年來缺少變化,不象健身健美操那樣多姿多彩,充滿青春氣息。這反映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交際方式的急速變化,鍋莊舞在一些嶄新運動形式面前有所萎縮。這一點應該引起注意。不喜歡健身健美操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部分學生對這項活動了解的少,感到它和藏區的鍋莊舞反差太大,并且會健身健美操的老師太少。
鍋莊舞在全民健身運動中有著廣闊的前景。當前,我國缺少類似巴西桑巴舞、阿根廷探戈、阿拉伯肚皮舞、愛爾蘭踢踏舞、夏威夷草裙舞等國際性大眾舞蹈,這與我國作為文化大國的地位不相匹配。鍋莊舞有成長為世界性大眾舞蹈的潛質。強化頂層設計,綜合施策,配套跟進,將鍋莊舞發展成我國的一張國際性大眾舞蹈名片,是完全可行的。
在開展旅游產品宣傳、推銷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品的時候,積極將鍋莊舞的民族性、歷史性、鄉土氣息,與健身健美操的現代性、時尚性有機結合,展現出獨特的文化元素和內涵,給人留下深刻而難忘的印象。
當前,健身俱樂部已逐步成為人們參加體育活動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徑和社會體育的主要載體。加快俱樂部的發展,一靠自力更生,優化政策環境,創新發展模式,發動社會力量辦好俱樂部。二靠向上爭取,即立足于甘南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體育運動主管部門積極爭取國家、省上對甘南體育文化事業予以特惠扶持。
[1]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二期工程(2001—2010年)規劃[Z].2001.
[2]張向華.淺論青海地區藏族鍋莊舞的社會價值[J].中國藝術博覽,2008(21):153.
[3]劉世秀.藏羌鍋莊進入體育教學課堂的嘗試[J].四川體育科技.2008(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