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國,李 銘,張 虹,張麗霞,秦姝冕 (大慶師范學院生物工程學院,黑龍江大慶163712)
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實施藍圖,是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的具體化、實踐化形式,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和組織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更是特色培養的保證[1]。大慶師范學院生物工程學院結合大慶市對生物制藥專業人才的需求,在2008年開設了生物技術(制藥方向)專業,學院在2013年正式設置了生物制藥專業,并于當年招生。經過近7年的發展,生物制藥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筆者就生物制藥專業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進行簡要的概括總結。
大慶師范學院生物制藥專業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是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油田建設,培養具有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特質的,具備扎實的生物制藥專業基礎,具備運用生物學和藥學原理解決生物制藥生產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能在生物醫藥企業,尤其是現代生物技術藥品的生產和流通企業、藥檢和藥事管理等相關部門從事生物醫藥產品的生產、質量管理與控制、工藝改造等方面工作的應用技術型人才。
生物制藥專業作為大慶師范學院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肩負的重要任務就是為地方及周邊企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最終實現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目的。近幾年來,大慶師范學院生物制藥專業先后與大慶福瑞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黑龍江珍寶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大慶志飛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產學研的合作關系,并取得了良好的的辦學效果。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逐漸從知識型轉變為高素質的“應用技術型”。因此,這就需要高校對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重新整合和改進。受教育資源和生源素質等方面的限制,地方本科院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培養出地方經濟建設的“有用之材”是有效途徑之一[2]。
大慶師范學院生物制藥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過程中邀請了開設藥學專業和生物制藥專業的學校專家、生物制藥企業的行業專家共同參與。在專家指導下,通過人才培養模式建設、課程體系設置、“訂單式”人才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改革和實習基地建設等多種途徑,有效保障了生物制藥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
2.1 “3+1”人才培養模式 大慶師范學院生物制藥專業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安排在本科教學的前3年,重點加強學生公共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和實驗基本能力和素質拓展的學習;第四年用于學生的畢業實習(頂崗實習6個月以上)、畢業論文(畢業設計2個月)等。通過前3年“強化通識基礎、保證應用理論基礎”的學習,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專業理論素養,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大四的頂崗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便于學生盡早接觸生物制藥專業工作崗位,提高學生適應企業生產實際的能力。經過幾年的實踐,“3+1”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實現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同時也得到企業的充分認可。
2.2 課程體系設置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主體,也是人才培養目標的直接體現。學生理論基礎、實踐能力、創新意識、應用能力的培養都有賴于科學的課程體系,其先進性和科學性反映培養人才的社會適應性。大慶師范學院生物制藥專業采用“平臺(平臺課程)+模塊(模塊課程)”的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和素質拓展環節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2.2.1 平臺課程。平臺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外語、體育、計算機基礎及應用等課程,需修滿36學分。專業基礎課程包括高等數學、有機化學、工程制圖、生物化學、微生物學、人體解剖生理學、免疫學、細胞生物學、化工原理、物理化學等課程,需修滿41.5學分。
2.2.2 模塊課程。模塊課程包括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專業必修課包括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藥物化學、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分析和發酵工程等,需修滿20學分。專業選修課程分為生物技術制藥和天然藥物兩個子方向。①生物技術制藥方向選修課程包括:生物技術制藥、生物制藥工藝學、生物制品學、細胞工程、蛋白質與酶工程、儀器分析、生物藥物分離與檢測技術、制藥設備等,需修滿17學分。②天然藥物方向選修課程包括:藥用植物學、藥用植物栽培技術、天然藥物化學、生藥學、藥用拉丁文、儀器分析、生物藥物分離與檢測技術、制藥設備、藥事管理學、生物藥物質量控制與評價、藥物市場營銷等,需修滿17學分。
2.2.3 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專業見習、基礎課綜合課程設計、金工實訓、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專業技能訓練等,需修滿31學分(不含實驗學分)。按照相關的校企產學研合作協議規定,“福瑞邦”訂單班學員可在福瑞邦集團完成見習、實習、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等實踐環節。
2.2.4 素質拓展環節。素質拓展環節包括應用文寫作、軍事理論與訓練、大學生安全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識選修課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藝術素養3類,在第2學期至第7學期開設。創新實踐活動包括創新創業項目、學科競賽、讀書活動、實驗室開放等,至少修滿3學分。
2.3 積極推行“訂單培養” 本著立足地方經濟發展、面向企業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生物制藥專業從2013年開始,對教學各環節進行改革,建立應用技術型的“訂單式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大慶師范學院生物制藥專業通過與大慶福瑞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生物制藥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教育,先后建立了“阜豐訂單班”和“福瑞邦班”,使生物制藥專業學生在步入大學校園時就成為企業的員工,與醫藥、衛生等生物工程行業接軌,突出生物制藥專業相關技能的培養,為生物醫藥相關企業輸送高素質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同時,根據企業崗位能力發展變化要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2.4 “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無論是理論課程還是實踐課程,教師都是實施教學的主體,也是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教師的能力與水平將最終決定課程實施的走向和結果[3]。大慶師范學院生物制藥專業的教師以年輕教師為主,在實踐教學中,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能力不足,缺乏結合工廠實際的生產經驗,為此學校積極開展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在生物制藥專業“雙師型”隊伍的建設過程中,本專業有一名教師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并順利畢業;一名教師派到沈陽藥科大學參加一年學習培訓和交流活動;兩名教師取得《執業藥師資格證書》;三名教師通過到福瑞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珍寶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大慶志飛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等企業實踐鍛煉,積累了豐富的藥廠實際生產經驗;一名教師具有3年醫院藥劑科藥物制劑調配的工作經驗。同時,生物工程學院積極與行業、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聘請有實踐經驗又能勝任教學任務的企業技術骨干或高級管理人員作為“雙師型”兼職教師來學校教學,承擔新藥研究與開發、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藥物制劑車間工藝設計等課程,既達到提高課程教學效果的目的,也為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方案有效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2.5 理論課程的教學改革 課程體系的建設總體原則是拓寬知識口徑、拓展專業內涵、體現專業特色。在此基礎上加強精品課程、網絡課程等資源庫建設,并進一步修改教學大綱,全面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等,來提高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質量[4]。
生物制藥專業根據企業需求及時調整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改革教學模式,根據行業用工要求調整教學計劃,企業工程人員參與到理論和實踐教學中來,教師和企業一線技術人員有針對性地開設專業與行業對接課程,做到課程開設與行業需求一致[5]。通過刪減理論教材的陳舊內容,增加了科技前沿知識,結合生產實踐,精心選擇并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整合不同課程之間的重復內容,教師通過開展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等授課形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做到學以致用。
大慶師范學院生物制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依照教育部生物制藥專業課程的規范,開設專業選修課作為強化個性教育、拓展專業內涵的手段。專業選修課涉及生物技術制藥、天然藥物、藥品營銷3個方向,對專業知識的內涵進行拓展,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和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
2.6 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 根據生物制藥專業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目標,確定了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和實踐能力。培養適應生物制藥產業發展所需要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具體包括:①實驗操作能力。使學生在掌握扎實的理論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學會生物藥物分析檢測技術與手段、動植物細胞培養技術、天然藥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與純化等實驗技能。②專業技能訓練。包括藥學實驗動物的飼養、給用藥及建模技術,動物細胞培養及顯微技術,藥用生物大分子分離純化技術等。同時培養學生對生物制藥產品的工藝操作能力,通過到企業實習、見習等多種方式鍛煉實際操作能力。③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實施途徑包括獨立設置的課程實驗、課程設計、教學實習、社會實踐、創新學分、實驗室開放等形式,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大學生“挑戰杯”競賽活動等,鍛煉個人能力,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應用技術型人才。
[1]劉國買,許德仰.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研究[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Z1):131 -134,149.
[2]張超,張健,侯茂,等.生物工程專業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方案初探[J].安徽農業科學,2011(18):11343-11345.
[3]劉旭,秦芳芳.論高校教師的課程意識及其培養[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6):11.
[4]江成英,劉曉蘭,鄒東恢,等.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J].高師理科學刊,2013(6):118-120.
[5]朱秋華,尹尚軍,陳永富.“專業對接產業”模式下生物制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初步構建與實踐[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3(1):27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