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匯,趙志珩,曾祥艷,李開祥
(廣西林業科學研究院 廣西特色經濟林培育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廣西南寧 530002)
?
廣西典型林下經濟模式調研及建議
梁文匯,趙志珩,曾祥艷,李開祥*
(廣西林業科學研究院 廣西特色經濟林培育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廣西南寧 530002)
近年來廣西的林下經濟產業取得了突出的發展成果,各地涌現了許多成功的林下經濟典型。為了更好地開發廣西的林下經濟產業,文章對廣西林下經濟模式的典型開展了系統調研總結,找出廣西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技術需求,提出林下經濟發展的建議,為各地發展林下經濟提供參考。
林下經濟;模式;典型;建議;廣西
林下經濟是充分利用現有的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借助林地的生態環境,在林冠下開展林下養殖、種植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從而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1]。廣西從2009年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開始大力推進林下經濟的發展,至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且越來越被農民認可[2-5]。廣西林下經濟的發展空間巨大,據統計廣西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林地有600萬hm2,而目前發展林下經濟的林地面積約123萬hm2,僅占適宜發展面積的1/5[6]。該研究通過對廣西典型林下經濟模式進行調研總結,提出林下經濟發展的建議,為各地林下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1.1 林下種植
1.1.1林—藥。林藥模式是指在未郁閉的林內行間種植較耐陰的中草藥[7]。林下種植中藥材是當前廣西林下種植的重要模式,是群眾較為青睞、企業較為關注的林下資源培育模式。由于化學藥物開發難度較大、成本高、周期長,許多醫藥公司轉向或加強研發低成本、低投入的中草藥產品。消費者也傾向于食用貼近天然的中藥產品,“回歸天然”成為醫藥界的一種潮流。因此,近年來廣西中藥材原料在市場上一直保持著熱銷態勢,需求量大。近年來,在市場形勢和林權制度改革的推動下,廣西林下種植藥材產業發展迅速,各縣(市、區)逐步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專業化、合作化的林下中藥材產業。例如,廣西馬山縣、忻城縣等喀斯特巖溶山區發展林下種植金銀花產業,其中馬山縣古零鎮弄拉屯已被列為國家級藥材自然保護區、中藥材監測點,忻城縣引入和培植加工企業開發生產了“八寨”牌金銀花茶、金銀花露等相關產品,走出了一條石山區林地保護與開發利用并舉的路子。寧明縣峙浪鄉是廣西最大的砂仁主產區,砂仁作為一種重要的特產南藥,是峙浪鄉一張特殊的名片,目前全鄉林下砂仁種植面積達720萬hm2,年產砂仁干果30萬kg,產值1 800萬元,初步形成了“公司+協會+農戶”的運作模式。在其他各地均有區域特色的林下中藥材種植,如上市公司廣西梧州中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蒼梧縣建立兩面針、單面針、扶芳藤、雞血藤、草珊瑚、橫經席、何首烏、牛大力、鐵皮石斛、山豆根、十大功勞、天冬等中草藥種植基地;廣西靈峰藥業有限公司通過“公司+農戶”模式在賀州市八步區、富川縣大力發展林下種植雞血藤739 hm2,發展種植農戶486戶;廣西瑩冠仙生物農業科技園在平南縣龍眼樹果園下建立鐵皮石斛示范基地;融安縣在毛竹林下建立草珊瑚、山藥、葛根、沙姜、瓜蔞等林下藥材示范基地10余個。
1.1.2林—藤。林下培育藤芒資源也是廣西林下資源產業的優勢模式之一,目前在賓陽縣、浦北縣、博白縣、都安縣等地已有較大規模的發展,群眾將藤芒編織業稱為“彈指間飛舞的財富”。賓陽縣素稱“芒編之鄉”,該縣以林下盛產的芒藤為主要原料,兼雜木、絲、草等為輔助原料,編制成的花籃、果盤、禮品盒等竹藤芒工藝品系列產品,美觀大方,實用細膩,精巧雅致,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浦北縣林下藤芒資源也有極大發展,目前該縣較大規模的藤芒編織企業共22家,2010年全縣累計實現產值達7.7億元、加工出口產品產值達4.7億元,吸引約7萬人從事家庭編織業。博白縣也是全國最大的編織工藝品出口基地之一,全縣編織企業近400家,遍布全縣大部分鄉鎮,年產值達10億元以上,年創利稅近2億元,從事編織加工業的農民達40多萬人,人均編織收入1 000多元。都安縣竹藤草芒編企業已發展到28家,其中年出口產品總值達2 000萬元以上的企業4家,取得自營進出口權企業9家,全縣竹藤草芒編織業總產值達到2.2億元,該縣的地蘇、東廟、安陽等11個鄉鎮24 000多戶、62 000多人從事竹藤草芒編織業,年均收入4 500多萬元。
1.1.3林—花。廣西發展花卉產業環境得天獨厚,金花茶、山茶花、蘭花等林源名貴花卉資源非常豐富。近年來,一些龍頭企業抓住林權制度改革機遇,積極發展有區域特色的林下花卉培育產業。廣西合浦佳永金花茶開發有限公司在林下種植陰生珍貴植物金花茶,帶動當地農民大力發展“珍貴樹+金花茶”的“雙珍”種植模式,得到農戶的贊同和支持,該公司計劃在3 a內輻射帶動廣西區內3 000戶農民發展林下種植金花茶667 hm2。目前,廣西國茗金花茶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防城港市豐富的肉桂林資源,大力發展肉桂林下種植金花茶基地建設;廣西六萬林場利用豐富的八角林資源,在八角林下培育山茶花、羅漢松等名貴花卉,有效提高了八角林地的產出效益;廣西雅長林場擁有豐富的野生蘭花資源,目前正積極大力推進林下蘭花資源產業的發展。
1.1.4林—菌。林菌模式主要是指“利用林下遮陰空氣濕度較大、氧氣充足、光照強度低、晝夜溫差小的特點,在郁閉的林下種植平菇、香菇、雙孢菇等食用菌”[8]。廣西擁有豐富的常綠闊葉林資源,特別是各類自然保護區的近原始森林中黑木耳、靈芝等野生菌類資源極其豐富。隨著人類追求天然食品意識的提高,野生菌資源供不應求。林下人工促進培育食用菌是近年來解決天然食用菌供應短缺的有效辦法之一。田林縣、融水縣、金秀縣等森林資源豐富,涌現出一些種植能人投資發展林下栽培菌類資源產業。如浦北縣將屬于生態公益林的1.73萬hm2紅椎林通過林改分山到戶后,把保護紅椎林生態環境與發展林下紅椎菌相結合,使林農“不砍樹也能致富”,走出了一條生態林下的致富路,實現了保護與利用的共贏。2010年該縣紅椎菌產量達20萬kg,產值達1.04億元,收入1萬元以上的農戶就有1 300多戶,主產區龍門鎮組建多個紅椎菌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458戶2 600多人,人均年收入增加1 800多元。融水縣懷寶鎮2010年有521戶農戶依靠在林下種植靈芝,群眾自發組建了“富民靈芝專業合作社”,現有技術員40人,會員521戶,輻射全鎮11個行政村,帶動全鎮1 050戶種植靈芝53 hm2,還注冊了“綠深”牌靈芝商標。2010年田林縣分別在5個鄉(鎮)開展林下靈芝栽培示范,收獲靈芝13.3 t,產值112萬元,計劃到2015年末全縣林下靈芝園面積達到667 hm2。
1.1.5林—桑。在廣西巖溶石山地區,林下種桑養蠶已成為石山地區顯著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的一種有效途徑。如鳳山縣通過在核桃林下套種桑樹養蠶,把培育壯大產業龍頭作為推進核桃林下種桑養蠶發展的突破口,形成“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催生扶強了一批專業化核桃林下種桑養蠶的農戶,達到了讓農民脫貧致富的目的,目前該縣6 667 hm2的核桃林已實行林下種桑面積800 hm2,年養蠶種1.8萬多張,年產鮮繭108 t,經濟收入達500多萬元,用“短、平、快”的種桑養蠶模式,提高核桃園的早期經濟效益,解決了石山地區生態保護與經濟收入的突出矛盾。
1.1.6林—草。近年來,人工林下種植牧草也成為廣西各地發展林下經濟的一種模式。自治區林業廳直屬國有欽廉林場已在場內發展林下種草面積2 000 hm2,其中桉樹林的面積達1 333 hm2,現在已到百色、河池等地開展桉樹林下種植牧草,到2015年林場計劃在場外發展林下種草面積達2萬hm2。欽廉林場進行的桉樹下種植牧草模式示范效應日益擴大,合浦縣吳家鎮許多農民在林場的示范帶動下,積極在桉樹林下種牧草,大幅度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1.2 林下養殖林下養殖是廣西林下經濟的主要模式之一,有林下養雞、養蜂、養豬等形式,其中以林下養雞最為普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林下土雞品牌,如永福縣的“百泉香”土雞、岑溪市的“三黃雞”、容縣的“黎村土雞”、田東縣的“思林丁香雞”、寧明縣派陽山林場的“八角雞”等特色品牌。由于林下養雞對林下水土和植被的影響較小,因此得到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廣西林下養雞產業有“企業+基地+農戶”的企業化模式,也有農民合作社、私人養殖等模式。在龍頭企業上,以廣西巨東種養集團有限公司具較大實力與規模,集團在南寧、賀州、梧州、貴港等地建立種養子公司,大力拓展林下養雞業務,所產的巨東回香雞、巨東雞蛋、巨東雞苗等產品暢銷國內外。
1.3 林下旅游廣西全區各類自然保護區中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因此,林下旅游也是廣西林下資源開發及利用的一種重要模式。目前廣西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林下旅游資源有上思的十萬大山、賀州的姑婆山、金秀的圣堂山和大瑤山、南寧的大明山、田林的岑王老山、龍勝的彭祖坪原始森林等。
2.1 技術研發現狀目前,在廣西參與林下資源培育及利用技術研發的機構主要有林業、農業及畜牧業等涉農林業科研院所,以及從事林下資源培育的龍頭企業、藥用植物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等。然而整體技術仍處于較低水平,行業內缺乏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在有龍頭企業大規模資金投入的領域,如林下種植中藥材、林下養雞等方面,其資源培育技術已取得了較大進步,但目前的林下資源培育技術仍以經濟效益產出為唯一目標,在林下套作對環境互作影響與綜合效益方面的技術研究仍屬空白。
2.2 技術推廣應用現狀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廣西林下資源培育及利用產業發展迅速,全區各地均建立起了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林下資源培育示范基地。2011年10月9~10日全國林下經濟現場會在廣西南寧市召開以后,社會各界對林下資源培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其參與林下資源開發的積極性更高。目前,廣西自治區林業廳、科技廳等主管部門正抓緊組織進行林下經濟發展規劃、扶持措施及專項資金等方面的研究,加大對林下經濟技術研發、示范與推廣的支持力度,廣泛組織各類科技下鄉活動,使發展林下經濟真正成為林權制度改革之后顯著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的好路子。
雖然廣西擁有優越的林下資源產業發展條件,近年來在林下資源培育及利用上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技術體系、發展布局、發展模式等方面仍存在較多問題。
3.1 林下資源培育技術水平不高,較零散除了巨東集團、中恒集團等有較強實力的龍頭企業外,其他群體在林下資源培育技術上僅憑自身經驗,缺乏技術規范體系。
3.2 產業發展布局不明朗,基地分散林下資源培育是一個具有地理區域性的產業,因此要因地制宜,科學布局和發展。目前廣西林下養雞最為普遍,其原因是不同地方均可養雞,且各地也有市場需求,在發展規劃上應重點布局,可將較大規模養雞基地建立在梧州、賀州等臨近廣東地域,以發揮交通、區位和市場優勢,滿足珠三角大量消費需求。
3.3 發展模式仍以農戶、個體老板自營為主目前,廣西林下經濟以“企業+基地+農戶”模式規模經營的基地不多。分散小規模經營的結果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市場競爭力較弱。
4.1 模式研究林下資源產業要獲得快速健康的發展,復合模式是關鍵。在模式研究上,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產出,還要考慮環境的互作,即要考慮林下資源培育活動對林分整個生態環境的影響,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獲得良好的生態效益。目前廣西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仍然很少,因此從保持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兩方面考慮去開展林下資源復合模式研究,是今后廣西乃至全國其他各地發展林下資源產業必須要解決的首要技術問題。
4.2 區劃研究林下資源產業要獲得壯大發展、產業化發展,區劃布局是保證。區劃布局就是要根據不同地域的獨特資源條件而決定它適宜的林下資源類型,即要因地制宜、科學發展,既要考慮推廣普遍性,也要考慮地域重點性,避免機械跟風、簡單重復地發展。盡管《廣西林下經濟“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了桂西南特色林下種植養殖區、桂東北森林旅游服務區、桂東南外向型林下經濟產業帶的“兩區一帶”廣西林下經濟發展格局,但這只是一個大范圍的規劃,其中亦有相互穿插,具體到市、縣的模式、品種安排等仍缺乏比較科學合理的規劃。
4.3 技術示范開展技術示范一直是各種產業技術普及推廣的有效手段,經驗證明,建立技術示范基地對農林牧業發展極具效果。目前廣西各地林下種養示范基地均有規模過小、技術標準較低、帶動效應不大等問題,因此需要加大示范力度。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廣西應加大林下資源培育技術示范專項的實施力度,開展林下資源培育示范專項經費科研系列課題研究。
4.4 技術服務與推廣體系研究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之后,開展林下資源培育顯然已成為林農發展山林經濟的重要選擇,政府部門及基地企業需要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目前廣西林下資源產業技術服務體系仍不完善。因此,統籌考慮政府、企業、技術研發機構、農民等群體之間的關系,研究建立一個適合林下資源培育及利用產業發展的技術服務與推廣體系,是今后廣西林下資源產業發展需要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廣西發展林下資源產業有優勢、有基礎、有潛力,無論在資源基礎和規模方面,還是在單位產值和效益方面,都有很大的潛力可挖,但對發展的策略及重點必須要明確,這樣才能使林下資源產業效益最大化。
5.1 發展策略
5.1.1政府扶持、企業帶動,農戶直接參與、直接受益。政府在示范資金、技術服務、融資貸款上給予重點扶持、優惠,引入、培植龍頭企業投資發展林下資源培育產業,帶動林農參與經營,讓農民直接參與并直接受益,體現林農以林為資本的和諧經營理念。
5.1.2區域化、基地化、品牌化。根據不同地域的獨特資源優勢、與市場優勢發展相適應的林下資源類型,盡量減少農戶分散經營,積極引入龍頭企業,帶動林農發展林下種養基地,實現規模化發展,并根據地域特色、產品特色打造相應的林下資源品牌,提高產品在區內外、國內外的市場影響力。
5.1.3體系化、監督化、生態化。建立技術服務體系、生產技術規程體系、監督管理體系,做到技術指導服務到位,生產加工環節技術標準化,監督機制化、日常化,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同時也保證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的質量,真正使林下資源培育產業在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5.2 發展重點廣西應以其擁有的生物資源優勢、地理氣候條件優勢、市場優勢為出發點,在普遍發展的同時,根據地域特色,重點發展若干種林下資源類型。自治區保護區面積大,可充分利用其發展林下草飼畜牧、林下中藥材、林下藤芒、林下名貴花卉、林下食用菌、林下養雞等。在特定地理區域上,如桂西南、桂西北的巖溶石山地區,更應重點發展林下經濟,以解決長期農民收入低和生態保護難的問題,這些地區可重點發展“核桃(山楂、任豆)+中藥材(桑樹、金銀花)”等適于巖溶山地發展的復合種植模式。另外,林下旅游也是廣西的一大優勢,需要重點布局、多途徑融資,科學規劃加以大力發展。
[1] 海渤. 林下產業經濟模式研究[J].綠色科技,2010(8):19-20.
[2] 李瑞盟,韋彥,劉朝霞. 關于廣西發展林下經濟的思考[J]. 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2,25(1):21-25.
[3] 韋立權.廣西林下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廣西林業科學, 2012,41(3):260-264.
[4] 蔣衛民,彭斌.廣西開啟林下盛宴——廣西林下經濟發展綜述[J].廣西林業,2011(10):14-16.
[5] 陳秋華.2010年廣西林業工作文選[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1.
[6] 袁琳,畢朝斌.科技托起千億元產業 探索廣西漁牧業產值闖關力量[EB/OL].(2012-02-10)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zxqxb/2012-02-11/content_5134103.html.
[7] 魯澤廣.發展林下經濟 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J].河南農業,2007(21):46.
[8] 彭國營,周立林.適合我省發展的幾種林下經濟模式[J].河北林業,2008(6):34.
Investigation and Suggestions of Typical Under-forest Economy in Guangxi
LIANG Wen-hui, ZHAO Zhi-heng, ZENG Xiang-yan, LI Kai-xiang*
(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Special Nonwood Forest Cultivation & Utilization, Guangxi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Nanning, Guangxi 530002)
Under-forest economic industry had made a prominent development in Guangxi, successful models emerged in large numbers in many places. In order to exploit the industry of under-forest economy in Guangxi, the successful models of under-forest economic in Guangxi were summarized. The main problems, technical demands were found,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under-forest economy.
Under-forest economy; Model; Typical; Suggestion; Guangxi
廣西林業科技項目(桂林科字[2012]第6號)。
梁文匯(1981-),男,廣西玉林人,高級工程師,碩士,從事經濟林育種與栽培研究。*通訊作者,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碩士,從事經濟林栽培研究。
2015-02-28
S 7-9
A
0517-6611(2015)10-1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