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國專家子女的“懷舊之旅”"/>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李蔚峰
“洋紅領巾”重聚友誼賓館
—— 外國專家子女的“懷舊之旅”
文/李蔚峰

“洋紅領巾”們為重聚制作的文化衫
10月16日上午,摻雜著南腔北調的發音,一陣嘹亮的歌聲從友誼賓館雅園公寓的草坪處飄了出來,引起不少客人駐足觀望。走近一看,這歌聲竟來源于一群胸前系著紅領巾的洋面孔。
這群“洋紅領巾”來自美國、英國、荷蘭、日本、泰國、秘魯等22個國家,他們大多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來中國工作的外國專家的子女。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都隨父母親居住在友誼賓館或附近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他們在友誼賓館度過了難忘的歲月,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
今年10月10日至17日,這群外專子女自發組織了一次名為“紅領巾再聚首”的活動。在這8天里,他們在友誼賓館的大院里徜徉,重溫當年的美好時光;聚在一起講故事,回顧當年父母們為信仰毅然來到中國,在“一窮二白”的大地上抒寫著國際主義的輝煌篇章;重游天安門,齊聲再唱《我愛北京天安門》和《東方紅》借以抒懷對那個特殊年代的留戀;再逛頤和園,尋覓冬季冰面上曾印刻過的他們滑冰追逐的道印;品嘗北京烤鴨,勾起了他們對往日美好生活的回憶……
我從1982年開始在友誼賓館外國專家接待辦公室工作,為外國專家及家屬們服務已經30年有余。這次的重聚活動就由我這個賓館的“老人兒”做“導游”,向他們簡單介紹友誼賓館這些年來的發展變化。

時隔多年,又回到熟悉的友誼賓館
入住友誼賓館的第二天,按照日程的安排是參觀友誼賓館。當天早上,他們早早地來到大堂集合,由我帶領他們開始了一段“懷舊之旅”。當我問“是用英文還是用中文介紹”的時候,他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道:“用中文!”
我們剛剛走到主樓(現貴賓樓)南側,看到“星期五餐廳”的時候,來自美國的安地便喊道:“原來這里是一個俱樂部,每到周末或者重大節日都會舉辦舞會!我的迪斯科就是在這里學會的!”這時小他兩歲的妹妹卻調侃道:“得了吧你,你忘了開始的時候你差點兒把我的腳趾頭給踩掉了!”我們來到主樓大堂的時候,他們紛紛感慨起來。“這兒原來是服務臺,那里是個郵局,我在那里買了許多好看的郵票呢!”來自泰國的普嬌說。印尼的蒂法指著二層的多功能廳說:“二樓原來是歌舞廳,我的婚禮就是在那兒辦的!”不一會兒我們來到原來曾經開放過的“屋頂花園”。這一下就更熱鬧了,安地說:“那時候還沒有空調,夏天我們就在這里消夏!”她妹妹說:“這里賣的北冰洋汽水可真好喝呀!”希臘的達芙拉則喊道:“這里的冰淇淋最好吃啦!”這些昔日在友誼賓館長大的孩子這里瞧瞧那里看看,興奮和回味之情溢于言表。
出了主樓,他們來到會議樓(現北京科學會堂),如今已經租賃給了幾家公司使用。一進入現已停用的報告廳,他們的話匣子便打開了。加拿大的柯馬凱說:“五十年代這里曾經是‘蘇聯中學樓’,到了八十年代作為大型會議場所,鄧小平親自題寫了‘北京科學會堂’這幾個字。1983年12月,賓館的劇院失火以后,我們就到這里來看電影。當時這里的設施設備在北京算是比較先進的,還配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日語和阿拉伯語的同聲傳譯呢!”這時委內瑞拉的維克托接著說道:“那時候的同聲傳譯的翻譯都是從北外、外文局等地方臨時請來的,他們事先拿到電影的腳本,先翻成需要傳譯的文字,為了保證翻譯的準確性,翻完之后還會找外國專家給校對一遍,然后才會在現場進行同聲傳譯,我爸爸媽媽那時候就經常幫他們校對西班牙語的翻譯。”
離開了會議樓,我帶他們來到了當年劇院(現稱為友誼宮)所在地。那時的劇院既能演出各類戲劇、小型雜技、音樂會,又能放映電影,能容納1000多人,座椅是按階梯式設計的,每個座位都能看到舞臺,而且還有同聲傳譯設備。對于這群昔日的洋孩子,留給他們最深的印象就是在這里看電影。那時候文娛活動比較少,看電影對那些孩子來說算得上是頂級享受了。那時賓館經常接待一些國內會議,開會期間會為會議代表們放映一些“內部電影”。這些洋孩子得知消息后,便蠢蠢欲動,開始琢磨如何能進入放映廳。為了能夠看上電影,他們可真是費盡了心機。淘氣些的男孩子們事先就已經踩好了點,順著劇院兩旁的長廊爬到劇院的房頂,再從那里的窗子跳進去。為了躲避服務人員的眼睛,在電影開始之前,他們不得不躲在廁所里待上一會兒,等劇院的燈光一關閉才從廁所里溜出來,找個沒人的座位看起了電影。這樣的歷險記對于那些淘氣的男孩子來說可以說是小菜一碟,屢試不爽。當我們來到友誼宮旁的長廊時,當年曾從這里攀爬過的安地還特意為我們進行了一次“故技重演”,可動作遠不如當年那樣利索,顯得笨拙了許多,引得大伙一陣捧腹大笑。

活動最后,“洋紅領巾”們共同種下一棵紅楓
繼續前行,我們來到了當年的室外游泳池(現已經改成室內游泳池)。看到當年的室外游泳池已經不復存在了,這些洋孩子唏噓不已,你一言我一語,講述起了當年在這里所度過的快樂時光。那時候的室外游泳池長50米、寬20米,淺的地方水只有1米左右,而深的地方足有3米多,在深水區設有3、5、7米跳臺,這樣的跳臺當時在整個北京也是不多見的。柯馬凱回憶道:“我家就住在離賓館不遠的北外,一到夏天我就和哥哥、弟弟一起來這里游泳。我那時膽兒特大,專上到七米跳臺往下跳,開始的時候只會跳個‘冰棍兒’,到了后來就可以跳出不同的姿勢,有時跳得漂亮時,還會引起一片掌聲呢!”來自哥倫比亞的小六是個公認的“壞孩子”,他來這里游泳的時候專門做淘氣的事兒,一會兒把正坐在池邊的小伙伴拉到水里,一會兒又把一個正在跳板上猶豫的女孩推下去,總之他一會兒都閑不住。
我們參觀的最后一個地方是東南區(現稱雅園公寓),是外國專家集中居住的住所,也是這群洋孩子們最留戀的地方。一進到這個熟悉的院子,安地就先指著他家曾經住過的單元樓說:“我們家原來就住在這兒,一住就是近30年,我和妹妹就是在這兒長大的!”來到他家門前的草坪,他興奮地說道:“我們那時候沒事兒干的時候,還在這里種過玉米等農作物呢,我們稱自己為人民公社社員哩!”來到曾經住過的單元樓,坦桑尼亞的菲德拉不好意思地講道:“別看我是個女孩,那時候也和男孩一樣淘氣。那時候我們住在四層,下樓的時候不走樓梯,而是騎在樓梯的扶手上,從四層一直滑到一層。到了‘鬼節’那天晚上,我帶著一幫孩子玩起了‘Trick or Treat’(不給糖就搗蛋)的游戲,我們頭戴面目猙獰的面具,挨門挨戶敲門,開門的人嚇得大叫起來,我們則順著樓梯一溜煙地跑出了樓外……”雅園公寓里留下了他們的歡聲笑語,這些外國專家的子女就這樣在友誼賓館的大院子里面幸福快樂地長大。
他們雖然都是“洋血統”,但是他們骨子里的中國元素與他們的洋面孔卻大相徑庭。如果你站在遠處聽他們聊天,一口純正的普通話和“胡同串子”味兒的俏皮話,你絕對不會認為他們是一群洋孩子。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也都比較接近中國人。
秘魯的尼爾卡拿出她保存至今的幾個“羊拐”,那時候“羊拐”是她和中國同學們經常玩的游戲之一,她還讓我們看了一張老照片,照片上她將一根皮筋兒拴在兩棵樹之間,正在玩跳皮筋兒。巴西的星海拿出幾張拍攝于六十年代的兒時照片,剛剛兩歲的她,手里握著一支槍。那時候中國正處于“文革”時期,“不愛紅妝愛武裝”是每個女孩子引以為自豪的事兒……尼泊爾的希斯里回憶道:六十年代,她和妹妹在大鐘寺二小讀書,有一次從學校回到家里,妹妹竟然將自己戴了多年的耳墜摘了下來扔到地上,生氣地對大惑不解的媽媽說道:“我再也不戴這些封資修的東西了!”
特殊年代造就了這樣一群中國心的洋孩子,他們也一樣體會到了那個動亂年代帶給他們的困惑和苦澀。他們中一些人的父母因為卷入了 “文化大革命”,他們的洋面孔使得他們很容易被戴上“國際間諜”、“特務”和“里通外國”的帽子。這些孩子無人照顧,只好由單位臨時托管、保姆代管或者兄弟姐妹們相依為命。“文化大革命”的爆發使他們不得不投身到“停課鬧革命”的洪流中,他們也加入到了學工、學農、學軍的隊伍中。隨著“文化大革命”的不斷深入,他們這些“洋面孔”也感受到來自周圍疑惑的眼光,于是他們的父母或主動或被動帶著他們紛紛回國暫避一時或繼續謀生。
當一些外國專家離開熟悉的中國,回到陌生的祖國時,一切都不習慣了,他們必須從頭開始,重新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謀生之路十分艱難。而他們在中國長大的孩子同樣遇到了一些困惑。秘魯的尼爾卡回國時正好趕上國內政局動蕩,在中國受到革命思想影響的她便積極地投身到了革命行動中,與當時的軍政當局進行斗爭,她因此也被當局列入了逮捕的黒名單。為了逃避迫害,她不得已隱姓埋名,離開秘魯,先后在幾個國家過著流亡的生活。一位日本老專家的兒子回到日本后,把母語基本忘掉了,在學校讀書時學習成績很差,經常受到同學們的嘲笑,找工作時屢屢碰壁。尼泊爾的希斯里姐妹回國后,非但不會講英語,連自己的母語也忘記了。因為語言原因,她倆在后來找工作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
在他們講述自己的中國故事時,有無奈苦澀的回憶,但更多的是他們“紅色記憶”中幸福快樂的童年時光,提起往昔歲月,他們的臉上始終洋溢著作為在中國出生或長大的洋孩子特有的笑容。

美麗的友誼賓館是“洋紅領巾”們的共同回憶
在中國的記憶深深地植根于這群外國專家子女的心底,他們希望將那些記憶保留,把父輩的信仰傳承下去,于是他們選擇了種樹這個方式來結束這場“懷舊之旅”,因為小樹的成長與他們的長大有著相似的過程。經過精心挑選,他們決定種下一棵紅楓,紅色代表他們父輩的信仰,綠色則代表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小樹種好了,他們紛紛在樹前合影留念,表示今后再來友誼賓館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要先看看這棵紅楓樹。
這時,人群中不知誰提議道:“我們一起唱支《國際歌》好嗎?”“好!”人群中響起一陣贊同聲。最后他們手拉手,相互簇擁著一起唱起了《友誼地久天長》:“怎能忘記舊日朋友,心中能不歡笑,舊日朋友豈能相忘,友誼地久天長,友誼萬歲,朋友,友誼萬歲,舉杯痛飲,同聲歌頌,友誼地久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