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昕江
摘 要:通過對海珠區小學手球運動開展的現狀調查,分析了目前海珠區小學手球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一些比較完善的方法與措施,這對于小學生學習手球興趣的提高及普及手球運動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手球教學;問題;方法
手球是一項廣泛普及的、深受人們歡迎的球類運動項目。人們之所以喜歡這個運動項目,是因為它具有快速連貫、對抗激烈、比賽緊張激烈、技術豐富多樣、戰術靈活多變、具有很強的觀賞性等特點。中國手球是從廣州沙河大街開展的,至今已有60年了。小學教育為我國的中高等教育培養了大批人才,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搖籃。只有在小學打好基礎,手球的未來才會更加踏實。如何更加有效地開展手球教學,怎樣科學合理地解決小學手球教學問題,促進小學教育的全面發展顯得極為迫切。
一、海珠區小學手球教學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1.海珠區小學手球教學的現狀
海珠區目前有108所小學,但開展手球的學校只有逸景第一小學,而逸景小學的開展情況并不樂觀。問題主要是學校手球場地器材匱乏,師資力量不夠雄厚,十幾名體育老師中只有一名懂手球,上級領導并不十分支持手球的開展,因為手球本質的強對抗性及頻繁的身體接觸,很容易導致安全問題的出現?,F在的責任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手球在小學的開展。
2.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考核
在新課程標準下,學生所考核的體育項目是不包括手球的。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體育項目被調整,尤其是手球運動,致使很多學生到畢業都沒有玩過手球。
3.手球運動缺乏宣傳
現在國內各種報刊、電視臺很少甚至基本沒有報道和播放有關手球方面的情況。市面上關于手球的書少之又少,世界手球的變化日新月異,手球的裁判規則都改了好幾輪了,而國內連找一本現代手球教學的書都不容易。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部分人對手球還處于不了解狀態,甚至連比賽都看不懂。
4.教委、體委對小學手球重視不夠
現在廣東省高校開展手球的很少,使本來較弱的項目出現運動員后繼無人,高校手球運動的開展出現危機;中學的手球運動由于運動員沒有出路,給中學繼續開展手球活動帶來困難;小學的手球運動由于沒有對口中學,開展情況困難重重?,F在海珠區連一所手球特招的中學都沒有,整個廣州市的中學特招學校也僅僅是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和黃埔中學?,F在手球老師的培訓跟學習的機會太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師資力量的匱乏,這些方方面面對手球的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5.學生身體素質差
現在城市小學生上下學都是大人來回接送,尤其是爺爺奶奶對孩子過分寵愛,每天讓他們“吃好、穿暖、不活動、不鍛煉”,每天不是做作業到深夜,就是爭分奪秒地參加各類型的培訓班、補習班。正因為如此,他們的體質變得很差。小學生身體素質的下降,對手球教學產生了很多不利因素,他們在手球訓練中只能承受較小的負荷,故而使教師在手球教學過程中的難度加大,從而限制了一些教學內容的普及,致使課堂教學不能產生很好的效果。
二、發展海珠區小學手球運動的措施與對策
廣東省手球協會以舉辦手球Party的形式邀請廣州市各個地區學校的校長跟體育科長參加,從根本上普及一些手球知識,加強省手協對手球開展的決心。在手球Party上邀請來自不同學校的家長跟小孩,邀請省隊、國家隊手球退役運動員,邀請手球的泰斗們參加會議。內容主要包括手球親子活動,優秀運動員的精彩手球表演,手球泰斗們對目前國內外手球發展情況的反饋及倡議,廣州市中小學手球開展比較好的學校的領導分享手球發展的心得,邀請廣州市中小學男女代表隊進行表演與交流,播放歐美各國的手球發展情況及港澳臺各地區的手球發展情況,讓大家更直接了解手球運動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對手球的誤解,同時爭取更多的支持力量。
積極推動學校手球的改革進程,建立和完善省、市手球協會網絡,大力發展會員,以會員制的形式組建學?;虻貐^的手球隊。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申辦各類別手球比賽,或組織學校手球隊進行跨地區的交流活動。如邀請港澳臺或歐美地區的手球隊伍進行交流活動,這樣既促進了各球隊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又檢驗了各自球隊平時訓練的水平。學校之間應該多促進手球專項教師的交流,加強手球科研團隊。省手球中心應組織高水平教練員進行講座或是去開展比較好的省市進行觀摩、交流,提高我區手球的整體水平。只有從校園手球入手,手球才會更扎實;只有從校園手球入手,手球才會有更多人參加。
三、結論與建議
就目前手球發展來看,與歐洲國家相比,我國手球運動還處于初級階段,手球運動在全國的普及率不夠,競技總體水平相對較低,競賽體系不完善等。海珠區小學手球運動的開展還處于萌芽階段。從外部和內部的環境來看,海珠區小學手球運動發展態勢良好,應抓住這一契機。
學校領導并不重視手球的發展,手球教練員與手球專項教師的嚴重匱乏,手球場地緊缺等是制約海珠區小學手球運動發展的主要因素。
加大手球宣傳力度,擴大手球人口,讓更多的小學生了解手球運動并加入到手球運動中來。立足學校,把手球運動的開展全面推向學校。從國外體育的開展經驗來看,從西方國家過往開展體育項目的經驗來看,學校才是體育人才培養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黃德國.奧林匹克手球[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02:21-22.
[2]白子平.手球發展簡史[J].體育文化導刊,1987(02).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研究項目“基于情感教育的學校文化建設研究”(2012ZQJK016)階段性成果。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