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專業校內實習基地建設的創新實踐研究
尉淑珍, 昝亞玲
(運城學院生命科學系園林專業,山西運城 044000)
摘要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園林專業校內實習基地建設,從景觀化、生態化科學設計角度,結合合理的功能分區,以專業建設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線,注重滿足理論學習和實踐教學的同步。以運城學院為例,對實習基地的模式創新進行了分析。力求實現基地與專業建設一致、基地與實踐教學一體、基地與科研創新一體、基地與就業創業一體、基地與社會服務一體的目標,對校企聯合方式下的園林綜合型校內實習基地建設和運營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實習基地;建設模式;創新;綜合型
中圖分類號S-01;G642.0
基金項目運城學院院級教改項目(jw2012)。
作者簡介尉淑珍(1961- ),女,山西夏縣人,副教授,從事園林教學研究。
收稿日期2015-05-21
Study on Innovation Practice of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Garden Specialty
WEI Shu-zhen, ZAN Ya-ling (Garden Specialty,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Yuncheng College, Yuncheng, Shanxi 044000)
AbstractFor th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gram in an applied university, from the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design view, combining with rational functional zoning, implementing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compound talents training, focusing on the synchronous theory study and practice teaching, taking Yunche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new operation model of campus practice training center was analyz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ame purpose wit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execute teaching and practice, to encourag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o improve social service and responsibilities, we analyzed cases of enterprise-school joint running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which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enterprise operation, and social services.
Key words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mode; Innovation; Comprehensive type
應用型本科院校園林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園林行業高級應用型人才,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因此,許多院校都非常重視實習基地的建設,投入了大量資金,建設了各種類型的校內實習基地。那么,建設什么樣的實習基地才能滿足現實需求并適應未來的發展,是人們亟待研究的問題。
1實習基地建設總體構思與主要內容
校內專業實習基地建設,既要體現現代的教學理念,適應學科要求,又要能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 使學生得到實踐能力的訓練和創新精神的培養[1]。運城學院作為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園林專業發展注重依托學校資源,并與校外基地協同和延伸拓展,實現基地與專業目標一致、基地與實踐教學一體、基地與科研創新一體、基地與就業創業一體、基地與社會服務一體,建設集教學、科研、培訓、展示、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開放性、綜合型實習基地。它的教育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示范性,對園林專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2]。
1.1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運城學院園林專業實習基地建設采用邊建設,邊使用,邊研究的方式進行。園林專業師生參與實際的規劃設計和工程建設。基地建設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以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為主線,以景觀化、生態化設計為理念,基地作為學生實踐的“大課堂”,從基地面積到空間布局,從植物種類選擇到功能的分區都遵照自然科學認知規律和審美特點,涵蓋了專業建設實踐的各種類型,屬于實踐教學的綜合型教學基地。
1.2主要內容運城學院園林專業在鹽湖校區建設了6 hm2的校內實習基地,其中包含640 m2日光溫室,3 200 m2鋼架溫室大棚,800 m2現代化智能溫室以及露地實習基地。該基地集教學、科研和生產、服務以及生態景觀等功能為一體,可以用于對學生的單項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進行訓練,如課程實踐、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掛崗實踐訓練等。
基地規劃時就考慮了園林專業的實習、實訓的總體要求。基地共分為6個功能區: 一是溫室花卉苗木區,主要栽培種苗和不能在當地露地過冬的花卉;二是露地花卉栽培區,主要引種栽培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和多年生宿根花卉以及球根花卉類;三是觀賞樹木種植區,依據植物進化系統樹和人的審美觀進行布局,間植菜葉樹種;四是盆景展示區,結合全園的景觀特色設置此區,以樹木盆景為主,分別展示不同流派的盆景,除欣賞、評析外,同時也是盆景制作場所;五是園林小品和工程實訓區,根據地形和景觀效果設置假山、噴泉等;六是科研試驗示范區。
在不同功能區,可以進行相關實習項目的教學工作,如通過花卉與樹木的栽培養護、管理等,使學生掌握園林植物的形態特征和植物配置特點,也為園林規劃設計打下基礎。在盆景展示區和園林小品、工程實訓區,留出一定空間,提供必要材料,供學生設計、制作、施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往在校外實訓基地難以開展的項目,現在在校內實訓基地便可以順利進行。
2園林專業實習基地模式創新與探索
2.1實習基地建設以專業培養目標為主線運城學院校內實習基地建設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適應城市建設和園林行業多層次人才需求為目標。基地建設全面考慮了專業的實踐要求,在不同功能區能進行相關實習、實訓項目的教學工作,促進了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依托實習基地,將理論知識融入課程實踐,把理論教學、課程實驗和生產實踐結合,在專業技能訓練過程中創設“理論、實踐、操作”為一體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
2.2實習基地與實踐教學為一體實踐教學平臺的設置應在整合院、系資源優勢的基礎上,改革實踐課程體系與課程結構[3],以園林業發展需求和社會人才需要為目標,以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為主線來設置。學生可以在基地完成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設計)、創新制作、社會實踐等。學生除了在基地的溫室區、花卉栽培區和樹木栽培區進行日常的課程實驗、實踐外,課余時間也可以進行植物形態特征的認知實踐。要求學生從入學開始觀察記錄,畢業前完成繪制學院植物一覽表,其中包括每種園林花卉、樹木的名稱、特征、花期及長勢等內容,以便在園林規劃設計中合理地進行植物配置。通過基地不同區的植物栽培、修剪、生產管理等實踐操作,提升學生的專業理論認知、專業操作技能和綜合能力。
2.3基地與科研創新一體圍繞基地建設,教師可以申報園林相關的科研項目,提高師生的教學科研水平。在基地科研試驗示范區,師生可以進行相關科研項目的研究,結合科研,培養創新型人才。許多院校也開展大學生創新項目[4-6],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理念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進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課程設計、創新實踐等,學生在實際生產實踐中會提出許多問題,進而形成學生創業、創新項目的思路。由教師提問題變成學生自己提問題,以問題為導向,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由于學生的創新意識異常活躍,實現了實踐教學與科研一體化,為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打下基礎。今年運城學院生命科學系成功申報了10項院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兩項省級項目。另一方面,基地也可為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提供平臺。
2.4以人才需求為導向,基地與就業創業為一體校內實習基地的建設,從最初的規劃設計到經營管理,始終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出發點。實踐教學項目的設置,以社會對園林專業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基地建設的整體布局應充分考慮園林專業人才需求趨勢,并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人文特色進行設計。在滿足本校教學、實習實訓、科研等需要的同時,還可考慮對外開放,服務社會。基地建設以多功能、開放性、可持續性等為原則,以實習實訓為主,兼備科研、行業培訓、科普教育、游憩等功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多功能綜合體,也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更多機會。
3實習基地的建設、管理與運營
3.1校企共建、聯合管理和企業化經營實習基地采用校企共建[3]、聯合管理和企業化經營的運營模式。一是聯合企業共同建設——學校與企業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建設實習基地。學校提供場地和部分資金,企業提供部分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實現優勢互補。二是學校與企業共同進行實習基地的管理和運營,以基地養基地的管理運行模式,以解決“有錢建,無錢管”的弊病。其中,實踐教學管理、學生管理以學校為主;服務社會、生產經營以企業為主。這樣,學校和企業各有所得,共同受益。對學校而言,既能解決實習基地管理運營中的經費問題,又能保障實習實訓任務的完成。
3.2教學與企業生產、社會服務有機結合只有規范管理,才能保障實習。實習基地以學生興趣小組和企業管理人員共同管理,其中企業配備的專職管理人員以本專業的優秀往屆畢業生為主,對實踐教學的要求和程序比較了解,配合默契,這樣解決了實習基地“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
校內實習基地運營,應處理好實習和運營的辯證關系,其中,以保證學生的實習實訓為主,同時考慮企業的生產經營。基地以科技含量高的項目作為生產經營項目,以智能溫室為依托,在基地的不同區域運用、展示園林行業新技術新材料,以帶動當地園林與花卉行業的發展,為當地園林業提供服務,為花卉企業生產提供示范和引導。在此基礎上,做到教學、生產、社會服務為一體,“理論教學與課程實習相結合,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結合,能力訓練與經營管理結合”[4],使學生的理論水平和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4建設成效及展望
學院實習基地自投入使用兩年來,完成了學生的認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及課程設計等專業實習及暑期學生實踐,逐步使實踐教學體系趨于完善。
進一步拓展了產學研合作,基地為師生提供了科研空間,現在基地有5個在研項目,其中兩項國家級項目。學院基地建設的創新實踐表明,基地不僅是實施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更是鍛煉造就創新人才的搖籃。以基地為核心可帶動園林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為城市建設和相關行業服務。校企結合的科學規范的管理運行機制,可以使校內實習基地形成良性循環,為專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空間,為學生能力訓練提供平臺。同時,基地作為校園景觀的一部分,為師生提供游憩、休閑的場地,使教學、科研、培訓、展示、服務等功能融為一體。
園林專業實習基地建設受場地、資金、管理、師資等因素的影響,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但毫無疑義,校企聯合方式下的園林綜合型實習基地建設和運營,是一項有益的創新和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影,劉海峰.高校內部實習基地的建設與探索[J]. 現代教育科學, 2003(4):103-104.
[2] 楊曉琴.園林專業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管理——以麗水學院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9(6):190-191.
[3] 楊賢均,王業設,陳立軍.邵陽學院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18):8065-8066.
[4] 陳玉華,劉建超.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8,6(3):109-112.
[5] 楊洲.校內實習基地建設與管理的研究[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0,103(1):75-76.
[6] 張忠寶,劉麗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校內實習基地管理模式探討[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2,21(4):120-124.